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時空,我們的故事也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故事。

時天下四分五裂,一片混亂,各國之間征伐不斷。

中原戰亂不休,四周更是強敵環繞。西面是已經完成統一的回鶻,北面是強大的契丹,南面是剽悍的大理、百越。這幾個國家戰力強橫,尤其是回鶻和契丹,全民皆兵,一旦發生戰事,都可以馬上動員幾十萬控弦之士,擋者披靡。

這兩個國家算是真正的軍事超級強國,好在兩國已經爆發了幾年的戰爭。武力更勝一籌的契丹誓要滅掉回鶻,兩強相爭,倒是給了中原各國難得的喘息時間。

從南到北,中原一地分為楚、齊、晉、燕四個國家。

楚國佔據長江以南的所有領土,西面以昆明、南盤江、紅水河一線和大理國毗鄰。東臨大海、南面直達崖州島、北面直達長江,幅員廣闊,綿延千里。南地自古富庶,全國產糧區主要集中在了蘇州、揚州、杭州三地。三地盛產水稻,足夠全國的糧食供應。南方最主要的經濟產物是絲綢和瓷器,家家養蠶織布,瓷窯遍地。有詩云:“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說的就是楚人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的場景。

大楚富,富在蘇杭。蘇杭之地水路密集,更有運河、長江等大型水道,所以交通異常方便。導致整個大楚出產的糧食、絲綢、瓷器、茶葉等等產出可以透過水路運往天下。此地對大楚來說,無異於半壁江山。所以大楚羋氏將都城建在了江寧金陵。

自古就有“鍾阜龍蟠,石城虎距”的名句來描述金陵。鍾阜,即是鐘山,又名紫金山,在金陵的東邊,岡巒綿延,像一條巨龍似的盤伏著。石城,又名石頭城,像一條猛虎似的距坐著,再加上長江之險,地勢險要可見一斑。

但是也正是這樣險要的地勢,加上富足的生活,文風興盛,造就了楚人溫文爾雅的性格。楚國重文輕武,武將在楚國地位相當低下,數百朝廷大員幾乎全是文人出身。在這樣的背景下楚國的文風也是最興盛的,大街上隨處可見拿著摺扇、掛著香囊、呼朋喚友、飲酒作賦、聽曲狎妓的年輕文人,陽剛有力的武人反而要夾著尾巴做人。這樣的導致的結果就是面對北方齊國的數次侵略的時候,綜合實力更強大的楚國也只是依靠天險勉強支撐。

富庶穩定的大楚,建國一百年,人口數千萬,國力最為雄厚。論綜合國力,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超級大國。軍事上水師強大,江河湖泊和近海的水師相輔相成,鑄成了大楚堅固的水上長城。陸上的軍隊多以步卒為主,縱橫穿插的河道讓大楚幾乎沒有組建騎兵的必要。值得一提的是,富足的國力讓大楚的軍備也是最好的,普通士卒都能做到人人著甲,足夠其他三國望而興嘆。強弩、勁弓、各種精良的守城器械更是數不勝數。當代大楚皇帝羋建,只是中庸之主,但是靠著歷代楚皇的積累和完善的武備,足夠讓他進取不足守成有餘,過著奢靡的生活。

大楚以北,黃河以南是田氏建立的大齊。大齊定都洛陽,西面和回鶻接壤,東面也直通大海。大齊佔據中原腹地,向來以皇室正統自居,歷代大齊王氏都以統一天下為最終目標。

大齊國土只有大楚一半,但是因為境內如徐州、宋州、河南等大部分領土全為平原,所以大齊也是天下重要的產糧區。產出小麥、大豆等物佔據諸國的半壁江山。富庶的土地賜予了歷代大齊朝統治者豐盈的國庫,也膨脹了每一代君王的野心。大齊歷代窮兵黷武,一直保持著50萬常備軍,多年以來東征西討,從未停止過統一天下的步伐。

當代大齊國主田志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他是透過弒兄殺父得來的皇位,並不是那麼的光彩。好像為了證明他比他的父兄都要強一樣,他勵精圖治,發誓要在他的有生之年統一天下。為此他宵衣旰食,廢寢忘食,趁著大燕國內政局變動,朝代更替,輔一登位就發動了對大燕大規模的戰爭,歷時十年,從大燕手裡奪得了青州、汴州數地。

每年高達近千萬的軍費開支讓大齊不得不實行嚴苛的稅收制度,農稅十抽六、商稅十抽五。大齊還一直使用高昂的人頭稅,男子十三歲成丁,每年要繳納一兩銀子的稅款,另外還要服差不多三個月的徭役。徭役期間,伙食自備,沒有任何補助。如果不幸死亡,沒有任何的補償。全國上下不管是農民還是商人全都苦不堪言。

大齊採用前秦的耕戰制度,從軍獲取戰功,幾乎是普通百姓獲得土地、躲避嚴苛稅賦、徭役的唯一手段。百姓無法,大多數健全的男子會選擇從軍,賺取豐厚的軍餉以養家餬口。在這種制度下,大齊綜合國力雖遠遠不如南楚,但是論軍事實力,大齊絕對是中原諸國最強的。

不過十年的對燕戰爭,大齊雖然斬獲頗豐,但是也打不動了,國家提供不了哪怕一場大戰的經費,士兵厭戰情緒也很嚴重,不得不停下擴張的步伐。

大齊再往北分為兩個國家,大晉和大燕。這兩個國家地處北方,國土小、人口少,國力很弱。尤其是燕國,經過本國的內耗,加上齊國的趁火打劫,再失去了數州之後,國力更是孱弱。兩國加起來的實力恐怕都不如大齊或者南楚富庶的幾個州。

大晉佔據如今的山西、陝西等產鹽、產鐵區域,定都京兆府西安。雖然國小,但是因為所處地勢險要,而且礦產豐富,百姓生活倒也安定富足,加上民風剽悍,鹽鐵不缺,武備比大燕強很多,十五萬精銳常備軍讓大晉王氏屹立百年而不倒。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豐富的鹽鐵資源也引起了草原諸族的垂涎,契丹人、回鶻人無時不刻不想渡過黃河,吞併晉國,獲得他們夢寐以求的鹽鐵,彌補染指中原的最後一塊短板,所以大晉邊疆每年都在打仗,讓晉國無暇東顧。

大晉東面就是大燕,主要國土是黃河往北直到燕雲十六州。此地土地貧瘠,礦產也不夠豐富,人民生活在四國中最為窮困。十年的齊燕之戰更是雪上加霜,剛剛建立十五年的燕國一退再退,堪堪憑藉黃河擋住了齊人的兵鋒。燕國常年戰亂,民風異常剽悍,國家觀念一直都不是很強。就連現在的大燕,也是在十五年前大建的第一世家——曹家,造反建立的,所以大燕也最為其他三國所不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燕亂,燕雲為最;燕雲亂,雲州為甚。西有大晉侵擾、北有契丹寇邊,燕雲十六州中的雲、朔、武等邊州年年戰亂不休,亂軍、土匪橫行無忌,民不識教化、士不識仁辱、將不識忠義,大燕朝廷的影響力在這幾地幾乎沒有。加上大燕朝廷向來不待見原來大建的邊軍,削減裁撤、分化拉攏,搞得四大邊軍一團混亂,燕雲十六州更加糜爛不堪,外族胡人向來是予取予求。特別是雲州一地,恰巧同時和契丹、大晉接壤,更加破爛,當為天下最亂之地。

而我們的故事,恰巧發生在這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