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氧氣魚雷的研製過程,要是不去看故事的時代背景,完全可以拿去拍一部勵志電影。技術員喋血實驗室都已經成了日常劇情,日本海軍甚至專門為這個專案定做了一套裝甲防彈隔離屏,這哪裡是在研發魚雷發動機,根本就是提著腦袋去玩命。

因為魚雷專案屬於海軍機密,負責研發的技術部門不能外聘專家,只能憑藉以往的經驗自行摸索,這些人或許是機械和製造方面的行家,但問題其實是出在所使用的燃料上,對於這方面的問題,研發小組裡全都是門外漢。結果可想而知,技術人員不斷改進著發動機的結構引數,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複製著悲慘的失敗,要說這種屢敗屢戰不服輸的心態還是很能讓人感慨的,但反過來看,這些人炸了那麼多次,竟然連爆炸的原因和原理都沒完全搞明白。

研發人員只知道往燃燒室內輸入純度超過25%氧氣之後,發動機剛啟動就炸成了一團火球,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一群人卻只會苦著臉撓頭。不過他們從無數次的爆炸中獲得了一堆詳盡可靠的資料,這為最終氧氣魚雷研發成功,奠定下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最終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日本海軍之外的社會人士尋找出來的。當時日本海軍艦政本部眼瞅著這樣炸來炸去不是個辦法,看起來不尋求外援是不行了,於是準備掏錢僱傭專業人士加入專案的研究。

只是海軍當時的資金也是緊巴巴的,有些閒錢全都是造軍艦了,最後艦政本部批下來的委託研究金是七千日元。現在看七千日元只夠買兩條香菸的,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那可真算得上是一筆大錢。

一九三二年日元的國際匯率是一美元兌換三日元,也算是比較堅挺的貨幣了。一個日本海軍上等兵每月的軍餉大約是十三日元,正好可以買一瓶當年最頂級的清酒,而一個剛從江田島出來的菜鳥少尉月薪八百五十日元,差不多可以買兩隻當時市面上流行的桐木櫥櫃。在東京商店裡一輛嶄新的進口腳踏車大約需要九十日元,而二十斤上好的麵粉只需要三日元就能買到。一九三二的七千日元,放到現代來換算的話,約等於一千三到一千四百萬日元,足以讓一戶平民百姓舒舒服服的過上兩年了。

問題是這點錢看上去挺多,但是放到當時的研究專案上卻遠遠不夠,這種炸來炸去的試驗實在太費錢了。結果還是艦政本部部長和第一科科長各自捐出了半個月軍餉,這才湊齊了研究需要的一萬三千日元經費,這個專案總算順利的得以進行下去。

要說這筆錢花的還真是值,外包專案的東京大學畢竟是頂級學府,很快就查詢到了爆炸的原因,並且還在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情況,如果在石油燃料燃燒之後再加入純氧的話,可以杜絕爆炸的發生。

海軍的研究人員得知這個情況頓時大喜若狂,他們立即調整了發動機的點火程式,先用普通空氣啟動發動機,等動力穩定之後再開始向氣缸輸入純氧,結果第一次試驗就獲得了完美的成功,隨即日本海軍接連進行了數次實驗,有成功也有失敗,最終在一九三三年,日後讓歐洲各國海軍聞之肝顫的“九三式酸素魚雷”正式定型生產。

因為煤油發動機燃燒時使用的助燃劑是氧氣,燃燒效率是普通空氣的數倍,同時巨大的雷體可以容納更多燃料,使得這種魚雷同時獲得了高速和遠射程兩種優勢,而這放到普通的熱動力魚雷上,這兩種引數通常是以反比呈現的。

四萬米的極限射程已經超過了大部分軍艦的主炮射程,氧氣燃燒後幾乎沒有殘餘氣體排放,魚雷航行時也就不會有普通魚雷拖著的那條明顯的氣泡尾跡,極大的增加了長矛魚雷在攻擊時的隱蔽性。

