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毅喊來為幾人示範陸地跳躍動作的是花滑隊裡這兩年剛冒頭的年輕選手, 名字叫陳恩,個子不高, 只有170, 但是身材比例不錯, 穿上冰鞋冰刀,在冰場上, 一點兒也不會讓人覺得他身量不足。

明明是個娃娃臉少年, 但是陳恩就是能夠露出一副看起來有些冷冰冰的模樣, 這種反差感讓他吸引到了不少的粉絲。

陳恩的花滑天賦也十分出眾,但是他最出眾的部分還是他的跳躍, 他也是崔毅隊伍裡僅有的一個不到18歲年紀就掌握了3種4周跳的選手,但是他在不同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上狀態起伏不定,還需要更多的學習與練習。

崔毅這次在綜藝的錄製中特地讓陳恩出來, 也是看好他,所以特別帶他出鏡, 給他一點表現的空間。

陳恩雖然看著一副冷臉的樣子,實際上倒是個和他娃娃臉一樣乖巧的性格,在跟蘇哲幾人問好時,他有一瞬間看著鄧銘澤的身高,露出了有點不敢置信的樣子。

跟幾人問過好後, 陳恩開始給幾人做起了陸地跳躍的示範。

哪怕是陸地跳躍, 也是從最簡單的半周跳開始的,陳恩一本正經地示意蘇哲三人仔細看他的動作。

“在冰上跳躍的時候,通常我們的左臂在前、右臂在後, 右臂帶動轉體,左臂保持身體的立直。”說到這裡,陳恩又有點頭疼地看向了蘇哲和鄧銘澤,臉上露出了正經的苦惱樣子:“通常,跳躍的話,個子小的選手在進行跳躍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軸心,跳躍的時候才會比較穩……”

言下之意,蘇哲和鄧銘澤的身高已經超標準了,恐怕做不好什麼冰上跳躍的樣子。

看到陳恩真情實感苦惱的樣子,在場包括蘇哲、楊靖、鄧銘澤和崔毅幾人,都笑了起來,楊靖更是拍了拍蘇哲的和鄧銘澤的肩。

“看到沒?你們倆的身高嚇到人家小朋友了。”

蘇哲也覺得陳恩這個小朋友挺有趣,笑著攤了攤手:“我在我們專案裡,已經不高了。”

鄧銘澤也舉起了手:“我也是。”

崔毅在邊上也笑了:“那當然,如果不是你們在自己的隊伍里長得最矮,我也不會挑你們來體驗花滑。”

???

蘇哲和鄧銘澤對視了一眼:這樣一說,好像並沒有什麼值得開心的樣子?

崔毅回頭看了眼陳恩:“行了,別想這麼多,他們只是學學怎麼跳躍,回頭就算上冰,還有釣竿教練跟著呢,他們以後也沒什麼機會自己去學跳躍。”

陳恩聽到這話,乖巧地點了點頭,但眼神裡還是透露著一絲的不確定。

這麼高個子的兩個人,蘇哲也就算了,看起來體型比較纖細,但是那個游泳隊的鄧銘澤……教練,你確定釣竿教練真的能夠釣得動他嗎???

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陳恩開始認真地為蘇哲幾人進行了從半周跳、一週跳到三週跳的陸地跳躍動作講解,解釋了如何嘗試尋找身體的重心和軸心,怎樣使用胯部用力等等要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記住,用核心發力,這對跳躍來說很重要。”

陳恩的這些講解,細緻而認真,哪怕他面對的是幾個看起來就不太可能練習花滑的外行人,也沒有半點敷衍的味道。

蘇哲看了眼崔毅滿意的神色,心裡猜測,這應該也是崔毅理想中,藉由綜藝向更多人介紹花樣滑冰的方式之一,陳恩講解的細緻程度,如果不被剪輯掉正常播出的話,對於普通人來說是能夠認識花滑跳躍練習方式,從而對其感到新奇的切入點,而對於花滑愛好者來說,能夠聽花滑國家隊的成員進行這種細緻的講解,也是值得開心的事情。

