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正是春闈舉行的日子,天未亮就要開始排隊進入考場。

但士子陳亮卻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懶洋洋的起了床,然後在書童的陪同下,往那清雅的茶肆走去。

當陳亮臉帶笑容的走進茶肆時,卻發現裡面只有零星的七八個人,與以往相比可謂是大為冷清。

“掌櫃的,怎麼今天這麼少人?”

掌櫃陪笑道:“今天是科舉之日,士子老爺們都應舉去了,人自然是少了。”

“不可能,之前大夥明明都說好了不參加今年那春闈的!”

掌櫃尷尬一笑,“這就不是小人所能得知的事了。”

陳亮心中氣惱的去一處有人的地方坐下,猛地一拍桌面,“真是一幫沒有骨氣的東西!我大宋就是亡在他們手裡的!”

“哎……”

留在茶肆裡沒有參加科舉的人,都長嘆了一聲,“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等又為之奈何?”

眾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忽然,有人興致高漲的提議道:“聽說康王已在杭州稱帝,延續大宋正統,我等何不南下前去投靠?”

陳亮立即義正言辭的反駁道:“我大宋的正統天子尚在皇宮之中,康王如何能稱之為正統?他不得詔令就僭越稱帝,視天子安危於不顧,也是亂臣賊子一個!”

眾人聽後,一時都是沒有了言語。

事情確實如陳亮所說的那樣,趙桓才是正宗的大宋天子,還正兒八經的被武植供著呢,康王趙構就匆匆稱帝了,他其實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歷史上的靖康之變中,徽、欽二帝還有其他的皇親國戚,全都被金人擄走了,就剩下趙構一個皇子,被擁立為帝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現在可與歷史不一樣。

其實梁軍中許多人都勸武植廢了趙桓自立為帝的,但卻被武植給拒絕了。

無他,只是因為現在仍需要趙桓這面招牌罷了,還遠不是將他廢掉的時機。

除非武植率軍南下,將割據大江以南的趙構給攻滅了,廢立之機才有得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否則現在就廢了趙桓的話,像陳亮這類人只怕全都要投奔杭州去了……

科舉制度創於隋唐,到底是創於隋,還是創於唐尚有爭論(普遍認為科舉是隋煬帝楊廣所創),但總之是在唐朝時是開始於全國實行的。

不過在唐朝時,進士的人數很少,基本每次中榜者只有二三十人,甚至七八人都有。

到了宋代,科舉的進士才陡然增加,共有三榜進士,每次都有數百人高中。

在宋代,許多名臣將相都是透過寒門中舉而名留青史的,其中不少都成了後世的勵志故事。

比如那個武植推崇之至的範文正公范仲淹,就在寒窗苦讀時留下了“斷齏(ji,一聲)畫粥”的勵志典故,為人所津津樂道。

此時的春闈考場內,一片寂靜無聲,眾士子大都在奮筆疾書,也有些遇到了難題的人急得搔首弄耳、汗水直流。

主持此次春闈的主考官不是別個,正是在這大宋官場上數度浮沉的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本身就是進士出身,才學上足以擔任主考官,另外,由於他以直言敢諫著稱,個人威望已足夠。

當初趙桓初繼位為帝時,也曾重用過這遠見過人的宇文虛中。

但後來隨著朝廷裡的主和派漸漸佔據上風,宇文虛中也同樣屢遭排擠,甚至還被逼著去當使者與金人議和。

在李綱被人排擠出朝廷去當兩河宣撫使的時候,宇文虛中也隨之被貶,又再當回了他的集英殿修撰。

官場上的大起大落,不外如是。

一直到了梁軍佔據東京城後,武植聽聞宇文虛中之名,這才將他重新啟用,並且官職一下子就連升數級,被任命為了尚書右丞,可以說當朝實權官員之一。

原本宇文虛中對這官職也只是姑且當之的,並不打算為武植效死力。

不過後來,武植與他傾談了許久,從天下大勢到治國理念,再到未來宏圖,許多觀點兩人竟是都不謀而合。

在那一次交談後,宇文虛中想了許久,徹夜未眠。

到了第二天時,宇文虛中才終於下定了決心,要全力投靠武植,施展心中抱負,實現他們眼中的天下大治!

宇文虛中這時帶著兩位副考官這時起身到考場下面巡視,每走到一處時,附近的士子都是心中一緊。

這自然是會難免對士子答題有所影響。

但他們這些士子若是中舉,便都會是為一方父母官的人,連那點定力都沒有的話,宇文虛中覺得這樣的人考不中也沒什麼好可惜的。

……

當三年一度的春闈終於落下帷幕後,那些像是歷經了一場惡戰的士子終於從考場走了出來,臉上或悲或喜。

除非是那些迷之自信的人,否則大家在答完題後,對於能否中舉心裡都是已有了點逼數的。

當然,科舉總是個充滿意外、驚喜的地方,沒到最後的放榜時刻,誰也不敢枉下定論。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日夜等待後,終於到了春闈放榜之日。

一時間,全城人影幢動,熱鬧非凡,落榜者垂頭喪氣、如喪考妣,高中者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汴京花。

與科舉考試相伴隨著的,往往是許多紅粉佳話。

應試書生總愛於青樓流連忘返,紅粉佳人又多愛落魄書生,不乏全力資助,一心期盼著愛郎考得科舉後將她們風光迎娶的。

而到了放榜之日,便是考驗真情的時刻。

有的人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但也有人要迎娶門當戶對的女子,對娶姘頭之事支吾推脫,只道“日後再說”。

這些或歡笑,或血淚的故事,總在不停的重複上演著。

放榜之後,凡是考中進士之人還得進行殿試。

這殿試一般是由皇帝親自主持,是不會刷下人去的,目的只是為了排定最後的名次而已,更多的還是為了落實“天子門生”的名分,過程相對的要輕鬆得多。

當中榜進士於考場坐定後,見到的卻是位於主座上的武植。

很顯然,主持此次殿試的人,不會是那個被囚禁的天子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