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朝霞紅透半邊天,與城中血色交相輝映。

大戰過後,曾經無比繁華的邑,此時變得滿目瘡痍。

趙嘉雖率軍四處救火,整個邑終究還是變成了廢墟,慘不忍睹。

廝殺整晚,再加上四處救火,已經讓趙嘉感到了深深的疲憊。

若非這場大勝讓其無比興奮,恐怕趙嘉早就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

“嘉弟,那是公子無忌!”

本來跟在趙嘉身旁的趙亙,忽然指著遠處白衫被染成黑色的男子,眼中露出激動之色。

所有聽到了趙亙喊聲之人,也都齊刷刷的目光投了過去,疲憊的臉上頓時變得無比亢奮。

“那就是舉世無雙的公子無忌嗎?”

哪怕軍中嚴令不得隨意喧譁,當這些訓練有素的王城禁衛,聽說遠處那人就是公子無忌以後,也都開始低聲議論起來。

公子無忌,本名魏無忌,乃戰國四公子之一。

戰國四公子,皆以好士而聞名天下。

不過真正來講,孟嘗君有結黨營私之嫌;平原君只看重有身份、有名望之輩;春申君對外窮兵黷武,對內為了與其餘三大公子攀比,毫無下限豢養門客,以致門客多逞強好鬥,奢侈浮華,更不足道。

惟有信陵魏無忌,其好士之中心,蓋其質本仁厚,又極其聰慧。

聰慧則能知人用人,仁厚則能禮賢下士,自有一段慕不盡之真意,非勉強矯飾者可比,此賢士所以樂為用也。

說到魏無忌的禮賢下士,其中最出名者莫過於侯嬴、朱亥。

魏國有個隱士叫侯嬴,七十歲了家裡仍舊十分貧困,還在做著大梁夷門的守門小吏。魏無忌聽說此人後,前往拜訪,並想饋贈一份厚禮結交。

侯嬴卻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不能因我看門貧困之緣故,而接受公子財禮。”

魏無忌也並非那種沽名釣譽的偽君子,而是真的敬重老人,有心結交。

他得知侯嬴七十歲了,有心為其賀壽,又擔心侯嬴不接受。

於是乎,魏無忌就大擺酒席,宴飲許多賓客。等到賓客來齊坐定之後,魏無忌就帶著車馬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上的左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嬴。

古人以左為尊,左邊座位向來是最尊貴的賓客,才有資格落座。

侯嬴整理了破舊衣帽,徑直上了車子,坐在魏無忌空出的尊貴座位上,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

若是沽名釣譽之輩,看到區區守門小吏,居然如此倨傲,肯定會心中羞惱。

魏無忌卻面色如常,對侯嬴越發恭敬,甚至親自為侯嬴驅趕馬車。

那個時候,魏無忌已經名揚天下,身份地位都貴不可言,侯嬴卻窮困潦倒,一名不文。

易地而處,世界上又有幾人,能做到魏無忌這般?

坐上馬車以後,侯嬴又對魏無忌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望能委屈一下公子的車馬,載我去拜訪他嗎?”

魏無忌胸懷坦蕩,哪怕到了這個時候,仍舊沒有生氣,駕車前往街市,任由侯嬴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面色和悅如初。

面對看門老人,魏無忌都能如此,可見其有多麼禮賢下士。

後來,魏無忌也曾多次前往拜訪屠夫朱亥,朱亥卻故意不回拜答謝,魏無忌只覺得朱亥是個怪人,卻也沒有生氣。

若僅僅如此,有些人可能還以為,信陵君魏無忌心機深沉,故意做出禮賢下士的姿態,為的是博取名聲。

不過,真要看看魏無忌生平,就會發現此人有情有義,並非沽名釣譽之輩。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以後,秦國出兵圍困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平原君派人向魏無忌求援,魏無忌也答應出兵相助趙國。

奈何魏王懼怕秦國事後報復,居然不發兵救援,魏無忌無奈之下,散盡家財聚集戰車百餘乘,帶上自己門客奔赴趙國,準備與趙國俱死。

魏無忌此舉,只是因為自己的承諾,哪怕明知前去必死,仍舊義無反顧。

好在關鍵時候,侯嬴向魏無忌獻計,令其託人偷走兵符,這才有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

當然,在救趙過程中,侯嬴因為年邁不能追隨魏無忌一同前去搶奪兵權,在魏無忌抵達晉鄙軍中那天,面向北邊自刎而死,答謝了魏無忌的知遇之恩。

這就是: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信陵君魏無忌以手足待侯嬴,侯嬴則以性命相托,死而無憾。

縱然是那個怪人屠夫朱亥,也在跟隨魏無忌的過程中立下大功,若無此人相助,魏無忌也不能殺了晉鄙,順利奪走兵權。

後來魏無忌統兵擊敗秦國,救趙國於危難之後,就讓將領帶著兵馬返回魏國,自己卻因為擔心魏王責罰,帶著門客留在了趙國。

趙王為了感謝魏無忌,準備拿出五座城池作為魏無忌封邑,魏無忌也是人,也會產生居功自傲的心理。

好在魏無忌善納良言,有門客勸魏無忌: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到這番話的魏無忌,當即感覺無地自容,再也不敢居功自傲。

後來面對趙王的時候,魏無忌再三謙恭禮讓,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於趙國也無功德可言。

趙王居然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與理由,將五座城池封給魏無忌。

不過後來,趙王還是把邑封給了魏無忌,也就是如今燕趙交戰之地。

定居趙國,魏無忌仍舊禮賢下士。

他聽說趙國有兩個有才有德之人,此時尚且沒有從政的人。

其中一位是毛公藏身於賭徒中,另一位是薛公隱沒在酒店裡,魏無忌很想見見這兩個人,可是這兩個人躲了起來不肯見魏無忌。魏無忌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這兩個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識為生平幸事,很是高興。

趙國平原君聽到這件事情,卻是暗中責備魏無忌,居然和賭徒、酒店夥計交往。

魏無忌聽聞,當即有些生氣的說道:“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

“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魏無忌覺得平原君沽名釣譽,只與那些出身好的人交往,卻不真正結交那些有才華的人,就準備收拾衣服離開趙國。

平原君得到訊息羞憤異常,向魏無忌免冠請罪,這才將其留下。

不過從那件事情以後,平原君門客有半數離開平原君,前去投靠了信陵君。

天下賢德之士,更是傾慕公子無忌之名,紛紛前來歸附。

故此,哪怕是趙亙以及這些王城禁衛,此時看到信陵君魏無忌以後,也是激動異常,仰慕不已。

相比起趙亙等人,趙嘉對魏無忌更加上心。

只因此時秦國大勢已成,關東六國人心不齊,想要合縱伐秦難如登天。

然信陵君魏無忌仁義著於人心,威信傳遍諸國,為各國國君、士人所敬重。

時至今日,只要信陵君派遣一介使者,必能使諸侯奔命,莫敢後者。

“合縱伐秦,非信陵君不可!”

趙嘉暗自思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