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此時當然早有察覺小表弟三郎的“遊手好閒”。

眼下大族子弟,一般五、六歲時便經親長啟蒙,雖然嫡宗子侄多數不會進讀“良萎不齊”族學,而由家中長輩抑或僚客中才學不俗者教導,甚至少數年紀小小便奉親朋家族之中“賢才”為師,或者遊學求教隱士大儒,然則到了柳三郎這樣年歲,又因父兼封爵實職,大多也都會進讀官學。

依柳姑丈爵品官位,三郎即便進不得國子監,也能在太學佔一席位,將來就算因為已得出身而不參科考,但有官學背/景,授職時也更加有利,比只有散階者更有機會獲得實職。

可三郎已然除服,眾位家長卻彷彿並沒想法送他入學,而是讓同樣“遊手好閒”的柳少卿督促管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十一娘心下早在猜疑,今日好容易得這機會,果斷抓緊就此展開探問。

柳蓁聽說弟弟受罰,卻彷彿並不怎麼焦急,倒像更多是因為好奇才去毬場一探,這時往大宅西北角行去,竟是不慌不忙,足夠十一娘打探隱情。

“原來阿耶竟是三哥老師?可阿耶為何不教姐姐們功課?”十一娘故作不明。

“叔父當年可是大名鼎鼎京都才子,三弟能得叔父教習指進已算慶幸,女子又不用科教入仕,哪好煩擾叔父?再者,教習咱們之幕師也為文士,經義釋解與詩詞歌賦皆都不俗。”

固然大周望族也甚重視女兒才華,然則自然不比男兒更重,換作普通世族,大多是由祖母或嫡母等女眷親長教導,好比柳家這般,單請幕師講解已不多見了,更何況被父祖等男性長輩教導學識,更是屈指可數。

“可我曾聽阿耶說過,他八歲即入官學,為何三哥已經十五,還沒入官學呢?”

諸如國子監等官學招生,歷來有年齡限制,規定為十四至十九,然當年柳少卿才名早動京都,又兼那時德宗與柳正關係不錯,是以才有了這個特例,柳少卿八歲即入國子監,十五便奪進士科狀頭。

可三郎不入官學卻不是因年齡限制,柳蓁覺得這問題要解釋起來本就十分復雜,更別說還得讓小堂妹明白其中意思,因此她略微猶豫了一下,只囫圇答道:“叔父當年因不享門蔭,需靠科舉得出身,三弟卻已得散階,不需再經科舉便得入仕資格。”

“可我也聽阿耶說過,雖有門蔭,但能協助聖人治理國政之賢臣,大多為科舉出身飽學之士,而京學士子相比鄉貢及州郡生員,更有望及第。”

倘若普通五歲稚子說出這番話來,柳蓁自然會覺得驚詫,然則她已經見識過這位小堂妹強記之能,又想到叔父性子不比父親肅厲,聽聞也極為憐愛小堂妹,往常閒話此類並不算奇異,故而就沒大驚小怪,只又沉吟了一陣,乾脆說道:“論理應當是如叔父所說,可眼下,官制卻又不是這般簡單,便連國子監、太學生員都有良萎不齊,與其讓三弟入京學,真莫如由叔父教授文史,再者將來……三弟也許會因爵家子弟授武職。”

話雖簡單,十一娘卻已經品度出不少隱情。

顯然,阿蓁一未嫁閨閣,對官制仕途不應有這許多認識,姑母已然故世,而放眼柳家,似乎也只有韋太夫人能有這見地分析。

這說明韋太夫人對眼前官制崩壞非但洞悉明了,甚至還對孫輩直言不諱,不送三郎入學非但不是出於忌備打壓,反而是另有規劃。

聽阿蓁之意,韋太夫人似乎有意讓三郎“從武”?

大周建國至今,國人雖重文武兼修,然則在盛世之治以後,幾代君主在國政大事上卻顯明重文輕武,武官無論權勢聲望相比文臣都有不如,當然,十一娘並不認為韋太夫人這是欲毀三郎前程——她從前便聽聞不少有識之士議論,異族復勢,邊患頻繁,而朝廷輕疏邊備不重軍事,長此以往,必有大禍!

