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出面,蔣平嚇傻了。“完了完了,這樣麻煩了……”

七郎卻渾不在意地撇撇嘴。“沒事,咱是朝廷的人,官兵不敢把咱咋樣。”

果然,兵卒分開宇文成都和雄闊海,本要將幾人都押去曲阿府處置。但聽說七郎等是朝廷派來的人,便沒敢用強。

展昭聞訊趕來,亮出朝廷牒文,吳景才確信幾人是劉伯溫的親隨。

為了示好朝廷和劉芒,吳景自然不會處置宇文成都等人。只命人將鬧事另一方的雄闊海、衛旌和步騭帶去府衙處理。

吳景見到劉伯溫,敘敘客套,把酒接風。

第二日,便陪同劉伯溫一行,乘船趕往吳縣,去見孫策。

在船上,劉伯溫喚來宇文成都等人,申斥一頓。

此行是受命結交東吳孫氏,一到人家地盤就動手打架,成何體統。

宇文成都低頭挨訓,心裡卻是不服。

劉伯溫知道,宇文成都年紀小,經歷少,想法也簡單。申斥完七郎和蔣平,單獨留下宇文成都,好言開導。

宇文成都,難以釋懷的,無非一個“仇”字。

劉伯溫是人精級的存在,不僅智謀逆天,對人情世故,看得也極其透徹。

“成都啊,世間萬事,無非情仇二字。劉太傅養育了你,這是情;你視劉太傅之死,為仇,這沒有錯。情要報恩,仇要血償,這也沒有錯。但是,報恩與報仇的方式,有很多種。”

劉伯溫繼續道:“而劉太傅與公孫瓚之間,不是簡單的私人仇怨,你這報仇的方法,就值得商榷了。”

宇文成都恨恨道:“某自幼受太傅之恩,只知道殺人償命。”

“恩怨分明,沒錯。但是,那雄闊海,只是公孫瓚的部將。他奉命而行,擊敗劉太傅,你找人家報仇就不對了。就如成都你本人,以前是劉太傅的宿衛,現今是咱主公的宿衛,為了執行軍令,為了保護主公,也殺了不少敵人。如果這些人的親眷,什麼七大姑八大姨,只要挨上邊的,就視你為仇人,那恐怕,滿天下都是你的仇人,說不定我老劉都是你殺的人的遠房親戚,難不成,我也要找你報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是公孫瓚的幫兇!某愚鈍,只知道,有仇不報,不是大丈夫!”

“嘿嘿,這就更錯了!人活在世,哪個人不牽扯情仇?遠的不說,就說咱主公。起兵以前,主公的父親被冀州高氏逼死,母親哭盲了雙眼。”

宇文成都驚道:“主公曾有如此遭遇?”

“是啊,你說,主公之仇,是不是比你的仇更大?更深?主公擁十萬雄兵,但為什麼不去報仇?因為主公能分清情仇。主公志在天下,天下萬民之仇,才是莫大之仇。袁術逆天而行,他才是主公的大仇敵,天下萬民的公敵!”

宇文成都似明白了。

劉伯溫進一步開導道:“主公要報的,是天下之仇,而非家仇私恨。也是吾等為何甘心情願,追隨主公的緣故。反之,有些諸侯,為了家仇私恨,大興刀兵。以屬下將士的性命,去報自己的私仇,這樣的主公,你願追隨嗎?”

“那曹孟德,為了報私仇,對徐州用兵,便是如此。”

劉伯溫笑道:“孺子可教也!只是,老曹興兵徐州,報私仇,只是藉口。其真正用意,是想吞併徐州呢!嘿嘿……”

劉伯溫笑罷,拍拍宇文成都。“所以說,大丈夫行於世,不是有仇必報,而是分清是非大小。這就是所謂義!咱主公能把持大義,而尊極天下。成都身為主公麾下猛將,分清大小是非,行義於天下,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才能追隨主公,彪炳史冊!”

“小子明白了……”

……

在舸船上,劉伯溫教導宇文成都。而在京城洛陽,劉芒正在大肆辦學。

劉芒有志於再創春秋百家爭鳴盛世,命范仲淹在洛陽城內外,創辦數座學館。

這幾年,劉芒向多位名師討教,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也領悟了一個道理。

無論多麼偉大的人,也有其局限性。

譬如孔子,堪稱聖人。但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難免有其侷限的一面。

而流行的經學,本質是積極的,但由於傳承者的侷限,各門各派學說,各有利弊。

繼承傳統學說,是去偽存真、去糟粕留精華的過程。

而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要讓社會向著積極的方向快速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廣開言路,再創春秋時期,百家爭鳴之盛世。

劉芒命范仲淹,請來大批飽學之士,開館講學。

曾教導過劉芒的顏之推、鄭玄、王通以及二程,都陸續開館講學。

劉芒招募的學者中,只有黃宗羲,沒有公開講學。

黃宗羲的思想,太超前了。不僅世家貴族難以接受,便是當世百姓,都很難接受他的思想。

不讓黃宗羲公開講學,也是為了他好。

他的超前思想,若是公注於眾,不是他被聽眾罵死,就是聽眾被他氣死。

還是讓他留在藏書閣,博覽群書,偶爾給劉芒開開小灶,一對一輔導,也就夠了。

鄭玄等經學大家,每個人都有很多崇拜者、追隨者。

而更多的青年才俊,更願意遊走於各個學館之間,聽講不同的思想。

而這,正是劉芒創辦學館的初衷。

……

除了經學大家的學館,劉芒還命范仲淹組織興建了百工教坊。

百工教坊,佔地面積極大,這裡不講經史,而是講授雜學百科。

這裡,對所有人開放,不分貴賤,不收學雜費。

劉芒招募的很多特殊人才,都定期來此講學。

教坊角落,叮叮噹噹的地方,是綦毋懷文的鐵藝教坊。

最安靜的角落,旁聽者相對較少的屋子裡,裴秀正在講授繪圖學。

讓劉芒沒有想到的是,賈思勰的農科,以及黃道婆的紡織科,來學習的人最多!

中華幾千年來,農業始終被奉為根本。

賈思勰不僅能培育高產種子,還有一整套科學種田的理論。

農戶們當然希望,自己的田地,能進一步提高產量。

每當賈思勰開講,總是人滿為患。甚至,遠在幷州以種糧為主的世家大戶,都派人趕來聽講!

而由於劉芒在治下各地,大面積推廣種植棉花,紡織業發展最為迅猛。

黃道婆的紡織課,吸引了從白髮老嫗,到十歲女童等各個年齡段的學生。

女人雲集,紡車嘎呀,教坊裡,時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