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慈惠宮中定計策

晚宴結束後,兆興長公主派自己家的馬車送長安和史琪回去,自己則是留在鳳棲宮陪皇后說話,賀平安也跟在皇后身邊伺候著。

皇后身邊的那個頗為機靈的小丫頭給皇后遞上一盞茶:“娘娘請用茶。這是上好的西湖龍井,菊花鍋子雖好,吃多了卻容易上火的,這個時候喝一點龍井茶是最好了的。”

皇后也笑道:“既然是好,那就快去給兆興長公主和平姐兒倒上一杯,別回頭二妹妹再去太后那裡參本宮一本,說本宮有了好茶獨吞呢。”

兆興長公主陸慕楚連道不敢,端起來那茶盞品了一口:“果然是好茶,方才吃了一身熱氣,這會子倒是清爽了不少。”

皇后點了點頭:“其實很多事情也都如同這菊花鍋子和龍井茶似的,需得有那添熱氣的東西,但是清涼降火的東西也得備著,這才是平衡之道。”

兆興長公主心裡明白皇后這說的就是賀平安方才提出來拼琴技一事,賀平安再優秀,梁國公白家也是大宣的有功之臣,若不是皇后留了後招,清熱降火,只怕這件事情就會熱的一發不可收拾。

心中一凜,嘴上賠笑道:“皇嫂說的極是,平安這孩子,就是被我嬌寵壞了,有些時候就願意與人家攀比,越發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我回府上去一定好好教訓平安一下。”

皇后點了點頭:“你既然知道就好了,時辰也差不多了,太后那邊估計也要傳妹妹和平姐兒去說說話兒了,我就不多留妹妹在鳳棲宮呆著了。”

這就是陳皇後的聰明之處,太后不是皇帝生母,但畢竟平懿皇貴妃去得早,不是生母,也跟生母沒什麼兩樣。兆興長公主是太后親生的,太后必然有一些私房話,是只想跟兆興長公主和賀平安說的,但是若是太后出面,不叫上其他幾個長公主,朝中上下肯定會有一些閒話。倒是皇后跟兆和長公主是有一些不愉快在裡面的,兆寧長公主要回去照看女兒,兆成長公主是個寡婦不留在身邊倒也無妨,兆立長公主還沒開席就帶著女兒回家思過去了。如此一來,只留兆興長公主和賀平安在鳳棲宮,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讓太后派來的人接走,這邊是把惡名攬在自己身上,成全太后了。

果然話音兒落了不一會,就看到太后身邊伺候著的喜嬤嬤前來鳳棲宮:“啟稟皇后娘娘,太后娘娘多日未見兆興長公主和賀姑娘,心中思念得緊,現在看著公主和賀姑娘在皇后宮中,便想著請到慈惠宮中說說話兒,不是皇后娘娘肯不肯捨得讓公主和賀姑娘前去太后的慈惠宮呢?”

陳皇後一臉不捨的表情:“按說本宮這整日裡面住在宮中,也是出不去的,難得二妹妹能過來陪本宮說說話兒,平安這孩子又是個鍾靈毓秀的,今日還得了本宮菊花宴上最大的彩頭,本宮也愛的跟什麼似的,怎麼可能捨得放人呢?不過有是幕後差了喜嬤嬤來請,本宮若是不肯放人,倒是本宮這個做兒媳婦的不孝順了,罷了,本宮也只能忍痛割愛了。”

說著還讓人去給喜嬤嬤包一個上封:“喜嬤嬤親自來了一趟,慈惠宮到鳳棲宮的路程也不算太近,這點子錢,嬤嬤就拿著什麼時候存點銀子用用。”

喜嬤嬤喜上眉梢,掂了掂那上封的重量,又仔細的想了一下,回頭到了太后的跟前,應該怎麼去回話兒。

便讓兆興長公主和賀平安上了慈惠宮派過來的鑾轎。

太后李氏,當年也是先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明媒正娶的太子妃,只是先帝在娶了太子妃之前,心中已經有了更加心儀的女子,便是初審並不算高貴的平懿皇貴妃梅氏。梅氏為太子妃,太/祖/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准許的,作為妥協,先帝娶了太后,平懿皇貴妃梅氏則作為太子側妃加入了東宮。

太后也是國公府出身,父親是當時六大國公中的申國公,只是後來也因為犯了一點事兒,爵位傳到太后的兄長那裡的時候,已經是侯爵了。國公出身的女兒,在整個大宣,放眼看去,都應該算是有底氣的,何況太后的生母是當時鄰國殷國嫁過來的一位酷愛騎射的郡主,性子本就驕橫跋扈,養出來的女兒也是大家氣派,最看不得梅氏那種溫溫婉婉低伏做小的樣子,因此當時的太子東宮,也沒少出亂子。

一個是正牌兒的太子妃,從小跟著母親學習騎射,身體素質本來就好,性子又硬,另一個卻是太子青梅竹馬的側妃,就算有丈夫的心,可是後宅爭寵的事情本來就是防不勝防的,自己本來優柔寡斷,又是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性子,兩人交鋒下來,梅氏自然是佔了下風的,雖然說先後生下了長子長女,但是生下兆成長公主沒有多長時間,也就去世了,還是死後才得到了一個皇貴妃的封號。

明眼人也都能看得出來了,太后是一個很有手段的人,能把情敵生的庶子養在身邊本來已經是一種魄力,能讓這個庶子繼承大統之後只尊稱自己為太后,生母則一直是皇貴妃,那就是太后的能力了!

