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身軀多取材於蛇,可謂以綿長為特徵。從字面上看,龍脈就是龍的綿長連貫的血管了。

龍來自大自然,卻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價值和意義主要透過象徵的方式表現出來。因而,大凡綿長連貫的東西,都可以謂之龍脈,反過來說,龍脈可以象徵那些綿長連貫的東西。

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

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兇。

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種龍勢中有: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賓士遠赴。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

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是古代先哲對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

成語“來龍去脈”就源於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就有不同是姿勢。中國的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說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奇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種和諧、和樂的享受。中國的龍脈星羅旗布,到處皆有。

我們一邊前進,一邊

欣賞周邊美景,看到路邊走過一行苦行僧,他們的皮膚黝黑,揹著一個布袋,赤著腳。

我們從口袋裡取出一些零錢遞給這些苦行僧,他們朝著我們做了一個握手的東西,我們自熱而然的回了禮。

“那是石冰川吧,真是像石頭一樣的冰川,真是好美麗,”郭雙指著前面不遠處的巨大石塊說道。

楊子說∶“咱們已經過了崑崙山口,進入崑崙山的腹地之中,前面的道路可能十分崎嶇,山地車不一定能夠開進去,咱們要早作準備!”

安叔拉開車門笑了一聲道∶“沒事,咱們有衛星定位系統,要是遇到前面擋路的,咱們繞道就行!”

“話是這樣說,沒錯,總之還是要小心為妙,”我對安叔提醒道。

然後我們一行人上了車,過了這個山口,海拔極具上升,從衛星定位儀上面顯示的情況來看,這裡已經差不多海拔高達三千多米了。怪不得我們覺得空氣雖然新鮮,但是卻有種讓人有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那種細微的差別基本上沒有影響我們的大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實在不行,我們還裝備著行動式的氧氣瓶,足夠大家使用了,這些東西都是為了以防萬一提前準備好的。進入這種荒無人煙的無人區,最具挑戰的就是人的心理抑制能力,有些人剛開始去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過了幾天就因為受不了環境的變化。

導致大腦缺氧,最後產生幻覺,我最擔心的就是這種情況,年輕人身體強壯還能受的住,中老年人就不一樣……安叔覺得我有點小題大做了,他說∶“那西藏高原上面還住了那麼多的老年人,也不見他們有什麼事情。”

我對他解釋道∶“那人家是世世代代住在那裡的,早就適應了環境的變遷,俗話說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安叔一攤手道∶“去了再說,咱就這一次機會可以放縱一回,人老了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我也不好說什麼了,便吩咐司機開車,楊子制定了一條路線給我們,他說,前面的荒草灘不能過,裡面有泥潭。要是車子不小心陷了進去,那就拔不出來,於是我們轉道往西邊而去,原本前面的荒草灘是一條近道,但是因為考慮到裡面有泥潭。

我們只能選擇性的往西轉道,這樣一來就要多走幾十公裡的路程,要是在公路上行駛不用半個小時就到了。可是陸偉指給我們的是一條山間小道

,而且旁邊就是連綿不絕的大山,靠近懸崖,我們的山地車只能小心翼翼的一步步往前開動。

尤其是路面很溼滑,旁邊又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懸崖峭壁,那種緊張的心情可想而知,後面的車子不知道什麼原因一個打滑,差點跌落懸崖。

還好司機剎車的及時,才沒有讓慘劇發生,不過這已經驚起我們一身的冷汗,於是我對司機說道,一定要看仔細點,千萬別疏忽大意,不然咱們的性命就得交代在這裡了。

司機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喝了一瓶水,穩定了一下情緒,然後才商量著出發,這次我們有了之前的戒備。山地車在如同蝸牛一般的速度下,終於從這片崎嶇不堪的懸崖峭壁中開了出來,眼看著天邊的太陽已經落下了山頭。

周圍開始起霧了,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分太多了,陽光蒸發不了,在大霧中看不清狀況,於是我們準備找個地方就地紮營過夜。我下車看了一眼周圍的情況,發現這地方處於幾座大山的包圍之中,要是萬一發生什麼地動山搖的事情,在這下面就會被活埋了。

青藏高原地區本來就屬於環印度洋地震帶,時常都有地質變動或者地殼上升產生地震等,這地方肯定是不適合安營紮寨的。陸偉說,他知道離這裡不遠處有座廢棄的城池,那個地方被當地人稱為遺棄之城,咱們只要驅車大概半個小時就能趕到那裡了。

我抬頭看了一眼天空,月亮剛露出頭來,路況還算清晰,於是遵循了楊子的建議就去那個廢棄的城池安營紮寨吧!因為考慮到晚上還要做飯,我們便讓司機把速度提起來,早點趕到楊子所說的那個被廢棄的地方。

我們行進的速度加快了,兩邊的東西就如同倒影一般飛速的後退,大概過了一個路口,山地車一轉彎撞到了路邊的一個東西,震動了一陣才停了下來。

我們連忙拉開車窗一看,是一塊大石碑,被山地車從上面撞了下來,倒在路邊斷成了兩截,我下車看了一眼,還是塊古物。一聽我說是古物,車上的人一下子來了精神,全部湧了下來,我用手敲了敲石碑,很厚實像是那種墓碑。

石碑上面雕刻著一些奇怪的紋飾,還有藏族的文字,我們當然看不到這是什麼意思,郭雙說,有可能這裡有座古墓,咱們剛好把古墓的墓碑給撞了出來。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