比起節目組此前有些跑偏的方向,崔毅的這個想法倒是更能深入人心一些。

隨著陳恩講解完各個跳躍動作和空中轉體所需要注意的細節後,他板著張臉開始認真地要求蘇哲三人分別進行相應的練習。

第一個嘗試跳躍的人是楊靖,剛剛陳恩講解得十分細緻,這會兒又是在陸地上,做個跳躍練習對楊靖來說並沒有什麼心理障礙,他一前一後地開啟手臂,按照陳恩所說的,順利地進行了一個半周跳。

然後接下來的一週跳也相對來說比較順利,但在進行一週半跳躍的時候,楊靖的力量不足,導致自身的轉速難以支撐旋轉,在嘗試了用收緊身軀的姿態提高轉速後,才勉強完成了一週半的陸地轉體練習。

之後的兩週轉體,楊靖嘗試了很多次,才勉強找到點感覺。

跳完兩週的轉體後,楊靖輕輕籲了口氣,搖頭對著陳恩讚歎道:“剛剛看你轉得很輕鬆,我自己跳過了之後,才真的覺得不容易。”

楊靖雖然只是射擊隊的運動員,但是射擊隊日常除了射擊訓練之外,也是有體能相關訓練的,雖然比不上田徑隊的訓練,但是楊靖自認自己比起普通人的體能和運動能力還是要強一些,但這回真正嘗試了跳躍轉體後,還是感受到了這其中的難度。

第二個嘗試跳躍的是鄧銘澤,他在看完楊靖的跳躍轉體後,就有些好奇,想試試自己是不是真的像陳恩說的一樣跳躍轉體困難,於是自告奮勇先一步進行嘗試。

半周跳和一週跳鄧銘澤完成得都相對容易,到一週半的時候,鄧銘澤就感受到了自身身高和體重帶來的劣勢,哪怕他像楊靖一樣收緊身體,也是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才完成的一週半轉體,這還是因為他自身的核心力量和爆發力都足夠強大,才能夠爆發出足夠的轉速完成自身轉體。

但接下去的兩週跳,他完成起來就更加困難了,雖然不至於歪軸落地不穩,但是要完成一個完整的兩週跳還是困難重重。

鄧銘澤本著不服輸的精神,在多次嘗試之後,才終於完成了一個相對笨拙的兩週跳,而如果想要嘗試兩週半和三週的話,那恐怕就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嘗試和練習了。

“呼。”鄧銘澤搖了搖頭,對著幾人讚歎道:“這個是真的不容易,而且對我們身高較高的人來說,保持軸心穩定直立就更難了一點。”

陳恩在邊上很認真地點了點頭——這還是在陸地練習,如果是在冰面上的話,踩著冰刀,就又要再難上許多。

在鄧銘澤的跳躍練習結束後,最後進行練習嘗試的是蘇哲。

對於蘇哲來說,陸地跳躍的練習他也已經做過不少,哪怕是在系統的訓練空間內,他的跳躍練習也是陸地練習和冰上練習交錯進行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練習與嘗試後,僅僅是陸地跳躍轉體,對他來說已經極為熟悉的一個練習動作了,在對陳恩和崔毅點了點頭後,蘇哲來到相對空曠的位置,輕鬆地躍起,接連完成了半周跳、一週跳、一週半的跳躍以及二週跳。

??

鄧銘澤看著蘇哲連著跳了四次,然後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站定,他愣了片刻才看著蘇哲:“???你這就跳完了?”

不止是鄧銘澤,楊靖和陳恩也在用有些呆愣的目光看向他。

看著鄧銘澤幾人的神情,蘇哲只好尷尬地笑道:“剛好以前有學過。”

邊上的崔毅這會兒眯了下眼:“學過什麼?你的冰上步伐不是都沒學過嗎?”