太后如今不過是五十多歲的年紀,但是因為保養得好,看上去並不是十分顯出老態,頭上戴著整套的翡翠頭面,深綠色的翡翠反倒顯得整個人都是一種雍容安然的狀態。

兆興長公主帶著賀平安走到慈惠宮裡面,太后剛看到兆興長公主,一股熱淚就流了出來:“我的兒,快哀家後看看,可想死哀家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兆興長公主倒還算是把持得住,站在那裡規規矩矩的行了禮:“兒臣給母后請安,因為忙著給平姐兒選秀的事情,有些日子,沒能進宮看望母后了,倒覺得母後身體愈發的好,看起來也愈發的年輕了。母後,您可不能藏著掖著,一定要告訴兒臣這青春永駐的秘訣啊。”

賀平安學著她娘的樣子,也給太后行了禮:“外孫女兒賀平安見過太后外祖母,外祖母可一定要告訴外孫女這養顏的秘訣啊。”

一提到選秀,太后抬眼看了一下賀平安,這個外孫女,是她唯一親生的孫輩兒了,皇帝的幾個皇子公主,再親,終究不是一條血脈。

想著,賀平安倒是出落得越發的漂亮了呢。

“一轉眼,平安也都這麼大了,哀家還記得當時平安剛出生的時候,先帝還在呢,只是因為身體不好,把皇位傳給了皇上。一聽說兆興生了個漂亮的姑娘,本來人都有些混沌了,卻一瞬間清醒了過來,還問,賀家這一輩兒的姑娘,取名是什麼輩分啊。先帝身邊的曹公公就說,是從安。先帝就開口,那就讓這個孩子叫平安。”

說到先帝,兆興長公主也有一點溼了眼眶:“父皇的旨意傳到宜春侯府上的時候,兒臣還好大不滿意呢,覺得平安二字太過於俗氣。還是父皇瞭解兒臣,緊跟著又有一道旨意送了來,上面說,人生在世,平安如意,又有什麼比平安如意更重要的呢?兒臣也一下子就想通了。只可惜,父皇並沒有能等到平安長大啊。”

太后也不想在先帝這樣的話題上面停留太久,只道:“選秀的事情,兆興你心中可是有一個數兒了?哀家就平安一個嫡親的外孫女,哀家可不想委屈了平安。”

說著屏退了身邊伺候的人,這樣的事情,留一個人在身邊伺候,就等於留了一雙耳朵。

看著那些人都退下去了,兆興長公主才猶豫著開口:“母後,您覺著,慶妃生的大皇子如何?”

這話問的隱晦,意思確實很好理解的,便是問,大皇子值不值得宜春侯府下這樣的重注。自古以來,皇子站隊的問題就是大事情,往小裡面說,賭上的是賀平安一生的幸福和富貴榮華,往大了說,就是把整個宜春侯府都賭進去了。

“若是沒有昨年那件事情,哀家不一定會支援大皇子,但是現在二皇子出了那樣的事情,就算是失了聖心了,太子之位空懸,慶妃是李家的人,大皇子又居長,哀家如何不希望最後能當上太子的是亮哥兒呢,若是平安能夠嫁給亮哥兒當大皇子妃,就算看在哀家太后的面子上,還有你兆興長公主的面子上,亮哥兒都不會薄待了平安。只是這件事還需要好好地運作一下才是啊,亮哥兒畢竟不是嫡出,就怕有人在這件事上掀起風浪。”

兆興長公主也跟著附和道:“是啊母后,李家自從被降了爵位,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一直在夾著尾巴做人,現在是時候起來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得讓人家知道,咱們李家不是吃素的。不過還有一件事情,兒臣拿不定主意,還需要母后示下。”

接著便簡單的說了一下史琪的情況,還有史琪今日在菊花宴上的表現。

太后聽完,沉吟了一下:“你覺得這個史家姑娘應該怎麼樣?”

兆興長公主尋思了一下:“兒臣覺得,不如把史家姑娘只給李家的子弟,母後以為如何?”

太后搖了搖頭:“兆興,你還是涉事不多。姓史的姑娘雖然也是侯爵家出來的,但是世居江南的人家,又能給亮哥兒帶來多大的助力呢?何況她性子太綿軟,若是將來耳根子依舊那麼軟,拎不清,那豈不是要壞了大事?”

“那母後覺得呢?”

“這樣的姑娘,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表面上還是挺光鮮的。哀家看,你那幾個姐妹家中不都是有年齡差不多的哥兒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