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邊,戰局始終膠著。

韋昌輝、高覽兩部,雖未取得重大戰果,但也未遭受重大損失。

幷州軍雖硬撐不退,但始終沒有援軍。

如此膠著局面,讓袁譚看到了希望!戰勝幷州軍的希望!

韋、高兩部,已經可以與敵人抗衡,只要自己一部加入戰局,敵人焉有活路?

袁譚終於忍不住了!

出擊!

支援沁水!

……

涉國方面,徐晃陳玉成部,成功誘出鄴城後備之敵。

幷州軍一出現在涉國城附近,淳於瓊就派人向鄴城報告。只是,徐晃部動機不明,淳於瓊並未要求派出援兵。

留守鄴城的逢紀得到訊息,立刻稟報元城袁紹。袁紹很快回信,含糊地指示,務必確保鄴城安全。

直到韓荀突圍,趕到鄴城搬請救兵,逢紀也不相信,涉國會是幷州軍主攻的方向。

但是,涉國距離鄴城太近。一旦涉國失守,幷州大軍便可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疑惑中,在袁紹連續的書信催促下,逢紀終於決定發兵。

除了支援井陘的三千兵馬,以及留守鄴城的部隊外,逢紀和張郃,盡起後備軍。

發兵在即,逢紀依然眉頭緊鎖。

“儁乂,某還是覺得不對。”

“元圖先生還是擔心敵軍有詐?”

逢紀點點頭。

井陘、涉國、河內,三個方向,涉國地處偏僻,道路不暢,最不適合作為主攻方向。可是,幷州軍在涉國造的聲勢,偏偏最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郃道:“元圖先生如此一說,某也覺涉國之戰,頗多蹊蹺。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敵將不會不懂啊。”

逢紀沉思不語。

井陘之戰。逢紀作為監軍,領教過幷州將領的厲害。

這些貌似無名小輩,卻詭計頻出,違背常理和邏輯的戰法戰術。時時可見。

這最讓逢紀煩惱。信,可能中了敵人奸計。不信,一旦涉國失守,他逢紀擔不起干係。

“儁乂,我有個想法!”

“元圖先生請講。張郃聽令就是。”井陘之敗後,張郃遭袁紹冷遇,心中鬱悶。好友高覽多次開導,張郃才漸漸擺脫心理陰影,學著高覽,變得低調了許多。

逢紀沉思不語……

袁紹有一個習慣,很多時候,並不給出明確的指示。

這貌似體現了袁紹對下屬的信任,但很多人就吃了這“信任”的虧。

一旦屬下做出錯誤判斷,導致失敗。屬下就要承擔罪責,而“信任”則成為加重罪則的理由。

當然,袁紹對屬下的懲處,通常比較寬鬆。冷遇,是袁紹最常用的,處罰手下的手段。

逢紀,深知袁紹的習慣。他已經超越田豐,成為袁紹最信任的首席幕僚,如果這一次出現失誤,不僅是他。連帶他支援的袁尚,都要成為袁紹冷遇的物件!

失誤,逢紀承受不起。

可是,要做出準確的選擇。何其難!

逢紀苦思良久,終於想出權衡之策。

“我們分兵兩路,儁乂帶一部,支援涉國。某帶一部,趕去井陘!”

“井陘?”張郃大惑不解。

與幷州軍交戰的三個方向,相對而言。井陘局勢,最平穩。高幹雖然受傷,但只是皮肉之傷,沒有生命危險,幷州軍也未在加強對井陘城的攻勢。況且,鄴城已向井陘派去三千援兵。

張郃忍不住問道:“元圖先生以為,幷州之意,在於井陘?”

張郃想學高覽低調行事,可是天性使然,還是忍不住說出自己的疑問。“但某以為,幷州之主攻方向,更像是河內。”

逢紀搖搖頭。“與其猜測敵軍意圖,被敵軍牽著鼻子走,不如以我為主,主動出擊!”

張郃驚道:“元圖先生要從井陘發起進攻?”

逢紀笑而不答。

幷州軍的策略,逢紀也看不透。

但是,井陘離劉芒的大本營太原晉陽更近。而且,劉芒的主力,在洛陽、河內一帶。

種種跡象表明,井陘兵力不多,幷州軍難以馳援。

井陘,也許是錯誤的防禦方向。但,一定是正確的進攻方向!

與其誤打誤撞,到處馳援救火,不如使一招圍魏救趙,強攻井陘!

這是逢紀苦思冥想的結果。

即便救援方向錯誤,但如果能在井陘收穫一場大勝,直接威脅到晉陽,也足以彌補救援錯誤造成的損失。

“元圖先生,張某還是覺得,河內更需要援軍。”

“河內嘛,本非戰略必爭之地,只要能拖住敵軍,最終放棄,也未嘗不可。”

逢紀此言,並非自己的意思。袁紹召開戰前會議,就曾這樣說過。

而逢紀本人,對河內戰局,另有一番想法。

河內主將,是袁紹的大公子袁譚。

而袁譚,是世子之位的有力競爭者。

如果袁譚在河內收穫一場勝利,無疑將增加其爭奪世子之位的籌碼。

逢紀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既然袁紹允許河內失守,那麼,讓袁譚為河內失利頂罪,最合適不過!

逢紀決定盡遣鄴城後備軍,分兵支援涉國、井陘,便是不想給袁譚留下一絲立功的機會。

張郃腦子裡,只有戰事,對權謀之術,絲毫不通。

而逢紀分析的,攻井陘,圍魏救趙之策,也說服了張郃。

兩人各帶一部,分頭支援井陘、涉國。

……

清漳水畔,幷州軍大營與涉國城對峙而立。

雖然戰事稍歇,但兩軍將士緊張的心情,絲毫未減。

涉國城裡,淳於瓊擔心的是,幷州軍何時發起大規模進攻。

而城外,徐晃陳玉成擔心的是,敵人會不會派來援兵。如果敵人援軍抵達,自己能支撐多久。

“三日!”徐晃掐著指頭估算著,“敵趕去鄴城求援,整合兵馬需要時間,發兵至此,還要耗費時日,我部只要支撐三日,敵軍即便發覺錯誤,想要回援河內,也來不及了。”

“徐將軍放心,屬下一定阻敵三日!”

“玉成,你部堅持兩日,便回撤至大營。憑藉河邊大營,我們還可抵擋一日。而後,回撤河西。”

“報!三十裡外,發現冀州援軍!”

四目相對,徐晃陳玉成默默點了點頭。

真正的戰鬥,即將開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