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事,第二天沈蘭又拿了面包果出來做早飯,一家子吃得飽飽的,然後沈父提出要幫沈蘭添置一些鍋碗瓢盆,總歸要過日子,不能什麼都沒有。

沈蘭身上是一文錢都沒有,所以這個錢自然就是由沈孝全來出,這多少讓沈蘭有些不自在,可是她的確是沒有錢,而且也沒有辦法迅速變出錢來,所以只能悶不吭聲,一切都由沈孝全作主。

這還是沈蘭第一次出門買東西,事實上她來到這邊這麼久,不過就呆過兩個村子,一個是宋家村,一個就是臨春村,其他的地方都沒有去過,所以對於她來說這是第一次意義上的出門,沈蘭還是微微有些興奮。

出了村子,順著大道向西走差不多五里路,就到了一個村子,這個村子相較於宋家村要大一些,在透過村子裡的那條大道兩旁多了幾間鋪子,分別是鐵匠鋪、雜貨鋪、茶鋪、肉鋪和布店,這些鋪子都是開店住家兩用,一般在鋪子後面就是店家的住處。

第一件事是要買鍋,於是沈孝全直奔鐵匠鋪,沈蘭剛要跟上去,就被沈趙氏一把拉住了,反而拉著她朝雜貨鋪走去,雜貨鋪的門面比較大,走進去就是高高的櫃檯,完全看不見裡面賣些什麼,不過在門口和鋪面裡也擺了一些東西,主要是一些陶罐、瓷器、竹器、笤帚等。

沈趙氏拉著沈蘭去了擺放陶罐和瓷器的地方,著重挑了幾隻鹹菜罈子,這個年代哪家沒有鹹菜罈子,對於主婦來講,這鹹菜罈子就是她們手裡的利器。

“這菜罈子多少錢一個?”沈趙氏對看店的小夥計問道。

“大的兩文一個,小的三文兩個個。”小夥計回道。

沈趙氏看了看大的菜罈子,又仔細摸了摸,然後再看了看小的,一個大的菜罈子差不頂兩個,可是小菜罈子能多醃製幾個品種,所以沈趙氏才有些猶豫,總不能老吃一樣的菜吧,吃久了也會厭煩的,雖然都是鹹菜,可是不同的品種,味道自然也會不同了。

想了想,沈趙氏還是決定買一個大的,兩個小的,這樣既可以多醃一些鹹菜,又不至於老吃同一種,於是對小夥計說:“我要一個大的,兩個小的。”

“好,嬸子仔細挑,挑好了,我給你拿水過來試試漏不漏。”小夥計笑著回道,而自己則跑了出去,留下沈蘭和沈趙氏繼續挑東西。

沈趙氏精挑細選了老半天,總算挑了三隻罈子出來,不過在沈蘭眼裡,這些罈子都長得一樣,她還真沒覺得值得挑老半天,不過誰讓她不是付錢的人呢,所以只能等著,等自家老孃慢慢挑選。

挑完了罈子,沈趙氏在旁邊又挑起來了碗,左挑右選才選中了四個大碗和一隻土壺,這才將東西放到櫃檯上,而那小夥計已經拎了一桶水出來,原來他是去提水去了。

將水提了出來擺在沈趙氏面前,沈趙氏將挑出來的陶器浸到水桶裡,連著將菜罈子和土壺都放進了水裡,水裡並沒有出氣泡,那就說明沈趙氏挑的這些陶器都不漏水,看來沈趙氏挑東西還是有一手的。

“宋小哥,這些個東西一共多少錢?”測試好了器皿,沈趙氏就笑眯眯地問道。

“菜罈子五文,四個碗三文,一個土壺兩文,一共十文錢。”小夥計嘴上算計了一下才報了個總數。

“都老熟人了,你就算我便宜點唄。”沈趙氏臉上繼續掛著笑。

“嬸子又不是第一回來我這裡買東西,你也知道我們家店最是實誠,真的不能便宜了,你再跟我講價錢,我就虧本了。”小夥計也笑眯眯地回著,一臉的和氣生財,並不因為沈趙氏砍價而不樂意。

“哎喲,嬸子不是買的多麼,而且又沒賒賬,總歸你少算我點唄。”沈趙氏繼續再接再厲。

“嬸子,真的不能少,你也熟客了,肯定知道我們家的東西利潤也不高,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裡,要不我饒你個米粉篩子。”小夥計沒有一點兒不耐煩,反而樂呵呵地指了指掛在牆上的米粉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是這個嗎?”沈蘭拿了個紗布做的篩子,很適合用來篩米粉,不過沈蘭倒不是要篩米粉,她想做海鮮粉,上次做的忘記在了沈家,她打算再做一些,試著能不能拿到縣裡去賣。

小夥計點了點頭道:“小嫂子,就是這個。”

沈蘭拿著篩子仔細看了看,然後望著沈趙氏一臉的渴望,沈趙氏被看得有些無奈,不禁沒好氣地問:“你要這個東西幹嘛?”

