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觀眾喜歡看的東西,其實核心始終是不變的,只是很多時候,換了一個外殼,換了一種模式。”

“說在好萊塢編劇往往只是能夠給電影提供一個方向,一點靈感,或許這沒錯,但是這恰恰就說明了編劇的重要性。”

“流水線作業的特點是什麼?是工業化,是將一些通俗的,原有的東西填充進去,這些東西誰都可以做,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爛片呢?原因恰恰就在於,編劇提供的這個方向,這一點靈感。”

“就像機器和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機器沒有感情,不會思考,而人會。”

“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是懸疑片,在題材上談不上什麼創新,但是《嫌疑人X的獻身》從一開始就直接異於其他的懸疑罪案片,直接揭露殺人全過程,這其實也是一種創新。”

“創新不一定是在劇情上創新,有時候作品的故事敘述模式上創新,有時候在故事開篇,結局上創新,更有的型別影片,甚至可能直接就是老套的模式,但是出現的時間適當的話,同樣的也是一種創新。”

“比如《同桌的你》,這類的題材,劇情,其實都談不上創新,但是為什麼會成功呢?早在許多年前這類的題材就已經出現了,裡面的劇情也談不上有多麼的驚豔,但是為什麼它能夠成功呢?因為這是一部關於70—80後的青春記憶的電影,它如果出現在10年前,或許根本不會有多少人喜歡,但是出現在70-80後一代已經都逐漸成長起來的現在,它能夠勾起他們的青春記憶,賣的不是劇情,不是明星,而是情懷,這同樣的也是一種創新。”

“沒有任何一種模式,是可以永遠主流下去的,比如時下最流行的大IP+小鮮肉模式,這其實也是一種某種程度上的創新,但是這個模式能夠保持成功多久?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遲早這種模式也會被更新的模式所取代。”

其實葉秋說的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從葉秋嘴裡說出來,顯然更有說服力,因為他成功了。

和袁志的演講不同的是,葉秋的演講,臺下掌聲就沒有停頓過。

很多人可能心裡有一些想法,但是不確定能不能成功,而葉秋這個成功者的說法,可能某種程度上和他們心裡的想法重合了,他們會想,哦,原來葉秋也是這麼想的。

葉秋演講結束之後,穿插著,深藍電視臺,芒果電視臺等等公佈一些關於來年的電視劇,電影劇本的一些利好訊息。

比如每年電視臺都將會向編劇們徵集一些劇本,可能是定製劇本,可能是其他的劇本,一旦劇本拍攝成電視劇,在電視臺播出,那麼電視臺方面會給編劇一些獎勵金等等。

算是給一些酬勞不高的編劇們提供了另外一條收入渠道。

可能一部電視劇,多出來給編劇的獎金或許也就幾萬塊乃至十幾萬,但是對於那些並不出名的編劇來說,這卻已經是很高的獎金了。

不過,最吸引人的,編劇大會上往往最受關注的不是演講環節,而是編劇高峰論壇。

編劇高峰論壇從第一屆編劇大會開始,每年都會邀請一些國內外知名的編劇,針對某一些觀點,話題,以及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和演講不同的是,編劇高峰論壇上,經常會出現,一些觀點不同的,或者針鋒相對的編劇,現場進行互相提問,時長會有一些乾貨出現。

今年編劇高峰論壇,不但有葉秋這樣的絕對大咖參與,而且還有像袁志這樣的時長有驚人之言的‘名人’參與,同時還有一些國內當紅的編劇。

今年的論壇主題是:跟風模仿之弊。

首先發言的是編劇協會的副會長,著名編劇唐七。

唐七率先做開場發言:“說到文藝創作,我們常說: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原創是競爭的力量。但是一直以來行業內都存在著一種現象,那就是跟風和模仿。”

“一部作品紅了,立刻就會出現許多跟風模仿的作品,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討論跟風和模仿,對行業的弊端,以及如何改善改變這一現象。”

“我拋磚引玉,先說一說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跟風和模仿是對原創者最大的不尊重,也是整個行業的毒瘤,原作者辛辛苦苦,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作品,模仿者卻只需要在原作者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就堂而皇之地拿出來賣,並以此獲利。”

“為此,我曾經向協會提議,在協會內部,出臺相關的規章,對於模仿跟風的編劇,給予協會除名,並且告知於眾。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原創精神,創新精神......”

很多人都能理解唐七對跟風模仿者的恨之入骨,因為唐七曾經有一部作品,在拍攝成電視劇後,風靡一時,但是很快地就出現了模仿跟風者,最讓唐七憤慨的是,因為對方運作得當,結果,模仿跟風者的作品反而更受市場歡迎。

甚至出現了一些奇葩的言論,說跟風模仿到這個程度,已經超越了原創者唐七,那麼跟風模仿之言是不是根本就站不住腳?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而且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有一些編劇寫出一個本子,到了投資方手上,可能因為條件沒有談攏,結果,對方直接模仿他的劇本,撇開原作者,直接進入拍攝階段。

導致一些劇本明明是先出的,但是因為影視作品沒有出現,反而被跟風模仿者搶先一步。

如果單純的只是抄襲的話,那麼自然會有法律制裁,但是模仿和跟風,卻和抄襲不同,法律法規有時候也很難界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原作者有苦難言。

還有一種就是像唐七那樣的遭遇,明明他才是原創者,可是結果卻因為對方在商業上更加成功,反而讓唐七被倒打一耙。

其實這種事情,葉秋前世的時候也見過。

特別是某位被網友稱作X抄抄的著名導演兼編劇,幾乎一直都在模仿跟風,甚至與抄襲的路上,但是奈何X抄抄抄出來的作品,往往和原著勢均力敵,甚至於比原著還要成功,使得原本的“事實抄”變成了“爭議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