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隨意翻了一些古玉出來觀看,一邊看一邊讓陸偉給我講解,陸偉不愧是見多識廣,打眼一看就說了出來。他發現這些古玉各種紋飾的都有,比如商西周時期的雲雷紋跟饕餮紋。春秋戰國時期的谷紋,乳釘紋;兩漢時期的勾雲紋,甚至連隋唐時期的飛天紋,我也在裡面看到幾塊。

而且這些古玉的鑄造方式也不一樣,幾乎是包羅了各個時代的東西,這些古玉不僅形狀奇特古怪,就連顏色也是沁色。從這些古玉被水侵泡的時間來看最少也有五十年的歷史,有些在水中被自然環境侵蝕,就會形成那種形成流動狀的、深深淺淺的水漬紋。

這些紋錄是因為在地質及大氣條件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細的潛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動,浸潤、侵蝕著玉的表面,就會形成那種水漬紋。

中國人可以說歷來對美玉寵愛有加,僅從姓氏上來看,大凡王字偏旁的字都是各種美玉,估計這類字少說數十,多則上百,可見人們對美玉是多麼的鍾愛。

至於詩歌中謳歌美玉的那就數不勝數了,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比擬美麗的;也有“鍾鼓饌玉不足貴”,顯示富貴的,當然還有“守身如玉”,寓意貞潔的,不一而足。

美玉可以把玩欣賞,收藏美玉也是國人最樂意的,家有美玉極其普遍。我曾聽人說過有朋友以脖子說事,七十年代流行掛金項鏈,二十一世紀流行掛玉器。

有些愛玉者,不僅脖子上掛著玉牌,手腕上套著玉珠,連皮帶上也叮叮噹噹繫著玉器掛件。中國人收藏美玉歷史悠久,從挖掘的古時墓葬可見一斑。歷來就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

當年卞和抱著那塊和氏璧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並不是為了以欺君之罪被砍掉的雙腳,而是為了無人識玉而悲哀。之後,區區一塊和氏璧竟然可以等價交換十五座城市,竊以為那句價值連城出典也就出在這塊寶玉上。

我問陸偉∶“那怎麼辨別這些玉器的真假或者贗品!”

陸偉笑著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聽了後大概也就懂了。”說到古玉的造假,某地有朋友看到一個古玩販子從牛屁股裡挖出一塊和田玉,包漿渾厚,宛若隔世。

那朋友說,造假者把牛屁股開刀,把新玉放進去,然後縫上,老牛耕地,經常摩擦,包漿加速形成,用這種方法一年等於一千年。至於其它坊間傳說的手法則

更多了,如用鹽酸、油鍋裡煮等等,讓人聽了匪夷所思。

“原來是這樣啊!”我們點點頭。

陸偉繼續說,古玉斷代吃不準,這種專業知識只可能極少數人掌握,俗稱掌眼的,也就是博物館幾個玉器專家能夠把握。常人連真品都未把玩,不可能辨別真偽。因此,在收藏界就有買古玉不如買新玉一說。

吃不準新老美玉,乾脆就買新的,再說新的總比舊的便宜,這是大多數收藏者的玩玉觀。即使新玉,只要工藝精湛,玉料上乘,仍然大有收藏價值,市面上那些高仿的玉器仍然受到收藏家的鍾愛。

當然,現代科技在不斷發展,在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玉器時,不如買些上等的和田玉,奇貨可居,或待價而沽。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珍貴美玉,有人認為,價格只會漲不會跌的。因此又有了買新還不如買料一說。

我拿起其中的一塊玉說∶“你們看到這塊玉上面的礦物顆粒殘留物沒有。”

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體上,或者包裹於織物中。在一定的溫\溼度和壓力下,纖維及顏料脫落,牢牢地黏附於器物的表面。因此,我們的肉眼雖然分辨不清楚,但是在放大鏡下就能能看見紅、藍、綠等顏色的織物纖維,經緯分明。

某些植物根莖有無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陳代謝而分解的酸性物質可以對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蝕,所以能夠看到有清晰疊壓關係的根鬚狀印痕。

古人有“灸玉”習俗,燒過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著和滲入,呈點、面分佈,往往很深入,無法消去。尤其是自然界的一些礦物有殺菌、驅蟲、防腐的作用,古人以為它們有驅妖辟邪的功效,將它們置於墓葬和居所裡。

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鐵礦硃砂雄黃等礦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透過放大鏡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縫隙中殘留的礦物顆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離子由表及裡漸進、深入地滲入玉器內部,顏色絢爛奪目。據考古發現,距今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就將大量的赤鐵礦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審美的需要,將石灰岩製成的珠子染成紅色。

我國戰國和漢代的大型墓葬中,經常有大量的硃砂以及被硃砂染得鮮紅的玉器,如越王墓。

而且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矽類和碳酸鈣類礦物存在,它們可以以液態或者以固態的礫石形式存在並運動著。在空隙裡聚集矽結板結

,堅韌無比,即使是隨水流進入空隙裡的一塊小石子也難以剔出,所以有些古玉的表面經常會有些怎麼也剔除不了的汙垢。

古時候隨著鑽具出現以來,古人使用的鑽頭基本是圓錐或菱形形狀。由於是人力,所以壓力小鑽痕表現為往復相對平行的運動態勢,出現不甚均勻的旋紋。

而現代螺旋紋鑽具因高速、勻速旋轉則不會出現平行的鑽痕。新石器時代以石治石時期,其鑽痕與古代使用金屬鑽具的鑽痕,有相似特徵。

總之,咱們鑑定和評估古玉,既需要細微觀察,也要全面分析;既要抓住微觀,更要把握本質和整體的真實性,切忌以偏概全,放大或忽略局部分。

陸偉把書上的關於古玉的知識口述了一遍,我們幾乎聽著發懵了,也就隨我一直講,反正我們也聽不懂。我說∶“這些古玉竟然是真實的,可是什麼人能同時擁有這麼多不同時期的古玉,手段也太逆天了!”

陸偉搓了搓手說道∶“這些古玉的來歷不明,而且沉入水底的時間也就大概幾十年,看來是有人收集的。”

“他們竟然收集了這些古玉為什麼,又要葬入湖底,這些玉器在當年也是一大批財富呀!”

我表示不理解,像這麼一箱子的玉器,竟然會有人捨得沉入湖底,那些人不是二貨就是傻蛋。

我攤攤手笑了笑,這種事誰知道呢?各個時代有不同的看法,也許當年那些人認為這些東西是不祥之物,不如乾脆就沉入湖底,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碰巧咱們的船隻剛好經過這水域,又把這些古玉給打撈了上來,說來也是一種緣分,看來這些古玉跟我們有緣。

老王笑著問陸偉∶“那小陸,你看這些古玉價值幾何,要不咱們這船上的人就一起把這些東西給分了。”陸偉吐了一口水,說∶“一下子也估算不出來,有人出價這些東西就值錢,沒人叫價這些東西就是一堆廢銅爛鐵,毫無用處。”

“你們看著辦就行!”

剛開始我對這些古玉還環抱著很大的好奇心,但是聞到那上面的味道,一下子就沒有感覺了,這上面都不知道佔了什麼東西。這味道真的是腥臭無比,就像是從死魚肚子裡挖出來的東西,就是那種發臭的魚腥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搓了幾次手,手上還是有一股淡淡的腥味,雖然不濃烈,但是放在鼻子旁邊一聞還是免不了讓我做嘔。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