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莫大樹自己倒是來關心一下莫大河家裡在做什麼,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然後莫大樹也被抓了苦力,其實現在能在莫家二房當苦力的,那都不是一般人,都是能被信任的人,人品也是過得去的。

因著要大批量的印刷,所以紙張直接從縣城買,價格直接便宜了一半,而現在莫家的客房就全部都給用上了,一個房間專門擺放工具,一個房間專門放這些紙張,一個房間放印好的書。

莫小傑背書之餘,也要幫忙磨墨條,這些事兒莫小辰跟莫詩瑩也會,兩個小家夥也挺乖的,不但沒搗亂,也會來幫忙磨磨條。

現在來說字反倒是最好雕刻的,莫大河寫完以後,蘇永強只要沿著那墨跡小心翼翼的剷除掉,剩下的邊上的就比較好弄了,至於比較精細的商標則由蘇源盛來雕。

這個商標也不是一般人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而且雕這個確實是比較麻煩,所以商量的最後就是直接弄一個框,之後所有雕刻出來的字都要在這個框裡。

這期間莫雲飛還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裁刀,現代的裁刀莫雲飛是見過的,所以給蘇源盛一說,莫大河去定了一把可以裝螺絲的刀,由蘇源盛安裝好。

這裁刀確實是好用,裁完的紙張大小一樣,而且沒有毛邊,整本書顯得光滑無比,質量都感覺提升了一個檔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邊忙得熱火朝天,孫浩那邊也沒有閒著,湛文斌領著孫浩介紹給他爺爺,又把這一單生意介紹了一下,他爺爺當即就答應給孫浩引薦人。

然後孫浩跟湛文斌,在湛爺爺的建議下,最終給本子定了價,三字經這些啟蒙的,一本十文錢,量大的不低於八文錢;論語這些比較厚的,一本二十五文,量大的百本以上的不低於二十三文;再厚一些的就是三十文,不低於二十八文。

他們也不貪心,只印刷了啟蒙學,以及四書五經這些常用的書,至於其他的他們沒印,當然了,印那些也比較費工夫,買的人不多,自然掙不了什麼錢了。

除了府城這邊的,底下的州郡,孫浩是一個個的去跑的,湛家對這個事情也很重視,掙錢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都給孫浩一個引薦的人。

忙了四五天,孫浩終於把府城跟州郡的生意給定下來了,回頭就給莫大河下了四千的大訂單,所謂四千可不是指的一本,而是四書五經每樣一本,其實想一想這個數並不大,每年多少進學的學生,又多少參加考試的,湛爺爺自己就是在府城的琉光書院教書的,琉光書院是整個府城最好的學校了。

每年在那裡求學的有多少?然後各個私塾,書肆求學的又有多少?

孫浩能把這些生意談下來也是費了大力氣了,私塾跟書肆基本靠的是湛爺爺的人脈,在府城裡的;州郡一半靠湛家的人脈,一半也靠孫浩的功力給拿下了。

而啟蒙的書要的量就更大了,要了整整八千本,這還沒算各個州郡下面的縣呢,這些縣孫浩還沒跑呢!

為了忙這事兒,孫浩硬是買了一輛馬車,就為了能節約時間,好在戰果是斐然的。

從這項生意正式啟動開始到第十天,四書五經全部雕刻完畢;為了加快速度,蘇源盛要再雕刻出一份同樣的。

而按照孫浩的想法,啟蒙書、四書五經的市場還很大,所以還可以再談。

只是現在這些量已經讓莫家二房很吃緊了,他也歇一歇。

莫家二房最後又把蘇緒冬的兒子蘇源昌給過來幫忙,蘇源昌原來是在碼頭扛貨的,吃的是力氣活。

現在這邊需要幫忙就喊過來了,反正有工錢。

然後又把小魚娘的丈夫,跟莫家屬於族親的莫夏風給喊來幫忙。

原來莫家上大梁的時候,小魚娘跟桂花嬸這婆媳二人都有來幫忙的,莫夏風就是桂花嬸的兒子,小魚娘的丈夫,典型的莊稼漢!

每天刊印書本忙得不亦樂乎。

莫雲飛見要的量大,又建議大家改為流水線作業,就是大家負責什麼就專門負責什麼,比如說蘇永強現在閒著了,就改為專門負責給書扎眼。

由識字的人把書撿好,裝在匣子裡,蓋上蓋子,蘇永強就負責扎眼,他力氣大麼?蘇三妹也有了用武之地,幫著裝訂。

忙了十來天,後面嫌房間小,都伸展不開了,就跑到外面來做,桂陶縣就是這點不好,經常會刮風下雨,一下雨,又只能把這些東西挪到屋裡去做。

這會兒就連莫大河都嫌自己的房子建得小了,施展不開啊,一個房間只能一兩道工序,你要去另外一道工序,還要出門再進門。

不過這是剛開始創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莫雲飛跟莫小遲放假的時候都要幫忙,至於說晚上幹活是沒有的,現在點的是油燈、蠟燭不是電燈,一不小心弄倒了,那火燒起來,不全毀了嗎?

二十天後,清晨一大早:孫浩叫來了人幫忙,把一千五百本的四書五經,三千多本的冊子裝車,這些書是要運到府城去的。

滿滿當當二十輛牛車驢車才把這些書給裝好了,一行人趕著清晨往府城駕車而去。

為了讓這些書有地方放,莫家老院都給用上了,才夠空間裝這些書;而這一次孫浩去了府城,還要再進一批紙回來。

要說其他的還有人搶劫,書這玩意兒是真沒人搶,這個時代對讀書人又很尊重,不然孫浩就僱保鏢了,不過碰到攔路虎,孫浩也會做人的給點意思意思,讓人不白辛苦,沒辦法,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

到了府城,天都黑下來了,好在有湛家的人幫著接應,把這批書先運到琉光書院去放著,明日再去各個地方跑。

第二天早上,孫浩就忙開了:“您請點點,論語五百本,大學五百文……都在這裡了。”

“這個肯定是放心的,只是這質量不知道如何?”來人問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