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比鬥,趙嘉出盡風頭,燕國使團卻顏面盡失,敗興而返。

邯鄲城內,趙嘉再次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趙人也都喜笑顏開。

與之相反,王宮內氣氛卻極為凝重。

“王上,燕國使團來者不善,真要放任他們從容返回燕國,必成禍患!”

有激進的將領出言,臉上滿是殺氣。

“將軍此言差矣。”

“嘉公子於校場挫其銳氣,揚我國威,已讓燕國使團知曉我趙國不可欺。”

“若再派人截殺,倒顯得我趙國色厲內荏,反而不美。”

有文臣出班反駁。

大殿之內,嘈雜無比。

有些人要求截殺燕國使團,有些人則極力反對,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夠了。”

趙王臉上不耐之色越來越濃,最後終於忍不住,拍案而起。

群臣聞言,全都不敢多語。

趙王起身,環顧眾人,喝道:“寡人過壽,燕國遣其相國贈百金為寡人賀。”

“對方以禮相待,又是燕國使臣,寡人豈能因猜測就讓人截殺對方?”

“真要如此,以後哪國敢派使團入我趙國?”

“截殺之事休要再議,若有人膽敢揹著寡人行事,定斬不饒!”

聽到趙王之言,始終沉默不語的廉頗終於說話了,上前道:“王上之命,我等豈敢不從!”

趙嘉站在旁側,見塵埃落定,心中微嘆,最終也沒有多說什麼。

才開始,趙嘉也曾想過截殺燕國使團。

經過深思熟慮以後,趙嘉卻是打消了那個念頭。

燕國使臣為趙王賀壽而來,縱然心懷不軌,在沒有對趙國產生實質性傷害前,都不能對其下手。

畢竟,燕國使臣代表燕國。

哪怕趙國截殺燕國使臣,會處理的天衣無縫,燕國照樣可以將罪名扣在趙國身上。

更何況,燕國究竟會不會出兵攻打趙國,乃是整個國家的大事件,不會因為區區幾個使者的意願,而有太大變化。

假如燕國本來不準備攻打趙國,趙國反而截殺燕國使團。

事情傳到燕王耳中,必然也會爆發國戰。

那個時候,燕國也是師出有名,趙國反而在道義上受人詬病,得不償失。

趙王或許也考慮到了這些,這才不準備截殺燕國使臣。

“寡人累了,爾等都退下吧,趙嘉留下。”

趙王顯得有些疲憊,對著群臣擺了擺手,眾人行禮完畢後也紛紛退去。

趙王起身,在宦官的攙扶下,示意趙嘉跟上。

沒過多久,趙嘉就在趙王帶領下,進入了書房內。

趙王讓宦官退下,而後示意趙嘉落座,自己卻是來到了書案前面。

“今日校場之內,你表現不錯。”

趙嘉垂首道:“多賴王父治理國家有方,民心歸附,趙人不屈,非孫兒一人之功也。”

趙王聞言,臉上露出了笑容。

趙國能從長平之敗中逐漸走出來,國力越來越強盛,趙王的確花了很多心思。

被趙嘉這麼奉承,趙王心中也十分愉悅。

猶豫半晌,趙王終究還是拿出了一大堆竹簡,示意趙嘉過來觀看。

趙嘉逐一開啟,發現竹簡裡面內容,全是幾十年匈奴寇邊燒殺搶掠的記載,其中還列舉了趙國多年與匈奴交戰的消耗。

趙嘉雖然早就知道,趙國這些年為了應付匈奴之患,消耗了太多國力。

看到這些資料以後,趙嘉才深切明白,匈奴究竟讓趙國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長平之戰,可謂是趙國傾國之戰,幾乎將趙國消耗一空。

然而幾十年來,趙國應付匈奴的消耗,卻足夠趙國打兩場長平之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假如沒有匈奴連年為禍邊疆,長平之戰趙國未必會敗。

半個時辰緩緩流逝。

趙嘉放下那些讓人觸目驚心的資料,臉色無比沉重。

趙王揉了揉眉心,幽幽嘆道:“長平之戰以前,尚有餘力應對匈奴之患,只是現在卻力有未逮。”

“我本以為李牧乃良將,能夠平定匈奴之患,為此甚至把北疆軍政大權全部交由對方管轄。”

“卻不想,數年以來李牧毫無建樹,北疆養了那麼多軍隊卻無用武之處。”

“故此,我才撤掉李牧兵權,準備另選一人在北疆抵抗匈奴。”

趙嘉聞言心中微動,道:“孫兒知曉一人,此人有經天緯地、逆轉乾坤之才。”

“王父若用此人,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定能徹底平定匈奴之患!”

趙王眼中忽然爆射出精芒,喝道:“誰?”