“……”崔毅的問題真是直指重點,但是跳躍這個技能真要到冰上,不太藏得住,蘇哲只好閉著眼睛瞎扯:“咳,以前年紀小,不懂事,覺得冰上跳躍比較帥,就專門學了跳躍。”

而事實是,與跳躍無關的步法,他確實沒有學習過,但是與跳躍有關的步法、內外用刃等基礎,在系統內他也已經經過了系統的灌輸和一定的練習。

這個回答雖然還是很扯淡,但’覺得跳躍很帥’這個理由倒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對於這種只學跳躍的做法並不太贊同,但蘇哲畢竟不是專業的花滑運動員,崔毅只是搖搖頭,提出了這種學習方式的錯誤性。

末了,崔毅看著蘇哲道:“我看你陸上兩週也挺輕鬆的樣子,你在陸地轉體可以做到幾周?”頓了頓,崔毅補充道:“你直接跳來看看。”

不止是崔毅,剛剛看著蘇哲姿態輕鬆寫意的樣子,鄧銘澤、楊靖包括陳恩也對蘇哲的陸上轉體週數感到好奇。

蘇哲於是再一次走到空曠的位置,舒展身體,在利用胯部力量起跳並用右臂力量帶動轉體,在空中滯空時,他已經快速收緊了自己的身體,雙腿較差併攏,讓自身的轉速利用到最大,直至他的落地,左腿作為浮腿利落地開啟,單足穩穩地落到了地面。

這是一個非常乾脆利落的跳躍,從起跳到落地軸心穩定、轉速優秀、騰空驚人、乃至於落地也十分輕鬆穩定。

這一回,崔毅和陳恩都露出了驚詫的神情,而鄧銘澤則有些迷糊。

“等等,蘇哲他這是跳了幾周來著?”

空中轉體的速度過快,許多對花滑專案並不瞭解的人,很難準確地辨認出運動員的跳躍究竟是跳了幾周,鄧銘澤這會兒就是這樣的情況,他只覺得蘇哲轉得厲害,但是並不清楚蘇哲究竟轉了幾周。

“是四周。”陳恩回答了鄧銘澤的問題,他那張原本有些顯得冷冰冰的小臉,這會兒帶著一絲疑惑的神情,看著站定的蘇哲。

蘇哲的這個跳躍起落太穩了,穩到讓他懷疑就算是將蘇哲放到冰面上,他也能完成一個真實的冰面四周跳。

楊靖這會兒也有些懵逼,他猶豫了一下看向蘇哲:“蘇哲,我記得你的專項是短跑和110米欄?”

這可真是個尷尬的問題,蘇哲咳了下,朝楊靖笑了笑,然後閉嘴不打算再解釋什麼。

崔毅這回是真的感到意外了,他看了蘇哲一眼,乾脆地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冰上能跳嗎?”

“……”蘇哲猶豫了下,還是乾脆地答道:“可以。”

嚯!

一直蹲在邊上不敢吭聲的楊文也這回眼睛真是亮了起來,蘇哲居然真的可以進行冰上跳躍?!楊文也覺得自己今天被丟到花滑組來跟組,簡直是撿了個大便宜。

他當即發了訊息到節目組的微信群裡,呼喚器材組的人快些把軌道和搖臂弄到花滑館來,這要是錯過了蘇哲的冰上跳躍拍攝,他能被老周給噴上個十天十夜。

節目組另外一頭的冰壺館錄製也正在熱火朝天中,但在有人注意到微信群裡的訊息後,還是當即喊上了周允之。

“老周,這軌道和搖臂咱們上還是不上?”

“這tm還想什麼?肯定上啊!”周允之瞪了瞪眼,立即打電話讓臺裡支援了軌道和搖臂過來,務求要在後續的花滑館拍攝中,拍到蘇哲的冰上跳躍。

花滑館這裡,崔毅臉上還是帶著一絲不可置信,他想了想,當即打電話給隊裡,把正在別的場地陪同隊員進行練習的釣竿教練喊了一個過來。

他打算讓蘇哲真正上冰試試,但是安全措施必須得要有。

打完了電話約好了釣竿教練,崔毅扭頭問蘇哲:“你學的什麼跳躍?冰上能跳幾周?”