事實上長矛也是有尾跡的,它的兩對高速反轉螺旋槳會產生空泡效應,只是通常航行的深度都在水面三米以下,所以在海面上的尾跡不是很明顯,但如果你在空中觀察的話,還是可以清晰的看到筆直的魚雷水下航跡的。

同時因為九三式那種特別的啟動方式,在剛發射的五百至一千米航程裡,發動機燃燒的並不是純氧,而是普通的壓縮空氣,在這段距離裡長矛和普通魚雷一樣是有氣泡尾跡的,只不過實戰中日軍往往會在一萬米甚至兩萬米的距離之外發起雷擊,被攻擊目標常常連敵人發射了魚雷都不知道,所以在戰爭初期,不瞭解日本魚雷引數的美國海軍艦隊吃了不少悶虧。

要問德國海軍是否知道這種魚雷存在,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德國元首現在隨手就能畫一張九三式酸素魚雷的結構草圖出來,興趣來了他連後續的改進型號都能給你畫出來。

雷德爾的司令部已經拿到了日本氧氣魚雷的所有技術參數,對這種魚雷產生了一些興趣,不過這也僅僅是興趣而已,雷德爾完全看不上這種危險且過時的玩意兒。這種魚雷上刻滿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執念,它所具有的缺陷和優點一樣明顯。

九三式魚雷有技術方面的隱患,是一種對敵對己同樣危險的武器,這一點日本海軍心裡很清楚,這東西用好了是殺敵妖刀,用不好則就成了自裁之刃。魚雷雷頭裡那五百多公斤九七式炸藥,爆炸起來可不會因為國籍相同而手下留情。

歷史上九三式氧氣魚雷戰績確實很驚人,但是當美軍摸透這種魚雷的技術指標之後,立即有針對性的改進了海戰戰術,而當美軍的艦載雷達技術發展成熟之後,長矛魚雷造成的損失就開始快速下降。

往往一場海戰日軍奮力發射數十條魚雷,結果非但一枚都沒有命中敵軍,而且還在美軍海空聯合圍剿中損失慘重。最後日本海軍殘存的雷擊戰隊被迫放棄了他們一直推崇的遠端雷擊戰術,開始恢復在常規射距甚至抵近敵艦發起攻擊,可以說這種魚雷在開展初期的技術優勢完全蕩然無存。

羅賓上尉對九五式魚雷有些好奇,這只是軍人對新武器的那種好奇,雖然他對這種魚雷的引數瞭如指掌,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實物,所以未免會多加幾分注意。發現德國潛水艦艦長對備用雷架上的九五式魚雷產生了興趣,貴島不禁微微露出了笑容,他根本不擔心會洩漏什麼機密,因為光是看外形是無法推測出這種魚雷的效能的。九五式魚雷外形和大小和常規的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不拆開雷殼,是無法發現其中的貓膩的。

等到德國人在狹窄的艏部魚雷艙轉過一圈,貴島站在防水艙門口招呼到:“羅賓艦長,接下來請隨我去後方的動力艙參觀。”

“好的,沒問題,上校先生。”羅賓點了點頭,順手在伊六十號前部魚雷發射管上拍了一把,站在一旁的花房突然覺得眼皮一顫,心裡隱約浮起了一種不知道如何描述的異樣感覺。

PS:總算是搞定了,謝謝大家的體諒。

這幾章都是科普章,或許有些書友不喜歡,但是既然寫到了,作者就想要把自己知道的趣聞典故告訴大家,畢竟本書的書友並不全是二戰歷史學家。

不過也快了,故事情節開始推進,結束這個場景,我們的視角將回到上海。

PS2:從今天開始,作者要入學深造了,以後每週至少有兩天是全日制課程,寫作必定會受到影響,我正在考慮如何合理的安排更新時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謝謝大家的支援,作者還會繼續努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