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冬婆婆來了。一場大雪之後,京城進入了冬天。時間過去了兩個月,丁木的真人美化系統沒有半點新動靜。可是,丁木的那篇文章終於在12月份的第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了!

丁木馬上拍了照片,在朋友圈裡炫耀了一番,沒想到除了丁木身邊的女孩子點贊以外,丁木的身邊只要是稍微懂點學術的同學、朋友都沒當真,以為是丁木在吹牛開玩笑。

丁木身邊的朋友,稍微懂點學術的大學生,回覆的普遍是擦汗、流汗、瀑布汗之類的表情。丁木曾經是學霸不假,但學霸也是分級別的。在同學心目中,丁木這種學霸,離著能夠不到20歲就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文章的人還有很大的距離,丁木又經常有吹牛的行為。關鍵,不到20歲就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文章的人,好像還並不存在。

丁木在下面補了一個憤怒的表情,加了一行字,你們上網查一查,是不是真的。

不一會兒,有個朋友圈裡的活躍分子回了一行字,“小丁丁,我知道了,你們北大有個跟你同名同姓的教授。”後面跟了一個竊笑的表情,得到了一大堆人的支援。

連幫著自己解開了數學論證的堂姐丁凝,也在丁木發帖的下面跟了一個鄙視的表情。

丁木很無語,想著全天下人都不相信自己,老媽也得信自己吧,氣鼓鼓地給自己的媽媽打了個電話。

電話響了一會兒,林瑜才接電話道:“兒子,難得給你媽主動打電話,是不是生活費不夠了?”

丁木道:“不是不是,我在朋友圈裡發了,我在《自然》雜誌上發了一篇文章,您看到了沒?”

“哦?我上班沒有看微信,是寫的什麼內容,觀察小動物嗎?回頭我去報亭買一本看看。”電話那邊響起敲門的聲音,林瑜加快語速道,“兒子,媽這邊很忙呢,有幾件急事得馬上辦,一會兒再給你回電話啊。請進。”說完就急匆匆掛了電話。

“什麼觀察小動物,是自然雜誌,頂級學術期刊,不是兒童科普雜誌。”可惜媽媽已經掛了電話,丁木頓覺十分失落,自己給媽打電話,就是要生活費嗎?

丁木突然想到,自己一直都是伸手黨,從來沒想過給父母錢,跟顏辛然投資期貨賺的這麼多錢,竟然忘了給父母分享。

丁木一陣自責,也不在圖書館看書了,上銀行去轉賬!因為和老媽是同一個銀行,1000萬的真金白銀,免手續費,瞬間到賬。

沒到10分鐘,老媽的電話就過來了,語氣激動道:“兒子,是你剛才給我銀行卡裡打了1000萬?怎麼回事?”

丁木心中大為得意,美的鼻涕泡都快冒出來了,話裡卻故作鎮靜道:“沒事啊,我不是寫了一篇文章嗎?我判斷原油一定會大跌。結果正好有朋友是做期貨的,我跟朋友學著做了一把,這是賺的錢,孝敬您二老的。”

丁木的媽媽冷靜了一會兒,道:“我倒是聽人說玩期貨虧的傾家蕩產的,你這麼容易就賺了這麼多錢?”

“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我的文章一出,原油一定下跌,只不過,我也沒想到能跌的這麼狠。你上網查查,這可是歷史性的大跌。咱的油價不都幾連降了嗎?”

丁木不無吹噓的把原油下跌的原因安到自己釋出文章的頭上,可是真金白銀在此,忽悠的林瑜都懵了。

“兒子長大了,竟然能搞研究了,還能賺錢了,還知道給孝敬媽錢了。”林瑜感動極了,哽咽道,“一會兒你給我把你發的文章發給我看看,我研究研究,怎麼就能賺了錢了。”

丁木連聲答應,道:“媽,我看了,你們現在在滬上住的那個姥姥家的老房子,離上班的地方開車也要一個多小時,這筆錢就跟白來的一樣,你們在單位附近買個新房子吧,反正房子是保值的。等你們退休了一賣,說不定還能賺一筆。”

林瑜頓了一下,說:“嗯,好兒子,晚上我跟你爸商量商量,你爸知道你透過自己的本事賺了一大筆錢,指不定有多高興呢。不過你記著啊,財不露白,知道嗎,你期貨賺錢這事,除了你爹媽,誰都別說啊。”

丁木樂的嘴都合不上了,道:“哇哈哈,放心放心,我知道的。”