趙嘉深吸口氣,答曰:“北疆守將李牧是也。”

趙王聞言,當即怒道:“李牧膽小懼戰,如何能夠繼續統領北疆!”

趙王此時心中火氣上湧。

他剛才還說李牧不行,想要撤換將領,沒想到趙嘉緊接著就大力推薦李牧。

這種行為,絕對是赤果果的打臉,也不怪趙王會如此憤怒。

趙嘉卻是不慌不忙道:“敢問王父,李牧駐守北疆這些年,消耗國庫錢糧幾何?”

趙王沉吟半晌,道:“李牧駐守北疆,與塞外通商,自給自足,並未消耗國庫錢糧。”

趙嘉再問:“敢問王父,李牧駐守邊疆這些年,士卒、百姓、財物傷亡損失幾何?”

趙王皺眉道:“那李牧雖膽小懼戰,倒也防備有方,每次匈奴來犯,李牧都提前將士卒、百姓、牛羊趕回堡壘內,並無太大損失。”

趙嘉臉色肅然,再次問道:“那麼李牧之前那些將領駐守北疆時,又消耗錢糧、損失士卒、百姓幾何?”

趙王聽到這裡,臉色有些掛不住了。

李牧雖然膽小懼戰。

可是相比起以前的守邊將領,李牧既沒有讓國庫支出錢糧,也沒有損失百姓、士卒。

單從這方面看,李牧功績無人能比。

不過李牧那種膽小怕事,畏縮不前的作風,終究還是讓趙王心中不喜。

趙嘉似乎看穿了趙王心思,勸道:“夫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李牧正是這種人。”

“其有上將之姿,若有機會,成就絕不下於秦國白起。”

“若王父放心令其繼續執掌北疆,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定能平定匈奴之患!”

趙王聞言卻是怒道:“李牧畏戰如虎,怎能與白起相提並論!”

長平一役,白起坑殺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天下震驚。

趙王雖恨白起入骨,卻也知道此人天資縱橫,戰場之上未逢敗績,心中對其又恨又敬。

故此,聽到趙嘉拿李牧與白起相提並論,趙王當即有些惱怒。

趙嘉卻是不懼,沉聲道:“白起之所以能夠成事,其有才能只是其一,更為重要者,乃因秦王信任、器重耳。”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

“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李牧有千里之才,如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其日行千里,何足道哉?”

這次面對趙王,趙嘉本不欲太露鋒芒。

不過李牧實乃大才,若不能趁此機會為其爭取,將會是整個趙國的損失。

故此,哪怕趙嘉明知此舉,可能會惹得趙王不快,仍舊據理力爭。

卻不想,趙王聞言非但不怒,反而開始反覆唸叨著,趙嘉方才說的那番話。

“這些話,你從何處聽來?”

趙嘉先是有些發愣,繼而才明白,自己一時激憤,居然引用了後世韓愈的《馬說》。

《馬說》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對當政者而言,更是莫大警醒。

韓愈乃唐朝人,這個時代自然沒有出現《馬說》,故此趙王才會覺得稀奇。

被趙王詢問,趙嘉只得硬著頭皮道:“孫兒無聊時,隨意之作,難等大雅之堂。”

沉默半晌,趙王微微嘆道:“這番話,彷彿特意為我等當政者所說。”

他揉了揉眉頭,再次說道:“李牧有才,寡人自然知曉,此次調其返回邯鄲,也是因為其消極避戰,惹得滿朝非議,無奈為之。”

“且為了防備匈奴,北疆駐守軍隊太多,縱然能夠自給自足,也極大牽制了趙國軍力。”

“如今秦國鉅變,無力東進。”

“若不趁此良機解決匈奴之患,待秦國朝政穩固以後,趙國危矣。”

“換將之事,寡人心意已決,汝不必再勸。”

趙嘉聞言,不由暗自苦笑。

他雖然想出言反駁,卻也知道自己若繼續堅持,恐怕會適得其反,只能作罷。

不過緊接著,趙王就道:“說實話,這些年李牧也的確讓寡人省心,如此看來倒也算是一位良將。”

“寡人也希望李牧才能堪比白起,只是天下豪傑無數,白起終究只有一人。”

“將李牧捧太高,終究並非好事。”

趙嘉這才猛然驚醒。

如今趙國廉頗尚在,縱然廉頗這等也不敢自比白起,李牧這個懦弱畏戰者,如何敢與白起相提並論?

自己今日之言真要傳出去,非但對李牧無益,反而是在捧殺,會為李牧招來許多人的嫉妒。

“為人處世以及思慮周全,我終究遠不及王父啊。”

想到這裡,趙嘉臉色肅然,而後鄭重說道:“孫兒知錯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