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周城,牢獄內。

王翦哪怕衣衫襤褸,身上仍舊帶著一種莫名氣度,絲毫沒有因為進入牢中而感到畏懼。

“少主,我們前來投奔趙國,不會出什麼事情吧?”

小昭卻沒有王翦這般穩如泰山,看著站立於遠處的獄卒,臉上露出憂慮之色。

“何出此言?”

王翦轉頭盯著小昭,出言問詢。

小昭苦著臉道:“老將軍生前屢次攻趙,更是兩圍邯鄲,縱然是震動天下的長平之戰,最開始亦由老將軍統兵。”

“以少主身份與才能,無論前往哪個國家都能受到重用,何必前來趙國?”

“縱然趙國礙於臉面接納少主,也未必真會委以重任,若被閒置於趙國,豈不令少主屈才!”

小昭的擔憂也並非毫無道理。

縱觀王生平,幾乎都是在與趙國征戰,雖然幾乎每次都沒討到好處,卻也給趙國帶來了極大創傷。

可以預料,趙人對於王並無好感,甚至會有仇視之心。

身為王侄兒的王翦,如今落魄逃往趙國,若是趙人記恨王,王翦恐怕很難在趙國立足。

王翦沉默半晌,忽然問道:“那麼你以為,如今七國之中,哪個國家有最希望橫掃天下?”

小昭聞言有些發愣,繼而昂首挺胸道:“當然是我大秦!”

身為秦人,哪怕小昭忠於王翦,仍舊有種強烈自豪感,為自己國家的強盛而感到自豪。

事實上,以如今天下局勢,也唯有秦國最為強盛,有橫掃天下之勢。

王翦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盯著小昭。

小昭見狀,這才猛然發覺自己失言了。

他們以前的確乃是秦人,甚至為了秦國統一大業而奮鬥,可是如今,眾人已經成為秦國逃犯,乃是秦國官府所通緝的物件。

無論秦國再如何強盛,都與眾人沒有了關係。

相反,秦國越強,王翦為自己叔父及那些被株連親眷報仇的希望,也就越小。

“少主,屬下失言了。”

王翦搖了搖頭,而後嘆道:“你並沒有說錯,以如今天下局勢,有實力與能力統一天下者,非秦莫屬。”

“那你認為,除秦之外,其餘哪國有機會與秦爭鋒?”

這次,小昭並沒有再草率回答,而是思量許久後才說道:“趙人善戰,本來能與秦爭鋒,奈何長平大敗以後,國力大損,恐難有所作為。”

“齊國經由樂毅攻伐,如今只是偏安一隅。”

“燕本就為末流小國,前番更是被趙國大敗,只能自保矣。”

“唯有楚國,雖屢次被秦所敗,仍舊地大物博,帶甲之士過百萬,軍師、經濟都能堪堪與秦爭鋒。”

說到這裡,小昭停頓了下來。

王翦仔細聽著小昭的分析,最終卻是搖了搖頭。

“楚空有沃野千里,帶甲之兵百萬,卻畏秦如虎,更兼楚王昏聵,楚之朝臣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楚民怯懦、無敢戰之心,若無其餘各國插手,秦必亡楚。”

小昭奇道:“若楚國尚不能與秦爭鋒,其餘各國恐怕更無此等能力吧?”

王翦目光變得深邃,嘆道:“天下大勢,雖迥異於用兵之道,卻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若換做以前,趙國四面受敵,西部更是無險可守,隨時都面臨秦國攻伐,再加上太子偃才能平平,名將廉頗垂垂老矣,以致趙國親黃不接,難成大業。”

“然,自從公子嘉橫空出世以來,趙國局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之變化。”

小昭聞言,卻是有些發矇。

在他看來,趙國大破燕國以後,的確走出了長平大敗的陰影,再加上奪去了秦國申岐之地,國力卻是強於以前。

然申岐之地畢竟地處北方,缺乏人口,趙國並非真正意義強上了多少。

“還望少主細言之!”

小昭做出洗耳恭聽狀,旁邊福伯渾濁的老眼亦是變得明亮起來。

福伯知曉自家少主有經天緯地之才,可王翦這麼多年韜光養晦,才能大多不顯於人前,想要聽到對方縱論天下,也是非常難得之事。

王翦今日彷彿來了興致,侃侃而談。

“所謂天時,就是應當順應大勢,不能逆天而為。”

“天下統一,乃大勢所趨,強並弱而壯己身,以致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長平大敗,趙失天時,銳氣已盡,幾乎有亡國之患。”

“不想,燕欺趙壯者皆死於長平,以舉國之力攻之,卻遭逢大敗,此戰不僅令趙國一掃長平大敗頹勢,振奮趙人士氣,還奪取了燕國不少領地及人口,充實己身。”

“隨後,公子嘉極力促成六國合縱攻秦,合縱大軍大獲全勝,趙國再奪申岐之地,已有西出奪取天下之勢。”

“前番蒙驁統兵十萬攻申岐之地,卻被公子嘉以三萬騎兵所破,此舉大損秦國威名而壯趙國聲威。”

“趙一敗燕舉國之兵,二破秦東出之謀,三據十萬秦軍而斬之。”

“此三勝,令趙國一掃頹勢,氣勢洶湧,此乃勢也,若趙國將能以戰養勢,就能順應天時。”

說到這裡,王翦目光灼灼。

“孟子雲,天時不如地利。”

“往之趙國,西有強秦虎視眈眈,東有燕齊兩國暗中覬覦,南方又與魏、韓兩國接壤,北方匈奴更是連年來犯,可謂四戰之地,逢戰必擔驚受怕,恐有亡國之禍。”

小昭插話道:“難道如今之趙國,不是如此麼?”

王翦搖頭:“代之戰,燕國已被徹底擊潰,趙聯合齊國圍困燕都,逼迫燕國讓出武陽、葛城、平舒,失此三城,燕國不敢也無能力再貿然開啟戰端,否則恐有亡國之禍,趙東部燕國之患解矣。”

“如今之燕國,乃趙國附庸耳,雖心有不甘,卻只能委曲求全。”

“特別是趙割讓兩城贈與齊國,令齊、燕這兩個世仇從此接壤,不僅能夠藉助齊國壓制燕國,亦能轉移齊國視線,從此無暇謀趙,可謂一石二鳥之計。”

“且吾聞周子貴於齊,此多賴公子嘉之功也,周子知大局、曉大義,亦會力勸齊王交好於趙。”

“自此,趙之東部不足為慮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