陸地跳躍與冰上跳躍的感覺並不相同,有不少人陸地上可以跳3周、4周,但是在冰上能夠穩定完成的只有一週半到兩週半。

即便是系統內的教學,也是循序漸進的,學習推進的難度由易到難。

在這段時間內,即便是有系統的灌輸和深化學習模式的高感知學習模式輔助,他也才剛剛將4t(後外點冰跳)練習到系統教練不給他白眼的程度。

聽到蘇哲的回答是後外點冰跳,崔毅和陳恩並不意外,這是花滑6種基礎跳躍中最為簡單的一種,但凡學習跳躍,通常都會由它入手。

但蘇哲報出的4周的數字,他們都還存有一定的懷疑,實在是蘇哲的身高和他業餘的身份,讓他們很難相信,他真的能夠在冰上跳出4t。

“其它的跳躍呢?能跳幾周?”崔毅接著問到。

系統中的教學安排與進度,跟顯示中的教學模式並不相同,現實中往往會讓花滑學員將6種基礎跳躍的一週跳都逐個學會,再進行跳躍週數上的提升,而系統的教學方案則比較任性,是盯著一種跳躍死磕,直到4周跳畢業,才會向下一種跳躍進行進階。

看到蘇哲搖頭,崔毅的臉上滿是一言難盡的味道,就差沒直接問出口了——究竟是哪路的教練,會這樣教人花滑?別的東西都不學,就學個跳躍,完了教跳躍也不好好教,就盯著一種跳躍死磕?

釣竿教練所在的訓練館距離花滑館並不遠,很快就有國家隊的釣竿教練帶著器材趕到了花滑館。

楊文也則有點著急,臺裡的軌道和搖臂來得沒有那麼快,看來蘇哲的這一次練習拍攝註定要錯過了。

想了想,楊文也還是叮囑了兩個專門負責蘇哲的攝影vj,儘量拍,能拍到多少算多少!

當釣竿教練看到蘇哲的身高時,也有點猶豫,所幸蘇哲的身材纖瘦,釣竿教練乾脆還上手抱了抱蘇哲,掂量過他的體重後,才跟著蘇哲上了冰。

釣竿教練是花滑運動員在練習新品種跳躍、挑戰高難度跳躍練習時,所必備的安全教練,他們會用類似防具的裝備穿在運動員身上,然後手持釣竿,有威亞一樣的承重線束縛在運動員的防具外,自己手持釣竿跟隨運動員在冰上滑行,在運動員進行跳躍時,一旦有軸心不穩落冰要摔的趨勢時,就以自己腰腹及手臂的力量像釣魚一樣’釣’起運動員,防止運動員和冰面的碰撞。

同時,釣竿教練也會為在練習中的運動員提供力量支撐輔助,幫助運動員在空中找到轉體的感覺和軸心位置等等。

釣竿教練也是因為這種像釣魚一樣的動作而得名。

蘇哲在穿戴好裝置之後,和釣竿教練確認了自己所要進行的跳躍動作,同時帶著釣竿教練在冰上進行了大約5分鐘左右的滑行,讓釣竿教練適應自己的滑行速度和節奏。

在崔毅和釣竿教練確定沒有問題後,所有人都到了冰場的護板外,開始看著場內蘇哲的動作。

這是釣竿教練第一次和蘇哲配合,他和蘇哲反覆確認了是否需要在跳躍轉體過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力量支援。

蘇哲想了想,還是告訴他:“暫時不需要。”

確定了需求後,釣竿教練開始跟著蘇哲一路在冰場中滑行,在即將到達短邊時,蘇哲已經開始了向後滑行,他的滑行速度很快,面容冷峻,對於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沒有半點猶豫。

在他以右足單足向後滑行了一小段後,他的身體微微下壓,右足後外刃發力,左腳刀尺輕鬆點冰借力起跳!

蘇哲起跳的那一瞬間,釣竿教練已經做好了隨時要將他拉起的準備,但是他抬頭,看到的卻只是在空中完成了快速轉體4周然後穩健地右足落冰的蘇哲。

在這個完整的過程之中,他雖然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但蘇哲顯然並不需要他的輔助。

而剛剛的那個跳躍……

毫不誇張地說,近距離觀看這種身高的選手,在冰上的跳躍,他有一瞬間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真實的威壓。

冰場邊緣,崔毅幾人也正震撼於冰場內剛剛那一瞬間的跳躍動作。

當蘇哲穩穩地落地,浮腿張開、開啟雙手手臂繼續滑行的那一瞬間,那種撼動人心的感覺,還久久地停留在他們的腦海之中。

這個跳躍,不僅完美,而且充滿了完美之外的,名為氣勢的視覺衝擊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