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快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

推杯換盞中一個時辰過去了,翠英還有項天琦幫著收拾碗筷,和升跟阿列就坐在堂屋的炕上聽著兩個老人聊天,時不時搭上幾句話。

小寶跟小澤曄吃飽了就在屋裡鬧著玩。兩個人雖然差了好幾歲但是卻能玩到一塊去。沒一會兩人臉上就紅彤彤的,腦門上還有點冒汗。

和奶奶就讓他們休息會落落汗再說,不然這一冷一熱的很容易的傷寒。

收拾完東西,拎著盛滿水鐵壺的項天琦她們走了進來。

鐵壺是這次回來時候項天琦專門買的。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鐵制品管理的很是嚴格,每家每戶購買的鐵制品都必須記錄在冊,而且如果有大批量購買的還需要經過稽核,以防萬一有人用來做什麼不法之事。

雖然在項天琦看來這個時代的鍊鐵技術很一般,對他們這樣小心謹慎的做法有點嗤之以鼻,但上位者卻很是看重,畢竟有了足夠的兵器跟人是可以組建軍隊並打仗的。

而項天琦看不上不代表其他人也看不上。

所以項天琦去鐵匠鋪想買一個用來燒水的鐵壺,那個時候被鐵匠好是詢問了一番。

順帶說一句這個鐵匠鋪可不是隨隨便便就開的。

這跟和強的木匠不一樣,木匠鋪只要你出師了並且自認手藝不錯,還有餘錢,那你想開幾個就開幾個,沒人管。鐵匠鋪卻不是有錢有技術就可以開這麼簡單的。

首先你的技藝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傳授而是需要持有官府頒發教授證明的師傅才可以傳授的,就跟現在的教師資格證差不多。畢竟這打鐵的技術傳出去如果被人用在不良用途,那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而大梁的律法對這類事懲罰也很是嚴重,一旦發生那教授技術的師傅也是要受連累的,更甚至會累及九族。

所以打鐵這一行在選徒上很是嚴格,一般來說都是家族一代一代傳下去,畢竟沒有誰會害自己的家族。只很少情況下才會收外人。

再者,出師以後要開鐵匠鋪還需要去官衙登記備案,有了官衙發放的憑證才可以,就跟現在的經營許可證類似。

當然在哪個朝代都少不了人際關係,這就不用說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所謂有人好辦事就是如此。

所以你去看吧,大多鐵匠鋪都會有標記,看到相同標記的就知道那些鐵匠鋪是一家就是了。

且因為鍊鐵的特殊性,鐵制品都很貴!所以一般人家除了需要用的就沒有什麼多餘的鐵制品。

當然朝廷也不會無良到這種地步,考慮到百姓得承受能力每家每戶第一次購買的時候價格都只是在成本得基礎上少加了一點辛苦錢,以此來減輕百姓的負擔,朝廷又不會虧本。

但是如果是第二次購買那就不是那個價格了,按著市價走。不過如果是因為破損沒法用了再購買的拿舊的來換則可以抵一部分錢。

有了這些規定百姓們倒是還可以接受一點,畢竟那麼貴雖然說鐵制品不容易壞但總會有不能用得那一天啊。朝廷這般做法是真為他們考慮所以百姓們對這一政策的實行很是高興並且對朝廷很是感激,就更加的擁護當時的統治者。

說道這個不得不提一下梁國最大的鐵匠鋪經營者,這個自然而然就是皇室了。這麼一個既可以賺錢又可以把控利器的途徑怎麼能落入他人的手裡。

所以雖然市面上有一部分私人的鐵匠鋪但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數還是靠皇室。

而據說當初梁國的皇室是沒有鐵匠鋪的,直到開國皇帝的結義兄弟也就是百里忠將自己家的打鐵技藝獻上去。

說是獻上去其實有點不確切,因為在當時開國皇帝的幾個結義兄弟都是有過命得交情,當初百里忠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為了自己的兄弟、為了這個國家。

自然,縱觀歷史那個開國皇帝沒有一兩個結義兄弟或者不是結義卻勝似兄弟的兄弟或者擁護者存在。

只不過歷來君王疑心重,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兔死狗烹的下場。

只不過大梁的開國帝王卻改變了這一定律。

他們兄弟幾個本就是少年朋友後來又共同經歷了生死,期間的情義自是不必多說。且梁國開國皇帝又是個重情義之人,所以那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情況沒有在他們之間出現。

