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完顏宗望帥軍攻破宋真定府並五千,於同月二十六日攻破慶源(今趙縣),之後再破信德(今刑臺縣),直奔磁州邯鄲而來,已是接近黃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完顏宗望帥領的金兵,一路勢如破竹,很少有官兵能阻擋片刻,戰力之強悍,已使許多人聞風喪膽。

宋朝因金兵直逼汴京而來,急調河北、河東置制副使何灌將兵兩萬增援濬州,與內侍梁方平共守大河河橋以拒金兵。

然而何灌麾下那兩萬兵,吃空餉太過嚴重,只得臨時招募青壯來充數,軍士行軍時,往往上馬後便以雙手緊緊抓住馬鞍,不敢釋手,大喊大叫,惹得路人頻頻發笑。

這樣的軍隊,又怎麼對付得了金國的百戰之師?

完顏宗望大軍趕到邯鄲後,便要派郭藥師領本部騎兵千人,急驅南下,探查南面州縣虛實。

郭藥師同意了,不敢向完顏宗望請求再調撥些騎兵給他,完顏宗望於是讓郭藥師的騎兵總數增至三千。

於是郭藥師領著這三千騎兵向南疾馳三百裡,直至黃河邊上的濬州,派人向完顏宗望道:“宋之州縣,全無防備,州府大官,奔逃無數。”

完顏宗望聽聞這訊息後,再不遲疑,帥軍急驅南下。

數日後,完顏宗弼(女真名完顏兀朮,既《說岳全傳》等抗金小說裡的金兀術)攻取湯陰,隨後又攻取了濬州。

其時,內侍梁方平鎮守黃河北岸,見金騎兵忽至,一箭不發便即倉促奔逃,而在南岸守橋之人,一見金兵旗幟,就立即燒斷橋樑自行逃跑,使得北岸潰兵不得過河,因此喪命者數千人。

梁方平率兵遁走後,那增援而來的河北、河東置制副使何灌的軍隊也跟著潰散了。

於是大宋在這唯一只得依賴的黃河天險,就這麼變得空無一軍把守,真是可笑之極。

當濬州失陷的訊息傳到東京城後,君民震驚,原本還在這裡遲疑不定的太上皇趙佶,立即在當天夜裡二更時分,率車駕倉惶南奔。

這時,東京城裡百官一時議論紛紛,是戰是和又或是奔逃都城仍未決斷。

初四日,宰執東上閣門事朱孝莊向天子趙桓奏事,意欲奉趙桓南奔杭州以避金兵。

李綱聽聞這情況後,立即入宮,急求人奏,命人告知朱孝莊道:“有急切公事,欲與宰執廷辨。”

朱孝莊以舊例未有宰執未退,而從官求對者,拒絕了李綱的請求。

李綱以軍事緊急時期,不能沿舊例,力求入奏,天子趙桓於是許李綱入得殿中來。

李綱拜見趙桓後,力書不可棄汴京南走,太宰白敏中認為都城不可以守,而李綱卻認為必可守。

內侍陳良弼自內殿出奏,以京城守備之具,百無二一,又城東樊家崗一帶壕河淺狹,絕難保守城池,力勸棄走汴京。

一時間,贊成逃離的大臣竟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李綱這個主張派顯得是那麼的孤立無助。

天子趙桓心中仍在遲疑不定,令李綱與同知樞密院蔡懋、良弼往視。

不久後,李綱回奏道:“城堅且高,樊家崗亦可以精兵強弩為守!”

天子趙桓顧諸大臣道:“策將安出?”

眾臣子皆默然。

只有李綱進奏道:“今日之計,莫如整厲士馬,聲言出戰,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

天子趙桓又道:“那麼誰可為將?”

李綱道:“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祿富養大臣,蓋將用之於有事之日。今白時中、李彥邦等雖書生未必知兵,然藉其位號,撫馭將士,以抗敵鋒,乃其職也。”

白時中厲聲道:“李綱膽怯,不能出戰否!”

李綱毅然道:“若陛下不以臣為儒生,倘使在下治軍,願以死報。只是臣下位微官卑,恐不足以鎮服士卒。”

天子趙桓於是當即提拔李綱為尚書右丞,賜袍帶及笏,然而諸大臣有仍是議論紛紜,去留之計不能決。

龍圖閣學士範租禹言:“車駕朝發,而都城夕亂,雖臣等留守,何補於事?天子是萬斤之軀,不能以身犯險,請留以待勤王之師!”

趙桓正在遲疑間,內侍王守竭從旁奏道:“太上皇已先行,陛下豈可留此?”

趙桓終於色色,降榻道:“卿等之言甚是,朕將親往陝西起兵,以復都城,決不可留此!”

李綱俯伏以死請趙桓留守,恰好燕、越二王至,亦認為固守是上策。

趙桓見此,意志稍定,返回宮中歇息下了。

李綱的好友對他道:“天子今為卿留,以後治兵禦寇,必專以委卿!”

李綱怒聲道:“我勸天子守東京,難道是為了自身執掌大權?”

他朋友本是句玩笑話,沒想到李綱如此大反應,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這天夜裡,趙桓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在天將明亮時,又遺太監出宮告訴宰執朱孝莊,告之他還是想要離開東京。

如此在或去或留上搖擺不定,趙桓性格上的優柔寡斷,至此顯露無疑。

翌日天明之時,李綱入朝,見禁衛攘甲,乘車服御,皆已陳列,六宮依仗也已整裝待發,便知道天子趙桓還是想要逃離汴京。

李綱厲聲對那些禁衛道:“爾等願以死守都城,還是願跟從巡幸地方?”

禁衛皆呼道:“願以死守都城!”

李綱於是與禁衛殿帥王宗楚等入見趙桓道:“六軍的父母妻子,皆在都城,豈肯捨去?萬一中道散歸,何人保衛陛下安全?

而且此時敵騎已逼近,彼知聖駕離開東京未遠的訊息後,以健馬疾追,陛下到時以什麼來御之?”

趙桓聽了這話後,驚出一聲冷汗,覺得確實逃離東京的危險,竟絲毫不低於堅守此處,這才止住了出奔之意。

是月初五日,趙桓命李綱、吳敏宣諭六軍,說明金人背盟,欲危宗社,天子決定留京固守,誓死不退,並勉勵各軍將士保衛都城。

六軍將士聽後,皆感泣流涕。

於是固守之議,方才終於定了下來,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許以便宜從事,把防禦東京的戰事全權交給了李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