更或許是,韋太夫人已經敏銳感覺到比異族邊患更加逼近的政治風險,而未雨綢繆。

“四姐懂得真多。”十一娘為了證實推斷,又再進一步試探。

看著小堂妹滿面“景仰”,柳蓁輕輕一笑,揉了揉十一娘的發頂:“我與你一般大時,可什麼都不懂……伊伊,你今後跟著祖母,可得懂事乖巧,能得祖母教導可不容易,你好生聽教,將來只會比我懂得更多。”

果然這些見知,都是來自韋太夫人。

姐妹兩這般一邊牽著手,一邊閒話,足有一刻餘才行到毬場,十一娘老遠就見一高一矮兩人,都扎著馬步,只三郎胳膊上還舉著把石鎖,蕭小九倒是手中空空,卻一副吹胡子瞪眼模樣,不知衝一旁僕從嚷嚷什麼。

“阿耶責罰三弟就罷了,如何連小九也一同受罰?”柳蓁這時倒驚訝得連連稱奇,拉著十一娘快走幾步,於是便聽見小九那話——

“讓提兩桶水來,怎麼半天不見人影,還不去摧摧!我說好要與三哥同甘共苦,怎能眼見三哥舉著石鎖,我卻這般輕閒?快去摧摧……十一妹怎麼來了?十一妹,快來我旁邊扎馬步,我教你習武。”

十一娘:……

蕭小九一張小臉已經被春陽曬出胭脂紅,汗珠也掛了整個腦門兒,見十一妹忽閃著兩隻黑眼盯著他瞧,卻不往這邊挪步,不滿起來,也顧不得與三郎“同甘共苦”了,就要上前拉她過去,卻因往常被一堆女眷寵縱過頭而失於鍛鍊,今日又的確半蹲得久了些,兩腿早已僵麻,冷不丁一動,竟支撐不住,整個人往前一栽,倒向柳蓁姐妹行了一個實足“大禮”。

慌得一邊僕從連忙上前扶人,柳蓁強忍笑意,不去看小九狼狽形容,只問自家阿弟:“今日究竟做了什麼錯事,竟惹得阿耶責罰?”

三郎原本還能支撐,雖不免汗溼額頭,倒還算“面不改色”,只經這一問,臉卻忽然通紅,乾脆避開目光,竟是悔愧得不敢與人直視形狀。

還是蕭小九,雖說才因站立不穩撲倒,這時只覺雙腿痠痛麻漲得不像自己身上長著,卻仍不願失了他“翩翩風度”,硬撐著站了起來沒賴在地上,只整個人幾乎掛靠在僕從胳膊彎,將今日前因後果一口氣說來,倒還條理分明。

原來,這位當日聽說賀十四郎見多識廣,又被蕭氏教育了一番要虛心上進,便打定主意要與賀十四郎結交,當面請教十一娘口述那兩古蹟出於何典,只他交待僕從一打聽,又聽說賀十四郎回京不久,就對平康裡一絕色佳人極為傾慕,時時攜同踏春賞花,泛舟曲江。卻不想前幾日,因為瑩陽真人得了李籬下相贈樊川別墅,賀湛迫不及待邀請幾位好友一同遊賞,自然有叩音相隨。

哪知樂極生悲,叩音因被籬下居古樸優雅景緻吸引,不慎失足墜水,虧得賀十四郎及時救起,卻因受驚太過,不慎嗆水傷肺,好幾日高熱不退,竟香消玉殞。

蕭小九聽聞賀十四郎為悼紅顏知己,作不少詩賦,連忙讓僕從打探謄寫來看,通讀下來,只覺新巧不俗,又感人肺腑。於是小九對賀十四郎更添景仰,遂起拜會之心,央了三郎兩日,今日總算說服三郎,帶他前往拜會賀湛。

十一娘聽到這裡,當然明白叩音為“死遁”,想來已經順利進入宮廷,只賀湛有意拖到如今,應當還是打算藉助瑩陽真人助力,為免叩音孤立無援,她不由得微微蹙眉,實為牽連真人而心有不安。

再又一想,十四郎自幼雖隨真人習讀經史,後來四處遊學,也仿過一些名士,更兼機緣巧合竟拜得隱士蔣渡餘為師,學識應當不差,不過那些年與他通訊,也明白他不善詩賦,最不耐煩“傷春悲秋”以詩詞寄情,這回竟能寫出連蕭小九這天才都稱讚不已的詩作?只怕是尋王七郎代筆,好讓世人盡信叩音紅顏薄命罷?

才想到這兒,又聽蕭小九振振有辭抒發不平:“可我與三哥剛到平康坊,迎面就遇世父,世父根本不聽我倆解釋,就厲責出口,非但拘了我倆回家,緊跟著又再體罰三哥,不就是出了趟門,未免讓人不服……可三哥既然認罰,我也懶得爭辯,但不能袖手旁觀,這事本是因我而起,我自當與三哥同甘共苦。”

十一娘頓覺哭笑不得,感情這毛孩子尚且不知平康裡是什麼地方,方才如此理直氣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