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夢被一陣急促的喊聲打斷,院門外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兒正焦急的拍門,張老漢急忙出去開啟院門:“張平,何事如此驚慌?”叫張平的孩子衝到屋前,噗通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哭喊:“求神仙救我爹爹,求神仙救我爹爹……”


於吉急忙上前扶起張平:“因何如此?前頭帶路,路上說與我聽。”


“多謝神仙!”張平大喜,拉著於吉急匆匆衝出院子,張老漢也堅持要去,劉啟只好摻著張老漢跟著後面。


張老漢指引劉啟到了一個佔地頗廣的院子,院牆也不同於其他宅院是泥土壘成的,只不過殘損的比較嚴重,看來張平家以前也是大富之家。


院中已經有不少村民,屋裡屋外都點著火把,於吉在屋中面色沉重的為一位乾瘦的中年男子診脈。


於吉問了幾句,略猶豫了片刻,掏出小葫蘆,倒出一粒藥丸交給那張平給父親服下,然後示意劉啟進來試一試,自己卻搖了搖頭出門去了,看來病人情況不樂觀,於吉已經斷定無藥可醫了,明顯並不對劉啟抱什麼希望。


劉啟就怕於吉讓他給病人診治,肯定會穿幫,那人就丟大了,現在於吉離開可算讓他松了口氣,跪坐在病人床前心裡唸唸有詞:“這位大哥,不是我不救你,要怪就怪張角那廝吧,他要是把真懂醫術的人弄過來你也就有救了……”


可當他想作個樣子給病人診脈的時候,卻發現病人體溫很高,脈細如絲,跳的很快,很明顯是細數脈,對於診脈等辯證方法,劉啟雖然根本沒有用心學過,可常年在爺爺身邊耳濡目染,爺爺經常在不忙的時候給病人診斷後不厭其煩的給劉啟耐心講解,大量難得的知識和經驗在劉啟不知不覺中深深的刻在腦子裡,只是他無法運用得當罷了。


劉啟又看了病人舌苔,仔細問了發病過程、大小便等情況,這不就是肺炎嘛,其實這個病人得的是在二十一世紀很平常的肺炎,只不過長期營養不良造成體質十分虛弱,病人又沒條件尋醫買藥,拖的時間長了成了重症。


肺炎並不算什麼難以診斷的疑難雜症,病人的各種情況和腦中的記憶一一印證後,讓劉啟確定了自己的判斷,頓時覺得輕鬆了很多,對病人心中暗道:“這位大哥,反正我不出手你也沒救了,我治的不對你也不會再死一回,我是好心,就算真的治的不對,也請千萬原諒我的不敬之過。”下意識的又囉嗦了句:“爺爺,別怪我壞了規矩,事急從權,我可要開方下藥啦!”


劉啟在屋中所為於吉在門外都聽到了,心中也升起一線希望,進屋問道:“可還有救?”


劉啟反問道:“仙翁如何辯證?如何用藥?”


“脈細數,舌質紅絳,苔幹而焦黃,胸痛,咳嗽不止,連日壯熱不退,痰中帶血,觀此症狀,老朽認為是風邪侵肺,熱毒內陷,屬風溫之症。”於吉瞟了一眼病人父子,壓低聲音道:“且拖延日久,若能早幾日……哎,尋常藥石已無力回天,只有用此救急之丹藥延緩些時日,略盡人事。”


劉啟心中一喜,中醫管肺炎就叫風溫症,自己的判斷和於吉一致,雖然病情比較重,但以自己那個時代的醫療手段來說還遠沒有到束手無策的程度,他搖搖頭道:“仙翁,患者病情雖然嚴重,但未現陽氣欲脫之象,我有一方可以一試,或許有效。”


中醫治療這種程度的肺炎主要用清營開竅,解毒化痰的藥物,劉啟既不懂辯證無從下方,一時間又想不起成方來,只有按照常識以抗菌消炎的思路來治療,抗菌效果強的中草藥材他倒是極為瞭解。


可他一說出金銀花,魚腥草,玄參等藥名的時候,急匆匆拉著劉啟往外跑的於吉楞住了,幾味藥荊益附近根本不產,還有幾味藥的藥名聽都沒聽說過,去哪裡找?


