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的樂間,身上散發出令人信服的氣質。

樂間講的所有道理,廉頗與趙嘉都懂,二人卻無論如何也不願撤兵。

對廉頗而言,此戰自己付出太多,就連自己最疼愛的幼子都死去。

更何況。

似廉頗這等武將,若能滅掉一國,絕對會願意賭上所有,去獲得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

“我只記得,燕趙之戰以後,秦國奪取了趙國太原郡,讓趙國國力大損。”

“可是如今,時間好像對不上。”

對於這段歷史,趙嘉只有著模糊印象,並不十分清楚。

他只隱約記得,秦國大將蒙驁,也就是秦國名將蒙恬、蒙毅的祖父,打下了趙國很大疆域。

那個時候,好像是嬴子楚繼位。

“如今,秦昭襄王雖已去世,然其子嬴柱尚在守孝,還沒有正式繼位。”

“究竟是我的出現產生了蝴蝶效應,讓趙國更快擊敗了燕國,還是腦海中記憶出現了錯誤?”

趙嘉臉色變幻不定。

前些年來,秦國推行遠交近攻策略,與燕國聯絡十分密切,趙國夾在兩者之間,卻是十分難受。

若能趁勢滅掉燕國,趙國就能趁機佔據天下一角,日後再與秦國爭鋒,就有了戰略縱深,也不再懼怕腹背受敵。

其實不僅僅趙嘉、廉頗這麼想,趙國文武恐怕也都有這種心思。

不過很快,趙嘉就將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甩出了腦海中。

以趙國如今之國力,根本沒有能力吞併燕國,若強行為之,反而可能引火燒身。

深吸口氣,趙嘉問道:“將軍之言並非沒有道理,然此戰我趙國大勝,又怎能輕易撤兵?”

廉頗亦沉聲說道:“縱然某欲撤兵,大王也未必會同意。”

樂間只是淡然說道:“若不退兵,秦與其餘諸國,未必會坐視燕國滅亡。”

一方面,趙國不願將到嘴肥肉捨棄。

另一方面,趙國也沒有如此好的牙口,根本不可能將這塊肥肉吃進肚中。

“既如此,那就將燕國分給諸國!”

忽然間,趙嘉腦海中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尚未經歷商鞅變法的秦國,被魏國所敗,那時關東六國差點就將秦國分掉。

如今的燕國,只與趙國接壤,對方想要擴張,就必須和趙國死磕。

說到底,燕趙兩國勢不兩立,縱然暫時言和,只要燕國還有進取之心,就必然會攻打趙國。

與其撤離燕國放虎歸山,倒不如聯合各國分掉燕國。

當時慄腹攻下中山全境,想著保留趙國作為擋箭牌,那是因為只要有趙國存在,其餘各國若想攻打燕國,就必須先經過趙國領土。

正是為此,燕國才不想趙國被列國瓜分,而後直面其餘諸國。

可趙國局勢卻大不相同,趙國本就為四戰之地,除了楚國以外,和其餘各國全都接壤。

故此,哪怕燕國被列國所分,對趙國影響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列國縱然分掉燕國,由於不與本國接壤,管理起來難度也很大。

趙國日後真有心徹底吞併燕國領地,也比較容易下手。

最為重要的是,趙嘉有種強烈的緊迫感。

秦昭襄王去世以後這些年,由於兩位秦王短命,導致朝堂權利更迭十分頻繁。

這個時候,乃是趙國中興的最佳時機。

真要等嬴政登基並且長大,若趙國還沒有變得足夠強大,很難擋住秦國。

列國分燕,不僅能夠壯大趙國實力,還可以轉移各國注意力,為趙國中興爭取到足夠時間。

廉頗、樂間二人,聽到趙嘉之言,全都臉色微變。

趙嘉卻沒理會二人,反而大步走到地圖旁邊,右手指向胡灌水。

他轉頭對著二人說道:“假如我趙國只取胡灌水以西燕國領地,其餘領地全部分給諸國,他們會不會同意?”

廉頗聞言色變,說道:“其餘燕國總領地,乃胡灌水以西領地五倍有餘。”

“我等以舉國之力攻燕,耗費錢糧無數,結果只獲得如此少領地,大王豈會同意?”

樂間沒有說話,目光在地圖上不停遊弋著,臉色也變得越來越凝重。

這個時候,他似乎隱約瞭解到了趙嘉的真正用意。

雖說胡灌水以西領地,只佔據整個燕國領地的六分之一不到,卻囊括了包括薊城在內的廣大富庶之地。

只要佔據這裡,趙國就能佔據小半個華北平原,也能擁有數以自己的產糧基地。

且以胡灌水為邊界線,燕國只要派遣重兵駐紮在漁陽,無論東邊燕國領地被哪個國家瓜分,趙國都能依仗胡灌水作為屏障。

其餘列國,雖不願以眼睜睜看著趙國坐大。

只要能夠趁機分到足夠利益,料想各國肯定願意插上一腳。

特別是與燕國乃是世仇的齊國,絕對很樂意瓜分燕國土地。

趙嘉眼睛越來越亮,說道:“趙、燕兩國乃世仇,多年交戰不休。”

“如今秦國勢大,我趙國應付秦國尚且力有未逮,更不應該留下燕國這個後患。”

說到這裡,趙嘉目光變得銳利起來。

“秦屢次以連橫破合縱,由於秦與燕國較好,每次合縱失敗,幾乎都有燕國從中作梗。”

“欲破秦國,必須合縱。”

“欲合縱,必先滅燕。”

“燕國不滅,合縱難成,秦國難破!”

趙嘉之言,並非無的放矢。

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策略,除了燕國、齊國以外,領土和其餘各國都有接壤。

齊國與秦國仇深似海,齊國落到如今田地,與秦國脫不開關係。

唯有燕國,向來與秦國曖昧。

列國第一次合縱,燕國就態度消極,心存觀望,根本沒有出力,反而成為秦國瓦解合縱兵馬的突破口。

第二次合縱,燕國也沒有參加。

第三次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秦,燕、齊兩國各懷鬼胎,趁機滅宋,導致合縱再次失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縱觀歷史,列國每次合縱,燕國要麼不參加,要麼就拖後腿。

當然,這也因燕國不和秦國接壤之故。

燕國總覺得,縱然秦國再如何強大,反正威脅不到自己,這才與各國不齊心。

如此短視之國,唯有儘早滅之,方能促進日後合縱事宜。

當然,趙嘉並未將希望全部寄託在合縱上面。

他知道,合縱只是抵禦秦國之手段,為的是替趙國爭取更多發展時間,同時抑制秦國的繼續擴張。

想要依靠合縱滅秦,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我既然來到這個時代,與其隨波逐流,最終被滾滾歷史大勢所吞沒,倒不如行逆天之事,從滅燕開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