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漆的夜色中,稀稀拉拉的人影閃動,他們正在小心翼翼的向著鎖喉堡的方向移動。他們並不是要去攻城,而是要去幫自己的袍澤收屍。從古至今,對於漢族來說入土為安都是最大的事情。這麼做可以讓死人得以安息,活人得以心安。

古代攻城戰有個不成為的規定,白天攻城死了人,如果晚上偃旗息鼓的話,守城一方一般都會放任攻城一方收回自己將士的屍體。作為報答,攻城一方攻破城池以後,也會把守城一方陣亡的將士掩埋。

當然這麼做的多是漢族人之間的君子之戰,對於對外戰爭來說,更多的時候是你來收屍我就射你,讓你多留下一些屍體。

白天打仗死了那麼多人,撤退的又那麼匆忙,當然不可能帶走所有的屍骨。許多同出一夥,感情深厚的袍澤,就想趁著晚上夜黑風高的機會,將自己袍澤的屍體帶回來,讓他安息。

雖然這些人已經行動的很小心,儘可能的避免被敵人發現。可惜作為宿敵,吐蕃人瞭解大唐的習俗,早就張弓搭箭的守候在城牆上。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前去收屍者的下場可想而知。

一陣箭雨和哀嚎過後,留下了更多的屍體的大唐將士們,不甘的退卻了。

可是讓這些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小退卻之後等待他們的是更大的退卻,隴右道行軍大總管居然下令所有將士輕兵簡從的退回鳳翔,一切繁重的攻城裝置盡棄。

也正是因為這條命令,讓義勇軍高昂的士氣瞬間跌落到谷底。撤退的路上,整個軍隊都蒙上一層慘淡的氣氛,大家都因為心中的失落而一言不發。

“咣噹!”

一聲清脆的撞擊聲過後,馬車裡的駙馬爺忽然聽到有人在抱怨:“老子不走了!誰特麼願意走誰走,老子肯定不走了。老子可不會攻一次城就被火燒破了尿泡,變成淌尿的慫貨!”

這人話音剛落,就引來一堆附和聲:“俺也不走了!仗打成這個樣子,俺沒臉回去。”

“咱們回去吧,寧可死在城牆下,也比這麼回去讓人嘲笑強!”

“帶上我,我也回去。只攻了一次就被嚇回來,回去會讓人戳脊梁骨,妻兒老小都跟著抬不起頭。”

“還有我!我也回去!”

“還有我……”

在尚武之風猶存的唐朝,百姓的自豪感興盛到無以復加,像魚恩這種,剛擺開架勢就逃跑的行為,怎能不為人詬病?又怎能讓手下戰士服氣?他們都是帶著熊熊怒火而來勁旅,如今怒火卻燒不到吐蕃人的頭上,他們又怎能不抱怨?

不只是這幾個人心中有怨,所有不明真相的戰士們心中都有類似的抱怨。隨著他們幾個駐足呼和,很多人都開始遙相呼應。讓這股怨氣演變成飛快傳播的瘟疫,不一會兒就輻射到全軍,讓還想再走一段距離的魚恩不得不跟著停下來。

最開始駐足的那幾個人正合計著掉頭回返,絲毫沒有注意到駙馬爺已經走下馬車,正在向自己這邊靠近。就在他們要踏上回頭路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冷聲問:“你們真想打?”

“當然想打,誰不想打誰特麼是軟蛋!誰……”

聲音到這裡戛然而止,因為說話的人忽然看到駙馬爺那張陰沉的臉,只好硬生生把後面那句更難聽的話憋了回去。當然憋回去並不代表認慫,只是他對這位曾經帶著自己叱吒北疆的駙馬爺最基本的尊重。

一個鄭重的軍禮過後,咒罵的人直抒心中怨氣:“某是個山賊流寇,沒讀過多少天書,也認不得幾個字,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不知道駙馬爺為何要這麼急沖沖的撤兵。可是某知道一件事,臨行前喝過聖上的壯行酒,受過百姓的垂拜,就要為大唐收回故土,不然上對不起聖上,下對不起黎民。若是真因為傷亡過半,某還有臉回去。可是如今,只是被人燒了一次,損失千八百人就撤兵,敢問駙馬爺,回去以後有人問起,某該怎麼回答?”

說話的人絲毫沒有因為面對駙馬爺而有所收斂,反而因為心中的激盪的怨氣,聲音越來越高亢,到最後已經演變成咆哮著質問。

魚恩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淡淡的問了個另一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現居何職?”

聽到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替說話的人捏了一把汗。軍中抗命可是個大罪過,駙馬爺這個時候問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要透過懲罰他以儆效尤。

被問話的人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直接回道:“牙兵隊長,歸德司戈王維棟。”

對方回答的很乾脆,很直接,彷彿根本就沒有想到魚恩會報復,又或者他根本就不害怕魚恩去報復。事實上,他也確實沒必要害怕魚恩報復,因為說完這句話,他就走上回頭路。

也許大家只是說說而已,也許沒人願意跟著他。可是他不在乎,他只知道自己要回去攻城,不去拼一把,他咽不下心中那口惡氣!不去搏一次,他回去後無顏面對那些滿心期待的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步,兩步,三步,就在他即將邁出第四步的時候,王維棟忽然聽見身後有人冷冷的說:“如果你現在往回走,本宮不治你的罪。可是任何人敢跟著你走,本宮都要治罪。如果你能等一等,跟著本宮一起回去,本宮給你個先登城的機會。”

駙馬爺的話讓所有人都是一愣,在這個天大的落差面前,一時之間誰也沒有反應過來。等他們反應過來,歡呼雀躍的時候,魚恩已經走回馬車邊,駐足輕問:“大軍現在離鎖喉堡多遠?”

“回總管,十五裡。”

十五裡,一個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的距離。說它長,是因為從這個距離要到達鎖喉堡,即使快馬加鞭,也得三十分鍾,更別說自己的人還是以十一路居多。說它短,是因為魚恩認為這個距離並不安全,吐蕃人探聽訊息的遊騎很容易就能達到這個距離。

權衡利弊之後,魚恩決定不能再走了,寧可冒險前功盡棄,也不能讓那些死士白白犧牲。

“傳令下去,大軍上山休息,沿途痕跡讓各部自己派人遮掩。多派暗哨,嚴防吐蕃細作。將士們和衣小酣,隨時等候本宮命令。”(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