沈蘭有些不好意地放下了米粉篩,只是臉上隱隱有些期盼。

“行,就繞你個篩子吧,二回來我這裡買,我再給你算便宜點。”小夥計立馬拍了板,一臉的不容商議。

眼見人家拍板了,沈趙氏只能掏錢了,咋她閨女這麼不會過日子呢?好好的問人家要個破篩子,家裡沒米也沒麥,拿個篩子有什麼用?

“宋小哥,東西買得有點多,能不能借個扁擔和筐,下回來的時候還給你?”沈趙氏買好東西後,又問人家借筐來用,主要是早上出門急,另外剛分家的沈蘭家裡也沒筐。

“行啊,小嫂子本就是本家人,二回來的時候帶過來就行。”小夥計見生意做成了,自然也好說話了。

沈蘭則一臉的茫然,難不成對方跟自己還認識?抱著疑問將買的東西放進沈趙氏借來的筐裡,出了門才問沈趙氏:“娘,我認識這人嗎?”

沈趙氏一扶額頭,她家閨女失憶了,自然很多事情也就不記得了,於是開口解釋道:“這鋪子是你們宋家本家人開的,論起來他稱呼你嫂子也不算錯。”

聞言沈蘭點了點頭,這個時候沈趙氏開始給她普及知識,原來這個村叫宋家鋪,宋家鋪顧名思義跟宋家村是有所關聯的,沈蘭所住的宋家村是宋家祖宅,主要是長房長孫才能住在這個村裡,相反後面分家出去的人就去了宋家鋪,當然也有其他姓氏的人在宋家鋪居住,只是宋家鋪姓宋的比較多。

說起來宋家也算這一帶的大族,祖上也是出過官吏,當然沈家也不差,只是沈家不曾出過官吏,在這方面倒是弱了一些。

雖然宋文祥家裡不讀書,但是宋家子弟只要能負擔得起,幾乎都會進學,所以宋家的大部分子嗣都是讀過書的人,只可惜考運不佳,至今未曾出過一個官身,最多也就考中過秀才而已。

說著沈母就和沈蘭回到了鐵匠鋪,沈父在這邊買了一個鍋,一把菜刀、一把鐮刀和幾個鋤頭,還有一把火鉗,大致上過日子的東西算是添置齊全了。

將東西放進了沈趙氏借來的籮筐裡,沈父用扁擔挑著,然後帶著母女二人往回走,不過在經過肉鋪的時候,沈父還蹭過去問人討了塊肉皮,也不知道要幹什麼用。

沈父將東西挑回去放下後,又安裝好了鐵鍋洗了一遍,才讓沈蘭燒了把火,然後拿出那一小塊肉皮,將新鍋擦拭了一遍,再清洗乾淨了,接下來就表示要回去,倒是將沈趙氏和沈海陵給留了下來,原先沈趙氏本身就是要留下來照顧沈蘭的,至於說臨時留下沈海陵,主要是這屋裡畢竟死過人,留個男人在能壓邪氣,所以沈父就將沈海陵也留了下來。

眼看著沈父要回去,沈蘭又偷偷去烤了不少的面包果,拿出來讓沈父帶回去,給幾個妹妹嚐嚐,沈父也不推辭,乾脆就將沈蘭拿出來的面包果放進筐裡用布遮了起來,然後挑著筐就回去了。

留下母子三人,沈父走後,沈母就拿了鐮刀拉著沈海陵去割柴,畢竟沈蘭這個新家什麼都沒有,總不能一直借人家的吧,再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所以沈母打算先帶著兒子幫沈蘭割上足夠的柴火,當然沈蘭也跟著一起去了山上,不過她是去挖野菜,畢竟她家沒餘糧的事情誰都知道,總不能連著幾天都不吃飯吧,人家會懷疑的,所以沈蘭還得拿個籃子去假裝挖野菜,也不算是假裝,畢竟她還是要挖了野菜回去。

出門前沈趙氏掏出沈孝全之前買的鎖頭,將門給鎖了起來,然後將鑰匙交給沈蘭保管起來,畢竟這個家是沈蘭的,這鑰匙自然也該沈蘭保管。

上了山,沈母專心割柴草,沈海陵則仗著年輕,又身手敏捷就找一些不太結實的小樹,直接就踩上去壓斷,主要是因為沈蘭家連個柴刀都沒,沈海陵想砍柴都沒工具。

沈蘭提著籃子,拿了新買的菜刀就出來挑野菜,這個時候的野菜還是很多的,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大部分植物都已經生根發芽了,沈蘭倒是也認識一些野菜,在她那個年代吃野菜是時尚,她怎麼可能沒有見過和吃過野菜呢?

就她知道的野菜有蒲公英、枸杞頭、馬蘭頭、菊花菜等,而馬齒莧更是上過電視臺做過節目,至於薺菜已經開花了,基本上是吃不成了,只能在清明那天煮雞蛋吃了來驅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