(新書上傳,二更保底6點和18點釋出,若收藏過50加一更、推薦過50再加一更,當天兌現23點之前釋出)

………

李愔在腦海裡和小祖鵝在扯皮,落在楊妃娘娘和李恪的眼裡,是陣陣的心疼和內疚。

一個鬼靈精怪調皮搗蛋的孩子,現如今兩眼無神痴痴呆呆的盯著湖面,一會兒暗自發笑,一會兒咬牙切齒。

看到李愔那憂鬱、絕望的眼神,腦?著一位有著兩朝皇族高貴血統的貴族,卻被出身低賤的庶族所欺負。

可偏偏又報不了仇,那種無奈、傷心、絕望,把一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孩子活生生整成自閉兒童了。

當然唐朝沒有自閉症這一說,在他們眼裡,李愔變呆了變傻了。

楊妃娘娘她把這一切歸咎自己孤家寡人沒有母族,沒有舅舅的孩子容易被人欺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切都是她的錯,她本就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更不該委身下嫁給反賊!

如今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那個“狠心的人”卻當成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也不處死該死、低賤的“兇手”。

李恪感覺到母妃全身都在顫抖,手掌感覺到母妃手臂的冰涼。

“母妃,您累了,孩兒扶您先進去休息。”說完李恪攙扶著楊妃娘娘進了房間,不敢多看李愔一眼,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影響到楊妃娘娘。

侍女畫屏在湖亭石桌上,擺上了茶具。已經安心當個大唐人的李愔,不像三日裡對萬事無動於衷。

聽到響聲從腦海裡回神,看到小侍女在研茶,高喊一聲:“手下留情。”

“啊!”小侍女畫屏被嚇傻了,不知所措。

李愔趕緊讓自己露出八顆牙,顯得人畜無害的樣子,別嚇壞花花草草。一口的揚州音:“茶不是這麼煮的。”

還是揚州官話最溫馨,比長安話有人情味。

“殿下會煮茶嗎?”

吁吁…!我李愔還沒鄙視你們唐朝人,你還好意思鄙視我?

李愔一臉傲嬌的指指自己胸口衝著侍女畫屏說:“把嗎字,放心大膽的給去掉了,用肯定的語氣再說一次。”

小畫屏掩著嘴,想笑又不敢笑小聲說:“殿下會煮茶。”

“再肯定一點、大聲一點、用力一點,要對本王有信心。”

“殿下會煮茶!”

孺子可教也!哦,不!

孺女可教也!

我的唐朝生活就從煮茶開始。

“這茶呀,別研碎了,直接放在杯子裡,用煮沸的水,待它稍微冷一會兒大約80度左右,哦講度數你不明白,就是用手背測一下,會燙又不會起泡,就可以直接沖泡,這沖泡有手法,講究鳳凰三點頭…。”李愔邊示範邊科普。

可惜沒有功夫茶茶具套裝,一身絕學展示不出來。可惜,可惜!

泡好茶,聞一聞清香的味道,嗯!好茶!不愧皇家珍品,可嘗了一口怎麼是樹葉的味道?

我呸、呸呸!

哦,唐朝人沒有炒茶的習慣,味道泡不岀來,沒有細想,抓了一把茶葉扔進茶壺裡煮。

泡不開,煮一煮就有味了。

沸水後,又倒了一杯,香氣更濃了,味道也深一點,還是樹葉味但這回還帶著淡淡的茶香。

李愔想想也是,茶葉若可以直接煮或泡,又何必多一道程式炒呢?就算以不揉不炒聞名的福鼎白茶,它也要有日曬、發酵這一道工序,也不能直接釆摘下來泡茶喝呀。

大唐是將茶葉研碎,混在香料、鹽裡煮成茶湯。這時的茶葉不揉不炒,當成蔬菜沫來煮,更別說將茶葉發酵製成茶餅,普洱工藝出現的時間更晩一些。

現在的茶葉還真是原生態的,綠色倒真是綠色,潤腸肺的功能還是有的,只是滿嘴的香料味,現代人喝不了。

看著小侍女笑不露齒,李愔洩氣了,唐朝的首秀失敗了,搶劫下那些茶葉再打發侍者(太監)要一個鐵鍋。

哈!若大的皇宮竟然沒有鐵鍋。鐵鍋是北宋年間產鋼量上升才流行開的,這時的唐朝鍊鋼量都不夠制軍械和錢幣的,哪來的鍋呀。

皇子還是有特權的,哪怕不討喜的六皇子,讓監造司走走特權,打一口鍋還是沒問題的。

可今天是喝不到故鄉的茶了。

唉!失敗的穿越!

被古人蠢哭的李愔感到前途一片光明!穿越文裡的做法比破系統靠譜,彷彿遍地是銅錢就等李愔去揀了。

想想就雞凍!娛不娛樂的不清楚,大唐首富倒指日可待,李愔可是啟點VIP,穿越文可獻了不少啟幣喲。

炒茶、製冰、馬蹄、貞觀犁…穿越文沒少說,還有系統裡的土豆和辣椒!這都成不了首富,下次逢人就說自己是“水木”的畢業生,北京龐兒莊大學丟不起這個臉呀!

傍晚時分,李愔還沒收到鐵鍋,喜鵲就登枝叫,他的矚目值譁啦啦的上漲,轉眼就過千了。

“祖鵝,知道誰獻愛心嗎?”

“主人,長安城流傳主人的傳說。”

“哇!呵?”

“主人不飲湯,啃樹葉。傻子美名傳天下。”

“你知不知道,講真話會沒朋友嗎?”

“主人,你要你的系統對你撒謊嗎?”宋祖鵝學臺灣小女人嗲聲嗲氣!

呵!還會撒嬌、會發嗲!志/玲/姐是誰?正確的選擇!

這智商80真討厭!玩不過一個會撒嬌賣萌的破系統,還當了小迷弟,祖鵝,我在唐朝想你了!

“主人,你可以服用藥劑喲。”

“有用嗎?”

“系統出品,必是精品。”

“嗯,好,我喝,不對!我又不是弱智,吃哪門子的藥?”

———

身為一個“北大”學子被古人嘲笑成傻子,真是孰不可忍。

一清早李愔就讓身邊的小太監小李子,早早去監造局取回鐵鍋。

在自己的小院壘起了土灶,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靠天天會塌、靠山山會倒、靠那破系統就傳傻子名,還是“北大”學問淵博,看那學哥嶽雲蓬啥都會一點,紅遍大江南北。

“北大”畢業,萬事略懂!

火候不好控制,炒不出極品茶葉,但再怎麼爛只要不焦都能亮瞎大唐人的眼。

“看清楚了沒,小李子,爺只演一次,你記住步驟沒?教會廚娘讓其自己琢磨火候,炒到茶葉自然卷,散發出茶香味,就可收工明白嗎?”

李愔手把手教會小太監小李子,裝了一筒自己炒的茶,打著哈欠去睡個回籠覺。

技術活還是交給專業人士,高尖人才只負責動動嘴。

又是午後時分,又在觀湖亭裡,李愔美滋滋的泡了兩杯茶,分別品嚐後,果斷把廚娘炒的,標上自己的名號。

這口味才是全能的六皇子出品的茶,取名“六味地黃茶”。

六,指自己的排名,黃,通皇指自己的身份。好名字!好文采!

“北大”畢業生名不虛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