掛了電話,丁木的心情愉悅多了,不管同學、朋友信不信,自己的媽信了。

不過兩小時後,丁木的母親又措辭懇切地專門給丁木發了一條資訊,大意是:這次原油期貨暴跌跟你的文章關系不大,你這把交易屬於運氣好。期貨風險極大,千萬勿要深陷。你文章極好,惜英文平平,還是要把重心放在學習上。兒子未來前途遠大,必留名青史。父母諄諄,切記切記。

丁木看了以後,苦笑一下,就知道自己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老媽沒這麼好糊弄,回圖書館,看書去吧。

不過,這篇文章引起的故事,還沒有開始呢……

個把小時以後,外國媒體率先以極其誇張的修辭來報道這個訊息。還援引了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話來增強說服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米國核物理學家,米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盧瑟福博士說:“丁的研究確實給可控核聚變的實現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而我們還可以望得到這條路的盡頭。”

英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家,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霍金博士也說:“丁的這個模型確實出乎意料的成功,我想一百年內都不可能真正實現的可控核聚變,似乎就在眼前了。”

大華國的新聞媒體,看到外國的報道,馬上在顯然的位置公佈了這條訊息:

《大華國率先完成可控核聚變理論模型》

《核聚變可控了!讓能源危機見鬼去吧!》

《大華國核聚變研究領先世界一百年》

這時候,北大的官方網站上倒很是平實的公佈了一條新聞:頂級刊物《自然》刊載本校學生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論文。這裡面終於提到了丁木的學生身份。

把有關自己身份的文章往朋友圈裡一轉。這下真的引來了所有人的驚歎!

這下最早回覆的就是堂姐丁凝:“我查了,那篇文章還真是你寫的。裡面有我上次給你做的證明。我還是第二作者。”後面跟著一個可愛的表情。

這篇文章之後的留言可就話鋒大轉了。除了個別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水的贊贊贊。

“祝賀!雖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過不明覺厲。”這是丁木玩遊戲認識的網友。

“你不是學醫去了嗎?搞這個不是搶我們的飯碗嗎?”這是高中同學,去了物理系。

“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這是一直喜歡丁木的中學物理老師。

“從小就看你腦子好使,真牛!”這是家裡親戚。

“晚上有時間嗎?一起吃個飯唄。”這是很有故事的女同學。

……

不大一會兒,丁木的朋友圈裡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就刷屏了。這下,丁木算是揚眉吐氣了,在親朋好友面前露了大臉。只是回覆幾十條就沒力氣回了,在下面寫了致全體:“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

不過,這只是朋友圈。外面才真正激起了軒然大波,不,軒然大波已經不足以形容,這個訊息就像深水裡爆破了一顆氫彈,掀起了滔天巨浪。

剛傳送出去,一個陌生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喂,您好?”丁木接起電話,禮貌道。

“是丁先生嗎?這裡是……京城時報。請問您有沒有時間,我們想對您進行一次專訪。”

丁木聽到這裡是,就把電話給掛了,以為是推銷理財產品,或者是房子裝修的。不過,很快,丁木就知道,自己錯了。

這可是一名大華人,在全球最頂級、流傳最廣的科學刊物,探討了全世界都關心的能源危機問題,還是最環保、高效、無汙染的理想方式——可控核聚變。

幾篇從事描寫到人的報道已經出來了……

《解決可控核聚變的竟是少年天才》

《北大少年天才能源危機的救星》

……

網路上,各種小道消息層出不窮。丁木的家庭背景給翻個底掉。一些記者把跟丁木能扯上些關係的人都採訪了一遍,把丁木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都給倒出來了,迎新晚會變魔術的影片都扒出來了。

報道裡真假參半。稱讚固然少不了,當然,負面也隨之而來。網路就是這樣,有一些看不得別人好的鍵盤俠總能編出一些莫須有的負面詆譭。而且,不明真相的群眾總是更關心那些負面的、帶點花邊的新聞。

這下丁木可就攤上事了,因為電話已經被所有認識自己的人給打爆了,全是求證真相的。試圖約丁木進行專訪的媒體記者數都數不過來。沒有辦法,丁木只能關了手機,借同學的電話向王昌平院士求助。

王昌平院士接到丁木的電話,聽他說電話被打爆了,不由哈哈大笑,簡單地說了三個字:“交給我。”王老爺子果然很給力,跟校方協調了一下,支援丁木在學校的階梯教室開一個新聞發佈會,澄清一下事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