自梁國推翻前朝統治,開國初始經歷大戰的國家百廢待興,這個時候義結金蘭的幾個人都竭盡所能的幫助自己的大哥,也真誠的幫助這個他們親手打下來的國家。

後來掌握打鐵技藝的百里家族就將他們一族為之生存的手藝交給了當時的帝王。

當聽到自己兄弟說出這話的時候宗政皇看著對面同他歷經風雨已不負當年少年模樣卻依然如昔日一般擲地有聲的堅定跟隨之時那堅定不移的樣子宗政皇眼睛紅了,張口想說些什麼最後卻只是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作為帝王他何嘗不知道擁有這些會帶來多大的便利,只是這是他兄弟的根本,他不能做那種違背良心的事。

況且他知曉他是不會背叛他的。

只是沒想到他會親自說出來。且他知道一旦他說出來就不會收回,他就是這樣做了決定任何人都不能勸他改變。

知道他的性子,知道他這麼做的用意,知道他的情,更知道如今的狀況,所以他收下了。

設立了祭煉司只不過卻依任命百里家族人擔任司長。

百里忠接受祭煉司司長以後盡心盡力的為國效力,且挑選有能力並且忠心家國的人來培養。並且向宗政皇建議根據當時的情況制定出一條條律法跟規章,畢竟一家跟一國不一樣。而這些律法大都是百里忠想出來的。

後來當祭煉司步入正軌以後百里忠雖沒有卸下司長的位置,但卻不怎麼插手祭煉司的事情只有在發生方針大事的時候才會出現,後就安心做朝堂上的一個閒人。

……

後來就有了項天琦現在看到的這些。

起初項天琦並不知道這些還奇怪不就是是去買個燒水的壺而已至於這樣的麼,後來回來以後跟和奶奶她們抱怨這才從他們口中得知,原來這其中還有這麼個曲折。

和奶奶家也是有他們在和記用的那種爐子,今天下午的時候他們已經將爐子弄好了,所以將盛滿水的鐵壺放在上面只等著水開就好了。

燒的旺的爐火每一會就聽見咕嘟咕嘟的水聲,這是水開了。

趕在項天琦她們之前和升起身將壺拎起來,將他們這次回來帶的茶放在茶壺裡,就將水倒了進去。

鄉下人一般人家連飯都吃不起哪還有閒錢買茶喝,所以自然也就沒那麼多閒情逸致來研究怎麼樣喝茶怎麼樣泡茶,所以就沒那麼多講究只粗粗泡一下就開始喝了。

總歸也比白開水有味道不是。

當滾燙的開水倒進茶壺接觸到茶葉的那一刻,那四溢的芳香頓時飄滿整個屋子。讓人渾身一震,感覺頭腦清明,神清氣爽。

“恩,香,這泡了茶葉的水就是不一樣。”

和族長給自己大哥倒了一杯然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

和升接過茶壺給他們幾個小輩各自倒了一杯,一壺茶 差不多就見底了,於是又倒了些水進去。小寶跟小澤曄還太小不適合喝茶,就給他們倆人一人倒了一杯糖水喝。

“香就多喝點,這次回來給您還有乾爹一人帶了一斤茶回來。不用省著喝,喝完咱在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項天琦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葉對著和族長說。

“哈哈,那敢情好。以後我跟你乾爹兩個人出門就帶著茶壺,也跟那富人家的老太爺一般,過過舒心日子。”

說完這話屋子裡的人都發笑出聲,想起那個畫面……拿著茶壺,哼著小曲兒,恩,還真有點那麼個意思。

……

幾人在屋子裡說說笑笑好不熱鬧,不知不覺就夜深了。

“瞧瞧,這聊著聊著就到深夜了,看看這倆孩子都困的睜不開眼了。”

還是和族長發現窩在一旁的小寶跟小澤曄兩個人,這兩個娃緊挨著坐在一塊因為太困腦袋一點一點的,屋子裡熱也不會凍著所以兩人就這麼睡了過去。倒是他們幾個大人還精神奕奕。

“行了我也該回去了,天不早了你們也早點睡。明天咱們再聊也不遲。”

看了看兩個孩子,天也確實不早了,再說了他們又不是離的遠,這一走就見不到面了,所以幾個人笑著就散場了。

和升也不叫醒小澤曄,在阿列的幫助下將他背到了背上,就這麼揹著他回家了。

小寶是跟著和奶奶他們休息,所以將小寶放到一旁,和奶奶鋪好床在小寶迷瞪中脫了衣裳將人放到被窩裡,蓋好被子。再將脫下來的衣服塞到兩層被子中間,這樣不僅能保暖一些,早上起來的時候衣服穿起來也不會太涼。

跟著和奶奶將小寶安置好,將堂屋收拾一下,項天琦他們也就回了自己屋,收拾一番就睡覺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