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陽這段時間,李巖做了不少工作。

百姓大多是看小事,更容易被矇蔽。但太原郡,尤其是晉陽的佐官屬吏中,確不乏對王柔頗有微詞之人。

“郡府官吏中,哪些人對王柔不滿?”

“據巖所查,晉陽屬官,多是幷州名門望族,各懷心思,但或與王氏有私交,或是董仲穎那邊的親信,即便有所不滿,也並不直言。倒是年輕小吏及軍中小校,心有熱血,不滿王柔所為,卻因官微勢小,空有怨言而已。”

太原郡主要屬官的情況和態度,對整個太原攻略將產生重要影響。劉芒早已安排劉伯溫進行調查。

郡府的官吏,除太守外,郡丞和郡尉分別掌管行政和軍事,是郡府最重要的佐官。這兩個職務,是由朝廷任命的。

按劉伯溫調查的情況,太原郡丞是董卓派去晉陽的親信,沒什麼能力,也沒什麼實權,只是負責暗中監視王柔,以防其和其它諸侯暗中往來。

而郡尉掌管一郡軍事,有兵權,郡尉的態度,可能起到左右形勢的作用。

“太原郡尉是誰?治所在哪裡?手裡有多少兵?”

“太原郡尉郭縕,出身太原名門,其父乃原大司農郭全。現擁精兵一千,治於祁縣。”劉伯溫掌握的情況很詳細,

漢代,郡太守和郡尉的治所常不在同一地。當時劉芒任幽州上谷郡尉時,便把治所設在涿鹿,而非郡治所沮陽。

郭縕選擇祁縣做治所,如果不考慮北抗匈奴的因素,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祁縣地處太原南部,臨近昭餘澤,是太原最富庶之地。

“他治在祁縣,是親近呂布呢?還是和上黨張楊關係更近一些?”

“郭氏乃太原望族,頗有名望,郭縕擁兵祁縣,有既連呂布,又結袁紹張楊之意。至於其究竟傾向於哪一方,尚不很清楚。”

劉芒點點頭。“我這就去找喬當家瞭解一下。喬家祖籍祁縣,必知詳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喬致庸不僅清楚郭縕的情況,還和他有些私交。

因呂布投靠董卓,張楊勾結山賊,名聲都不咋地。郭縕對兩邊都不太感冒,卻也都不得罪。

憑藉著地理優勢以及手中精兵,和呂布張楊都不疏遠,也不過分親近。現在國內形勢混亂,郭縕的目的無非是想先看清形勢,再決定歸屬。

如果非要分分遠近,因為父輩同是朝中高官,郭縕和袁紹倒是更親近一些。

問明了情況,喬致庸送劉芒往外走,突然傳來一陣吟唱聲。

竟然有人在唱戲!

“喬當家好雅興。”

“哪裡哪裡,”喬致庸笑道,“此乃早年喬某收留的一個孤兒,伴在身邊做些雜事。只是這孩子不喜好買賣生意,只喜歡說說唱唱,喬某卻也沒辦法。”

“哦?”劉芒不禁想起自己召喚的特殊人才來。

喬致庸善於察言觀色,以為劉芒對此人感興趣,便把那人喚了出來,拜見劉芒。

這男子十**的年紀,生的眉清目秀,俊俏模樣,便是燕青也不遑多讓。

“小子喬吉,見過劉太守。”喬吉還真是個唱戲的材料,說話有板有韻,便是鞠躬行禮,也是帶著身段。

嗡……

咋?

劉芒一愣。

“劉太守若有雅興,喬某這就命吉兒過去府上,給太守唱上幾段,助助興。”

雖然有系統提示,劉芒還是不想讓喬致庸誤解,趕緊笑著推脫。

告辭離開喬家,劉芒回到住處,趕緊劃開銅鏡。

恭喜獲得人才一名!

型別:特殊

姓名:喬吉,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

性別:男

原屬時代:元

特長:雜劇、散曲

代入身份:喬致庸家奴

人才簡介:喬吉,太原人,雜劇散曲作家。容貌美,善辭章。善於創作才子佳人劇目,傳世劇目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

暈啊!

劉芒本就對戲曲特殊人才沒啥興趣,只因感覺猜中了,才多留心一點。

十拿九穩的把握,以為召喚的是關漢卿,沒想到出來個莫名其妙的喬吉!

算了算了,反正系統已經提示了,這個人才就算是招募到了,只要不堵住召喚通道,招募與否也就無所謂了。

……

現在,太原的情況已經基本清楚了。

太原郡守王柔,既可以說有孝慈賢名,也可以說是沽名釣譽之徒。

取了這種人的地盤,於國於民都有好處,不必客氣!

太原虛報兵力五千,實際有戰鬥力的,不過三千。其中,駐防太原治所晉陽的,約一千五百老弱,郡尉郭縕,擁一千餘精兵於祁縣。

情況已明,太原攻略的難點也凸顯出來。

其一,因為王柔的“賢名”,不能對太原大舉用兵。

其二,太原郡尉郭縕,態度曖昧。既然偏心於袁紹,怕是很難爭取。

其三,太原雖處於幷州腹地,卻因為西河呂布、上黨張楊以及幷州袁紹的存在,而成為四戰之地。

針對上述難點,逐一謀劃應對之策。

對付王柔,不能硬打,不能暗殺,只能想辦法迫其主動讓出太原。

劉伯溫冷冷一笑:“王叔優以小慈小愛博得名望,卻苦了太原百姓,現在也該為此付出些代價了。”

“伯溫先生的意思是?”

“綁!”老滑頭般的劉伯溫頭一次表現出決絕兇悍一面。“既然他有慈愛之名,咱就綁了他的愛孫,迫其就範。”

“這個……”劉芒不是猶豫不決之人,前世混社會,也沒少幹小壞事。但說起綁票,他真沒幹過啊。

“會不會壞了少主的名聲?”長孫無忌也有此擔心。

“為國為民之大計,不必拘泥小節。”李巖道,“某在晉陽,結識了郡府一些下層小吏和軍中小校,其中不乏熱血男兒,對王叔優不發兵救助陰館頗為不滿。”

劉伯溫撫掌道:“如此甚好!若是李公子能說服晉陽的人動手,則可避免少主陷不義之名。”

長孫無忌考慮更多:“王叔優虛佔賢名,咱少主可是真有義名。若能在晉陽民間多多傳播,亦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李巖道:“巖已考慮到此事,將雁門將士義抗匈奴之事編了童謠,離兒那裡有擅長角抵戲者,他們在街頭表演,孩童最易傳唱,從側面譏諷王叔優不發兵救援雁門。”

“如此甚好。”

劉芒聽著,忽然想起一事:戲曲,也不是一點用處沒有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