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一行,離開嵩山,回到洛陽。

準備接了上官婉兒,一起出發。

劉芒的日程很緊,回到洛陽,只見了很少幾個人,李巖是其中之一。

在劉芒的幕府中,李巖主要負責人才招募和輿論宣傳。

治地面積擴大,人口增加,安穩民心,是要務之一。

除了內部事務,與周邊諸侯之間,以及與北方匈奴之間外交,也需要各種輿論宣傳的支援。

劉芒回洛陽前,李巖早已做好準備。

李巖宣傳策略的核心,也是圍繞對內與對外兩方面展開。

對內,牢牢控制輿論。充分發揮邸報的影響,宣傳朝廷政策,爭取士族階層對洛陽朝廷、對劉芒的支援。

對外,加強與南匈奴的交流。用先進的中原文化,逐步同化番邦異族。

“很好!”

劉芒對李巖的工作十分滿意。

“現在的邸報,刻板時間太長。前一段,我從喬當家那裡,帶回一個叫畢昇的工匠。已命宋應星等人,協助其研究活字印刷術,可大大提高邸報印製效率。李公子抽時間,多加關注。”

“好的。”

“還有。平輿二許,善於評論人物和時事。名氣大,世人對其品評,也甚信服。東壁先生神醫妙藥,已基本祛除了子將先生的陳年痼疾。可以考慮一下,在邸報上開闢二許品評欄目。有些事情,兩位許先生評說,比我們自己宣傳,效果更好。”

“好的。屬下還有一個想法。讓文工團隨主公一行去北疆。瞭解南匈奴的風土人情,編排一些合適的曲目,以利宣傳。”

“紅姊姊要哺育小公子,可不能讓紅姊姊去。”

“謝主公關心,我準備讓喬吉和王琳兒帶隊前去。還有常將軍的妹子常晶姑娘,唱歌唱得好,也加入了文工團,她也一同去。”

李巖說完,沒忘笑著補充一句:“常晶姑娘去北疆,已和叔寶打過招呼了。”

“恩,這樣可以。哦,對了,小李白怎麼樣?”一提起李巖的兒子李白,劉芒就禁不住想笑。他也很期待小李白快點長大,看看是不是真的詩仙李白!

說起寶貝兒子,一向沉穩嚴肅的李巖,也是一臉幸福。“好著呢,就是太淘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哈哈,小小子,淘點好。”

李巖十分緊張地道:“前日,一不留神,這小家夥將小手伸進酒樽,又塞進嘴裡!”

劉芒也嚇壞了!“啊?!你們怎如此不小心?!小家夥才幾個月大?哪受得了烈酒啊?!”

“我和離兒也嚇壞了,還好,小家夥不禁沒事,還似很享受地吧嗒著小嘴。”

“哦……啊……”劉芒表情古怪。

幾個月大,就喜歡喝酒。看來,這個小李白,九成九就是嗜酒如命的詩仙了……

……

隨劉芒同行的,除了喬吉王琳兒的文工團,還有喬致庸劉舒夫婦。

兩個人要回祁縣喬家大院,正好順路。

一行人來到平縣。

平縣地處洛陽北面不遠的黃河南岸。

這裡本不是黃河渡口。但俞大猷的水軍駐紮於此,劉芒要視察水軍,順便搭乘戰船渡河。

一支隊伍,遠遠迎來。

隊伍最前列,一員年輕將領,披掛整齊,背弓挎刀,奔至近前,向劉芒施以軍禮。

“大漢水軍,俞大猷將軍麾下,弓弩都尉王濬,奉命迎接主公!”

“王濬?!”劉芒怎麼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黑得一塌糊塗的將領,就是風流倜儻,曾名列司隸四公子的王濬王士治!

常晶和王琳兒聽到王濬的名字,也是一愣。

在同福驛聚會時,兩個姑娘見過超級大帥哥王濬。

“這是那個王濬嗎?”常晶不敢確定。

離得遠,王琳兒眯起眼睛,仔細瞧了半天,很肯定地搖搖頭。“絕對不是。王公子可沒這麼黑。興許是同名之人吧。”

“我怎麼看著有點像,琳兒,你眼神行不行啊?”常晶道。

“相信我!我眼神雖然差點,看別的東西沒準。但帥哥,絕不會認錯!”王琳兒十分自信地道。

不怪兩個姑娘認不出來。

實在是王濬的變化太大了!

膚色變了,氣質變了,甚至連眼神都變了!

以前的王濬,流連於酒肆樂坊,以歌為餚,以酒為伴。迷離的雙眼中,是醉生夢死,是玩世不恭。

而今,雙眸漆黑如墨,眼神如銳利的刀劍。

水軍進攻,以弓弩為主。

水軍弓弩都尉,級別雖不甚高,卻十分重要。其地位,也高於陸上軍隊的都尉。可以將兵千人,率戰船二十餘艘!

短短幾個月,王濬從一個大頭兵卒,成長為弓弩都尉。

劉芒並未多說什麼,只是衝王濬讚許地點點頭,說聲:“帶路。”

洛陽水軍的進步,一日千里。劉芒十分滿意。

行程緊湊,聽了俞大猷的彙報,劉芒一行便要登船渡河。

船,不是黃河上常見的渡船,而是俞大猷部操訓用的戰船。

一行人中,沒幾人坐過戰船。更沒人坐過洛陽水軍的戰船。

到平縣前,眾人聽說要乘坐洛陽水軍戰船渡河,都很興奮。

但是,看了水軍的操訓,眾人都嚇傻了!

戰船更狹窄,速度更快,但顛簸搖晃厲害,遠沒有渡船平穩舒適。

普通人,沒經過訓練,乘戰船渡過黃河,甚至可能有危險。

喬致庸劉舒夫婦不敢乘坐戰船,而喬吉只是看了戰船在水上顛簸,已經嚇得臉發綠,眼發直。

俞大猷笑道:“莫防,莫防。為諸位操槳的,可是最少的舵手!”

眾人更哆嗦了!

戰船已經夠嚇人了,不讓小心提防,還用最少的舵手?!

這哪是載客渡河,明明是水賊行劫啊!

劉芒大笑道:“大猷的口音,怕是改不了。他是說,讓大家莫慌,為咱們操槳的,是‘最好’,而不是‘最少’的舵手。”

劉芒一解釋,大家稍稍放了心。

俞大猷準備的,是軍中最大的一艘船。船大,自然更平穩安全。

而掌舵的,是精於造船,也精於掌舵的玉幡竿孟康。

俞大猷親自帶領軍中水性最好的兵卒,在大船上保護眾人。

另外,還有十餘艘小艇同行。既為護航,也為讓主公劉芒檢閱水軍訓練成果。

而統領護航船隊的,正是王濬王士治。

自己軍中的戰船,別人不坐,劉芒必須要坐。

“讓他們上大船,我坐小艇。”

展昭不怕水,跟隨劉芒乘坐小艇。

“我也要坐小船!”王琳兒突然跑了過來。(未完待續。)6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