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呼衍王從蒲類海逃脫之後,猶如驚弓之鳥,不敢在天山一帶再做停留,而是一路跑回了北匈奴的老窩,他路過天山北麓的時候把沿途的軍隊帶走大半,因為這些軍隊多是他的部下。

草原民族一向信奉的就是誰拳頭大誰說的算,呼衍王這次損失慘重,他可不敢孤身回去,不然會被其他人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他只能是儘量的拼湊多一些的部隊再回去。

所以西域地區那些向匈奴人效忠的國家原本駐守的匈奴人軍隊多半都被呼衍王帶走了,像他這樣只帶走半數人馬的就算是少的了,這也是因為金滿城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

聽說呼衍王已經逃回了匈奴人老營,耿秉不免有些失望,僅憑他們現在這些兵力,想要打到匈奴人的老營去有些不現實,竇固也不會答應的。

僅憑他自己的一支孤軍,他可沒有那麼衝動,匈奴人瘦死駱駝比馬大,他們的老營怎麼也得有五萬以上的控弦之士,除非朝廷出動大軍,不然就別心存幻想了。

既然這裡的戰事已經結束,別不再耽擱時間,耿秉和耿恭帶著軍隊押著俘虜的匈奴人沿著車師古道原路返回,只留下了那些投降的車師軍隊駐守金滿城,至於當地車師人由他們自己管理。

回程的時候,耿秉並沒有再次進入務塗谷,那段路實在是不太好走,他派人通知了蘇安,讓他帶著他的羌胡騎兵,將車師國王押送出來,直接在大營會合。

他們重新把那些艱險的山路重新走了一遍,這一次還多了幾百個匈奴人俘虜和他們的戰馬,不過心情卻是不同的,打了勝仗,而且傷亡不大,所有人都是十分開心的。

這一次翻越天山,戰果不錯,每個人都能分上一份軍功,沒白來一趟。

花費了比來的時候更長的時間,他們才重新走完了這一段車師古道,回到了天山南麓,看到眼前的草原,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回到高昌壁城外,遠遠就看到城外的漢軍營地明顯擴大了許多,看來是竇固的大軍趕到了。

果然,還沒等到他們到近前,大營之中就傳出號角聲和戰鼓聲,大隊的漢軍從營地之中開出,列隊迎接他們,高昌壁的城門也開啟了,有一小隊騎兵是從城中出來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竇固和劉張都是住在城中的城主府中的,房間的條件當然比軍帳要好的多,兩個人都是會享受的人呢。

竇固果然很會裝,滿面笑容,好像是他立下了軍功一樣,離著老遠就跟耿秉、耿恭打招呼,金滿城的捷報已經送到了竇固軍中,這軍功有他一份,又不用他出力,多好的事情。

蘇安已經把車師後國的國王安得帶到了大營之中,對於投降的安得國王,竇固和劉張是好生安慰,他倆可都是皇親國戚,身份地位還在耿秉之上,讓安得國王受寵若驚。

所以還沒等耿秉他們回來,竇固就已經讓安得國王派出信使到車師前國去勸服他的大兒子,也就是車師前國的國王尉卑。

車師前國的國力、人口都與車師後國相當,除了已經被漢軍攻佔的柳中城和高昌壁,剩下的車師人多聚居在交河城。

交河城也是車師人的故都,自從遷徙到吐魯番地區之後,這裡一直都是車師人的國都。

竇固和劉張熱情的迎接耿氏兄弟回營,將匈奴俘虜關押起來,在城主府準備了酒宴,邀請了城中的漢人長老和安得國王參加,以示慶祝。

竇固表示,如果車師前國的國王尉卑識得大體,能夠主動投降,那麼此次西征就基本上大功告成,剩下的與烏孫聯絡的事宜,可以派個使者去完成就好了,大軍可以班師回朝了。

安得國王和漢人長老都有些擔心漢軍走後,一旦匈奴人重新回來怎麼辦?

竇固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他說他會向皇帝陛下提出建議,恢復西域都護府,並且在西域駐軍屯田,就算是匈奴人回來了也不怕他。

休整了一天之後,漢軍繼續開拔,向交河城進發,這一次竇固主動包攬了斥候的責任,劉張和耿恭覺得此次出征自己等人立下的軍功已經足夠,便不再與竇固計較。

交河城距離高昌壁同樣只有幾十裡路,即使是步兵前進緩慢,日落之前漢軍也已經到達交河城的城外,竇固在距離交河城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

竇固為了爭取車師前國的國王尉卑投降,並沒有立刻包圍交河城,而是按照兵書上所云,圍三缺一,包圍了東、西、南三面,只留下了北面。

一萬多漢軍扎下的營地,規模極大,而且漢軍的人數甚至比車師前國的人口都多,這仗還有什麼可打的。

見識到了漢軍浩大的陣勢,自己又連戰連敗,丟了兩座城池,再加上父王派來的信使,連有著天山天險保護的車師後國都被漢人收服了。

而且剛剛聽說,漢軍還偷襲了有匈奴人駐守的金滿城,將匈奴人的駐軍首領也生擒活捉了,尉卑真正體會到了漢軍可怕的戰鬥力。

他思慮再三,為了保全車師人的古都和城中百姓,尉卑國王最後還是決定向漢軍投降,他可不學老安得,他是親自出城向漢軍投降的。

這一次,竇固終於成為了受降漢軍的主將,他讓蘇安操辦了一場浩大的受降儀式,甚至修築了一個簡易的受降臺,大大的出了一次風頭。

收繳了車師軍隊的武器之後,竇固做主大方的施放了所有車師人的俘虜,只是將兩位國王留在漢軍的軍中,他已經以最高規格的八百裡加急,將勝利的訊息傳回洛陽,等候皇帝陛下的旨意。

漢軍大部留在交河城外休整,竇固則帶著一部分心腹部下,住進了車師前國的王宮,享受起了國王的待遇,劉張也接受了竇固的邀請,欣然加入。

只有耿秉和耿恭還留在城外的大營,不曾放鬆對部下的操練,漢軍也能嚴守軍紀,不騷擾當地百姓,只有竇固手下的羌胡騎兵才四處劫掠,軍紀鬆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