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油不夠賣的了,於是張有礦便將20個銷售員的每天銷售配額調低到了60斤的水平。雖然說張有能他們有些心裡面不樂意,但是聽張有礦說明了原因之後,也只能無奈得接受。

接下來,張有礦必須要想辦法了。

張有礦和張同坤爺倆一商量,今天要到縣城的手機店裡面一人買一部手機。

2002年的時候,手機已經開始慢慢普遍,千萬以下的機型已經豐富起來,大學生成了發展速度最快的手機用戶。

不過,這時候手機價格還不如以後那麼透明,開手機店還是個暴利行業。

尤其是像鋼城縣這種偏遠的縣城,在2002年的時候只在東區轉盤路的東邊有一家規模不算很大的手機店,基本上算是壟斷了。

雖然說移動和聯通裡面也賣手機,但是裡面的型號實在少得可憐,而價格也不便宜,所以大家買手機,還是喜歡到手機店裡面去。

再說了,人家手機店裡面免費修手機,這讓顧客覺得這裡面更讓人放心。

2002年手機是2g訊號,發短信是年輕人最熱衷的交流方式。這個年代,客戶選擇套餐的時候,都會考慮包多少條簡訊什麼的。

上午的時候,父子兩個將縣城裡面和泰南市裡面訂好的客戶的花生油都給送了過去,然後下午的時候,張同坤騎著摩托車,帶著自己兒子,便來到了東區轉盤路這邊。

2002年的鋼城縣東區,周邊全是兩層樓的門頭房,然後在轉盤路的西北方向有個魯中鋼鐵廠職工住的叫月季園的小區,在轉盤路的東北方向也有個叫櫻花園的小區。因為有兩個比較大的小區,所以東區的轉盤路這邊,是非常熱鬧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兩年魯中鋼鐵廠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人進入魯中鋼鐵廠,而鋼鐵廠的效益也不錯,工資挺高的,到2002年的時候一個月能有一千多塊錢的工資,購買力是槓槓的。

在位於東區轉盤路東邊路北的一家叫做浩宇手機店的門店裡面,往來的多是魯中鋼鐵廠的年輕職工。

手機店的玻璃櫥窗上擺著各色各樣的手機,然而在張有礦的眼裡來看,這裡就跟古老的手機博物館一樣,那些手機的個頭,都太小了。

前世的時候,張有礦擁有的第一部手機的時候,已經是2004年了。

他的第一部手機是一部諾基亞3100,這是一款好多跟張有礦年齡差不多的年輕人都用過的手機,好處呢,就是結實耐用,待機時間長。當然了,以後世的眼光來看,肯定沒有以後那些智能手機好看了。

本著結實耐用,待機時間長的原則,張有礦挑選了兩部諾基亞3330,價格是1220塊錢。

張有礦很清楚手機店老板賺了自己不少錢,因為他看到,那個年輕漂亮的女老板,那是相當開心的。

買到手機之後,爺倆接著到移動營業廳裡面一人辦了個手機卡,辦的都是神州行的套餐。

張同坤買到手機,非常小心,還讓自己兒子給買了個手機套,然後掛在腰上,顯得特別神氣。

當然了,見過大世面的張有礦可不會這樣,他隨手就將手機丟進了口袋裡面。

他相信諾基亞的質量,他也知道這部手機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淘汰了。

張有金看到自己伯父腰上別著手機,一臉的興奮。

“大爺,你也有手機了!”

張有金今天來的時候,他的伯父和哥哥,都已經去給客戶送花生油了,然後等張有礦父子兩個回家吃飯的時候呢,張有金又跑去跟同學踢球去了。後來張有礦父子兩個吃完飯就去買手機了,一直也沒有見到自己這個學習幹活都不上心的堂弟。

“金子,怎麼樣?大爺爺混上手機了。”

“是和旋的不?”

2002年,年輕人對於手機的選擇,考慮的多是直板還是翻蓋,多少和旋,黑白還是彩屏等。

2002年的時候,高階的手機多是翻蓋的,而摩托羅拉這時候已經開始生產滑蓋手機了。

多少和旋,其實也沒有多大用處,就是鈴聲聽起來好聽一些罷了。

“啥是和旋?”張同坤肯定不懂。

然後張有金一聽自己大爺竟然不懂這個,立馬撇著嘴吧說道:“我爸爸的手機是32和旋的。”

在2002年的時候,張同江在村裡算是數得著的有錢人了。

“金子,你爸的手機還是手寫的呢,你大爺的手機可比不了。”

手寫手機,在2002年的時候,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就像當年拿著大哥大一樣神氣。

“金子,咱們今天收了多少斤花生仁了?”

現在已經是下午四點了,那些賣花生仁的,今天估計應該不來了。

“剛才我還和洪曾大爺算計過了,今天收了一萬兩千斤。”

聽到這個數字,張有礦和張同坤一塊皺起了眉頭。

張同坤嘆了口氣,說道:“哎,後邊倉庫馬上就要放不下了。”

油坊裡面專門存放花生仁的兩間屋子,一共30平米,就算是將花生仁堆2米高的話,也就只能放13萬斤左右的花生仁。花生仁不能堆得太高,要不然放在底下的花生仁就要被壓壞了。

現在油坊一天加工3000斤花生仁,每天淨餘花生都超過一萬斤,這才八天的時間,倉庫裡面就已經積攢了十來萬斤花生仁了。

按照現在的情況,用不了幾天,倉庫裡面花生仁就放不下了。

然而張有礦皺著的眉頭,想得和自己父親可不一樣。

“怎麼今天收購的花生仁比昨天少了這麼多呢?”

昨天的時候,還收購了一萬四千斤呢。

這下降的數量,要比自己想象得快多了。

其實,原先韓家勝開油坊的時候,一年總共就收購十萬斤花生,而不說別的地方,光寨子鄉範圍內,花生仁的產量就遠超過十萬斤。

“這還少?有礦,這些咱們一時半會也加工不了啊。哎,我昨天用米尺量著,倉庫裡面花生仁的堆高,馬上就要兩米了,你洪曾大爺可是專門囑咐過的,花生仁的堆高不能超過兩米的啊!”

張同坤一臉的著急,他覺得花生仁的收購工作,得停一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