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於是叫人到城中各處敲鑼打鼓,告知凡是城裡沒有餘財的人,都可自行去府庫倉廒中拿取一份豐厚的錢糧。

原本城中百姓在得知城池被破的訊息後,大都是躲在家裡瑟瑟發抖,在聽了這訊息後,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在哪都是不乏膽大的人,特別是一下乞丐、流民,更是率先毫無顧慮的往府庫倉廒衝了過去。

武植沒無虛言,那些人最後都確確實實的拿到了一筆豐厚的錢糧,每個人都驚喜萬分,向武植還有梁山眾人一陣感恩戴德。

其他的城中百姓見此,疑慮頓消,紛紛出了門爭先恐後的向府庫倉廒趕去。

一直派發到了翌日早上時分,府庫倉廒中的錢糧這才被全部清空。

期間也有一些試圖渾水摸魚的,貪心的想要多領幾次,一經發現輕則杖打數十大板,賊心不死的則割耳以示懲戒,而還想意圖不軌的,則直接人頭落地。

當然了,那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百姓在見了被嚴懲的人後,都是老老實實的在排隊領錢糧。

府庫倉廒清空後,武植派人沿街告示,曉諭百姓:害民州官已自逃去,汝等良民各安生理。

告示已罷,便收拾回軍,出城往梁山而去了。

雖然這須城的城池十分堅固,但暫時還不是梁山眾人的久留之地,武植並不打算長久佔據此城。

以梁山目前的實力,可以攻城略地,但卻絕不能據城而守,這些城池而沒有八百裡的水泊天險,根本抵禦不了朝廷無盡的大軍。

須城那三個指揮的兵力,在梁山攻入城後,便都潰逃散去了,所以自始至終都沒有來對梁山的人馬造成丁點威脅。

至於那個東平知府程萬里,則連夜往東京汴梁趕去了。

他有權勢極重的童貫做靠山,這件事雖對仕途造成一定影響,但只要將關係疏通,定還能繼續弄個知府來當。

不過程萬里卻發誓若是梁山惡賊一日不除,他便不會再來山東做官。

那一晚他要是慢走一步,現在腦袋早就搬家了,還是江南那些地方好,既富庶、好盤剝,百姓又大都十分溫順,沒什麼勢力大的強盜……

史進這時身上沾了許多鮮血的走到隊伍後頭,原來他不久前引人去瓦子西里李瑞蘭家,把差點害了他性命的虔婆和大伯兩人給殺了。

那虔婆當時以為梁山即便有一天會攻破城池,也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這才選擇告官要害史進的,卻萬萬沒想到這還沒過多久,就遭了此報應……

當武植率領人馬返回梁山時,整個山寨都一片歡騰,為此等大勝而高興無比。

此役梁山獲得錢糧無數不說,更是終於拔去了東平府這顆眼中釘,將梁山之前面臨的困境給一舉破除,意義自是十分的重大。

另外,堂堂兵馬都監、“雙槍將”董平的加入梁山,也極大的鼓舞了梁山眾人。

董平的大名,每個梁山寨中的人沒有不知道,前陣子有他與張清聯手對付梁山,每個人的都大感壓抑。

此時這麼一號人物,現在竟然也隨寨主入夥了梁山,所有山寨中的人,心中的自豪感、自信心都是頓時油然而生。

武植與眾人上到梁山後,直往聚義廳而去,各自坐下後,杜遷、宋萬兩位頭領便指揮著嘍囉將好酒好肉都擺上桌來。

大夥隨後一頓暢飲,都感到痛快無比,都與新入夥的董平暢聊生平快意之事,興致甚濃。

飲酒到最後之時,武植便搬來了交椅,請董平排在了樊瑞後頭,成為了第十五位頭領,這是眾人一番辭讓後的結果。

董平見武植對自己如此禮遇,心裡也是頗為感到,不由的生出了一絲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想著自己到梁山落草,似乎也不算太壞。

別的不說,反正董平是覺得上了這梁山後,心裡可比以前舒暢多了,不用為別人受氣,也再不用與人勾心鬥角,大丈夫當如是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以前他就連做夢也都想著要滅了梁山,但現在卻漸漸的有些喜歡上這裡了。

若是有別人來想要覆滅梁山,得先問問他董平手裡的雙槍同不同意!

梁山這邊此時一片歡樂,但當東平府這個驚天大變故的訊息傳開去的時候,其他人可就反應不一了。

普通百姓、綠林同道們再次重新認識到了梁山的實力,能攻破一個州府治所的強盜,絕不是一般的強盜了。

事實上,許多人現在都自從武植當了這寨主後,梁山便一直不太像是強盜。

梁山不愁吃、不愁穿,甚少攔路打劫,打土豪、分田地,行替天行道之事,天下哪有別的強盜是像他們這樣的?

一些有見識的,縱觀梁山這幾年來所做之事後,恍然覺得梁山倒是像那些割據一方的諸侯、藩鎮勢力多一些……

總之,得知了東平府這件大事後,梁山在許多人心中的威望頓時又拔高了許多。

而祝家莊的祝家三傑、白虎山的晁蓋、吳用等人得知了這訊息後,都大感看來要滅梁山,還不知要到幾時了。

無論是祝家三傑,還是晁蓋吳用,都曾對董平、張清抱有極大的希望,期待他們能將梁山給滅了。

誰知最後等來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堂堂一個州府的兵馬都監,鼎鼎大名的雙槍將,已投降了梁山,張清自己只怕是有些獨木難支了。

“沒羽箭”張清這時嘆息連連,沒想到英雄了得的董平,下場竟會是這樣!

張清與董平雖沒深交,但卻是一直互相敬佩的,是以心中唏噓不已。

先折了精銳的水軍,現在又去了互為應援的東平府,張清也覺得現在實不宜再與梁山對陣,所以只好寫了封奏疏,請求朝廷再派良將領兵前來。

大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是不缺良將的,只是許多人的才能,都被白白的埋沒了而已。

張清覺得現在山東既是用人之時,相信朝廷會將一下有本事的人調撥過來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