看到於吉的表情劉啟一拍腦門,漢代中藥應用主要根據《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中醫發展了近兩千年,後世所用的新藥這個時代的人當然不知道,就是《本經》中的藥材在後世也多有新的藥理作用的發現。金銀花和魚腥草是非常好的抗菌藥,但其價值卻在這個時代無人知曉。


“我去找金銀花,魚腥草,仙翁去找其他的,跟我來個人帶路!”劉啟急忙找了個腿腳利索的村民帶路去採藥,於吉則吩咐村民找水牛角磨碎,自己去找連翹、竹葉、桔梗等藥材。


幸運的是,需要的大部分藥材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普遍出產的,不到半個時辰,劉啟就找齊所需趕回來了,於吉已經等候已久,兩人用最快的速度把藥熬好,看著湯藥送進病人口中,劉啟緊張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這位大哥,你可得挺住啊!”


中醫治病的思路十分復雜,是靠調整人體各臟腑功能恢復平衡,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每一個方劑都是由多種藥材配合起來發揮作用的,甚至某一味藥分量不同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劉啟連方子都記不全,現在缺的可不只一味藥,效果如何只有靠老天保佑了。


服下湯藥有小半個時辰,於吉給病人診脈,發現脈象逐漸平穩增強,驚喜的告訴眾人,劉啟才大大松了口氣,自己的運氣還不算差。


張平跪倒在地,納頭便拜:“多謝二位神仙救家父性命。”


劉啟對古人動不動行此大禮十分無奈,扶起張平,交待給他病人後續治療需要注意的事情,病情雖然暫時得以控制,但危險期還未過去,很多藥材需要到大城中的醫館購買,於吉寫了藥方,交給張平。張老漢招呼著村民湊錢捐物,農閒時,村中僅存的幾個青壯每日都要進山打獵天黑才歸,很快拿來昨日的收穫和張平一起出發到幾十裡外的市集換取藥材,幾個老婦人拿來雞蛋山菇熬湯……


張老漢安排妥當,來的於吉面前拜倒在地:“蒙仙翁不棄,不嫌鄙村貧苦,先有贈食之德,再有活命大恩,小老兒代村中老幼八十一口叩謝仙翁!”


於吉連忙去扶張老漢:“我輩理應治病救人,張公不必如此,快快請起。”


張老漢卻不肯起來:“村中皆為老弱,病患頗多,小老兒斗膽懇請仙翁垂憐!”


於吉正要答應,突然面露難色,扭頭看著劉啟。


劉啟看出於吉詢問他的意思,急忙連連點頭,這些樸實的村民生活都非常緊張,但當鄰里需要幫助時沒有一個人藏私,紛紛把自己僅有的東西都拿出來,這讓劉啟很感動,當然很願意幫助他們。


於吉卻說:“為病患診治耗時非短,你我身負重任,豈可因施小惠而誤大事?”


不遠處未散去的村民中傳來一陣輕不可聞的嘆氣聲,劉啟不忍的小聲嘀咕:“拯救世界也不差於這三五天吧。”還想勸說卻見於吉身子一扭,背衝著他不予理睬。


張老漢慌忙說道:“請恕小老兒冒昧,不敢因我等卑賤之身耽擱仙家大事,仙翁恕罪。”


看著張老漢的惶恐和於吉的倨傲,劉啟不由的心頭火起,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他哪有這個時代的等級觀念,和鄉間農民相處日久,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讓他極為厭惡,所以劉啟更願意和這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親近。


劉啟一改平日的恭敬,提高聲音:“哼,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僅數十老幼尚不相救,何談救天下!”


“張公請帶路。”扶起張老漢,劉啟昂著頭走了出去,張老漢不安的扭頭看了眼於吉,想解釋什麼,卻發現於吉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衝他點點頭也跟了上來。


張老漢帶兩人走訪了二十餘戶有病患的人家,於吉診斷後便與劉啟探討,別的病症劉啟只有老實受教的份兒,但治外傷感染卻是劉啟的長項,新穎的處理手法和效果奇佳的草藥讓於吉大開了眼界。


開方的開方,下藥的下藥,兩人配合默契,從雞鳴起一直忙到太陽西沉。


天黑前張平帶回了藥材,他父親在於吉的調理下很快度過了危險期,眾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接連幾日,於吉在村中為病患診治,調整藥方,劉啟則積極的向於吉請教,補充自己的醫學知識,於吉也對劉啟治療肺炎的神奇藥方大感興趣,劉啟毫無保留的教給了於吉和所有村民,不過這個時代除了《本經》中記載的藥材,其他很多藥材的藥名都和後世大為不同,劉啟只好領著他們進山將方中藥材一一辨認清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