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察覺到金國大軍雲集的情報後,並沒有選擇積極應戰,反而派了使者馬擴、幸世宗持聖旨到雲中面見完顏宗翰,答應割讓被金國攻佔的應、蔚等州,並增加每年進貢歲幣,希望金國能退兵。

完顏宗翰心裡冷笑,口頭上卻答應了會儘快退兵,馬擴、幸世宗自認為完成了朝廷交待的任務,歡天喜地的回去了。

宋廷得知了完顏宗翰的回覆後,更是以為就此天下太平,可以繼續安心享樂了。

然而沒過幾天,北邊卻傳來了燕京六州已全部被金國攻陷的訊息,把宋朝的君民驚得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四月初一,金國的燕京路軍隊率先出擊,一日內佔領了宋朝的檀州,數日後又攻佔了薊州。

王安中等宋廷官員大驚,連忙又派使者至玉田見完顏宗望,妄圖能透過何談解決事情。

完顏宗望沒見那使者,叫部下將宋廷使者全部殺害後繼續進兵,一直到了三河地界時,宋廷才匆匆忙忙派郭藥師及張令徵、劉舜臣帥師四萬五千,迎戰於白河(今通縣東北運河)。

交戰之處,宋軍小挫,但面前能憑河堅守,但半途之時,郭藥師卻突然率常勝軍敗逃,引發全軍奔潰,四散而逃,金軍於是順利的渡過白河,繼續南下。

與此同時,金軍另有一路兵馬殺入北古口,斬殺了在此鎮守的三千宋軍,使得宋朝北部地區再無要害之地防禦。

是月二十日,完顏宗望領兵抵達燕京,此時的燕京六州主帥蔡靖又命郭藥師出城郊迎戰。

之前的那個燕京六州最高長高王安中,因見勢頭不妙,已自尋出格之事,被貶離了燕京,權責都交給了這蔡靖。

蔡靖剛上一到任,便聽聞到郭藥師有叛離之心的訊息,於是對郭藥師大肆拉攏,要錢糧給錢糧,要兵甲給兵甲,還讓他統領其餘的藩漢兵,可謂但有所求,無不應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故而自從白河之敗後,短短十幾天內,郭藥師的軍隊已增至七萬餘人、兵甲五萬、馬匹萬餘,權勢一時無兩。

蔡靖以為這樣就能讓郭藥師歸心,實在是太過天真了。

郭藥師率部出城後,與完顏宗翰的大軍對峙數日,暗中書信往來不斷。

數日後的夜晚,完顏宗望派使者金頤浩、副使李興權至郭藥師軍營勸降,郭藥師沉吟半響,故作推辭了一番後,才拿出了軍中文牘,跪地而降。

於是一夜之間,宋朝這一支賴以抵抗金並的大軍,轉瞬間便改旗易幟,成為了金人的軍隊。

當晚,郭藥師親至金軍大營,與完顏宗翰傾談一夜,告知了完顏宗望宋朝的虛實、佈防、朝廷權力鬥爭、地方反叛勢力等詳細情報。

完顏宗望大喜,當即厚賞了郭藥師。

蔡靖得知郭藥師率部投降了金國後,立即帶著人馬飛奔出了燕京,一路難逃回東京去了。

於是燕京所屬州縣,全部為金國所有,從頭到尾,金國一方付出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完顏宗望既從郭藥師處得知宋朝虛實後,便以郭藥師為嚮導,孤軍深入,下令全軍直接向宋都城東京進擊!

從燕京到東京,幾乎是一馬平川之地,再無別的險要關隘阻擋,唯一可慮的,唯有黃河天險而已。

郭藥師告訴完顏宗望,宋廷的黃河並無精銳水師,不足為慮,不過那叛亂的梁山兵馬,卻在黃河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水師,需要特別加以防備。

完顏宗望卻認為梁山不過是草寇而已,實力再強也有限,並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

二十五日,完顏宗望率兵攻保州安肅軍,一日內不能攻克,於是棄之不理,繼續繞路南下。

一般大軍出擊,為了保障後勤運輸線的安全,是覺得不能在有城池尚未攻破的情況下繼續向前進軍的。

完顏宗望如此作為,便是完全不考慮後勤了。

他得郭藥師建議,若是缺糧之時,便攻破其他州縣就糧,以戰養戰。

一路南下,像保州安肅軍這樣難以攻破的城池定是不多,所以糧食之事,完全不用考慮。

果然,在饒過保州安肅軍不打後,完顏宗望又接連攻破了許多城池,獲得糧食無數。

由於金主已決意要統治黃河以北的地方,故而早下令大軍攻伐時,不得殺害普通百姓,但是金兵驕悍,遇到稍有頂撞或看不順眼的漢人便即揮刀砍殺。

所以完顏宗望所率之兵一路南下,所過之處雖沒有屠城之事發生,但也是屍橫遍野,破家身死者不計其數,前方的百姓為避兵禍,紛紛舉家遷徙,道路之上,哀鴻遍野。

當兵至中山府時,中山府的戍將王彥、劉壁假意要領兵三千出城迎戰,實則倒戈應降金軍,併力請完顏宗望率部去打中山府。

完顏宗望不願在那裡過多停留,但也沒拒絕,遂遣先鋒蒲察繩果領三百騎兵,與王彥、劉壁去攻中山府。

中山府守將率三萬青壯兵馬扼守關隘死守,蒲察繩果等人不能取勝。

不久後,金術烈速活裡改領著後續大軍趕到這中山府,日夜攻城,殺死宋軍將兵兩萬,卻依舊無法攻取中山府,只能棄放棄不攻,繼續向南而行,意欲和完顏宗望回師汴京。

這時,宋朝廷已知金兵大舉南下,直驅東京而來,瞬間舉朝震動。

天子趙佶連忙召集眾大臣議事,但卻無人能提出應敵之策來。

趙佶神色微怒,瞥見朝堂下少了個熟悉的身影,向眾人問:“太師今天為何不來上朝?”

原來,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蔡京卻是缺席了。

蔡京之子蔡攸出列道:“稟陛下,家父年事已高,現在已經病倒在床,無力再來上朝了。”

趙佶這才恍然記起他的這個“肱骨之臣”,其實已經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了。

趙佶無奈,只得斥退了群臣,叫人去集英殿叫來了宇文虛中,向他道:“悔不該當初沒聽卿之忠言,現在金人兩路大軍並進,事勢至此,為之奈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