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克禮退下後,李曄繼續在御案後處理奏摺,李振沒有得到命令,只能一直在殿中趴著。從未時到黃昏,李曄沒有離開座位,李振也不曾動彈一下。

最後一片夕陽餘暉從殿前廣場移到宮牆的時候,李曄站起身。從李振身邊走過的時候,漠然吩咐對方起身跟隨。他來到殿外,邁步走下玉階,一路直行,走上皇城城樓。

皇城城牆很高,從這裡向南眺望,大半個長安城都能納在眼底。華燈初上,縱橫如棋盤的街坊人影幢幢。眼下的長安城已經沒有宵禁,繁華之地的熱鬧可以一直持續到深夜。

夜風習習,負手而立的李曄衣發輕卷,面上的肅殺慍色徐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幾分追憶:“朕剛剛繼承王爵,執掌安王府的時候,就在風雨橋遇到了你。彼時朕手中無權,身旁無人,卻要面對奸臣道門的敵視,是真正的逆境。

“從彼時起,你跟在朕身旁,為朕打理王府之事,出了許多良策。而後朕出鎮平盧、平定四方、征伐邊疆,你一直都是朕的肱骨。論功勞,文官中你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李振躬身站在李曄側後,一直低頭看著腳面。

聞言,他稍稍抬頭,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風雨橋偶遇陛下的時候,正是臣走投無路,就要露宿街頭之際。彼時雖然窮困潦倒,臣卻有一腔熱血,想要報效國家,改變大唐頹勢,為百姓......成為一代良臣,青史留名。”

李曄沒有回頭,望著燈火漸漸輝煌的長安城,語調沉緩:“朕一直以為,你和崔克禮會是朕的房、杜,你們也一直做得很好,為此,朕從來不吝嗇對你們的獎賞。卻沒想到,曾經為民請命、為國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最終竟然倒在了富貴之鄉里!”

李振俯首無言。

半響,見李曄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李振苦澀道:“這天下的有志之士,心憂家國,多是在還未掌權之時。一朝大權在手,面對金山銀山,又有幾人能夠初心不改?個人如此,群體更是如此。

“說到底,天下的有志之士是一樣的,天下的權貴也是一樣的。當有志之士的身份,變成了國家權貴,面目自然也會改變。這是規律,誰也無法違背。

“臣也曾艱苦奮鬥,臣也曾為這個國家立下不小功勳,臣也喜歡拿著這份功績說事......但事實就是,歷史並不代表現在,臣現在墮落了,便是真的墮落了,罪責無法遮掩。”

說完這些,李振俯身下拜,“艱難困苦,臣走過來了,刀山火海,沒有讓臣改變心志,臣也曾以為這世上,不會有什麼能改變臣。但臣現在明白,論改變人的力量,權勢富貴要比艱難困苦強太多。

“臣有負陛下信任,願意承擔罪責,請陛下責罰!”

李曄沒有回應李振要求責罰的請求。

他兩世為人,經歷過的事情非常人可比,多種多樣的見識,讓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加深刻。對李振的經歷,他其實很能理解,對李振嘴中關於一群人改變的論斷,他也認同。

但這並不意味著,李曄就能原諒李振。

李振錯了,李曄可以原諒

,他自己錯了,誰能來原諒?

“太宗說,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倒是覺得,這句話裡的‘君’換成‘朝廷’更恰當一些。朕斬了開封刺史,處置了戶部尚書,你可能覺得朕已經做得夠狠。但朕告訴你,這只能平息一時民憤,要讓國家長治久安,再無權貴侵奪百姓財富之事,這還遠遠不夠。

“物價陡然大幅上漲,百姓日子過不下去,就算大唐皇朝建立再多功業,也是鏡中花水中月。當百姓的衣食住行無法被保障時,誰還能要求他們去感受大唐榮耀?

“若是以前,土地兼併也就兼併了,百姓雖然怨忿,也無力反抗官府,不過上兩三百年,情況嚴重不到皇朝覆滅的程度。

“但現如今的大唐不同,修士多如牛毛,百姓手裡掌握了武力,擁有了制衡朝廷的力量,朝廷若是不把他們當人,他們就會立馬起來反抗!開封城的事,就是明證。”

說到這裡, 李曄目光又逐漸銳利,他回頭看向李振,“如果這天下的人都是書生懦夫,手無縛雞之力,就算心中不滿,也不敢對抗官府,頂多耍耍嘴皮子。

“但唐人勇武奮發,不是這樣的軟腳蝦!修行就相當於他們胸懷的利器,有了這件利器,遇到不平事不公待遇,在血氣之勇的激發下,他們很容易就會拔刀而起!

“你也不想想,若是物價上漲,蔓延到全國,一旦百姓起來舉事,朕該當如何?朕也恐懼,非常恐懼!因為這份恐懼,所以朕敬畏百姓,因為敬畏百姓,所以朕不敢讓百姓遭受不公!”

李振震驚抬頭,愕然的看著李曄,訥訥道:“陛下修為無雙,麾下還有仙人大軍,何懼百姓鬧事?有亂民,鎮壓就是,殺掉一批,餘者自然畏懼。”

李曄冷笑一聲:“那樣的大唐,還是盛世大唐,還能統一天下,讓四海臣服,長安萬年嗎?”

李振臉色陣陣發白,張了好幾回嘴,“可,陛下,普修煉功法,讓百姓掌握武力,是陛下執意推行的國策,現在......現在豈不是......”

“自食其果?”

李振不敢說是,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李曄看了李振兩眼,失望的搖了搖頭,“李振,你根本就不明白,這,才是朕想要的結果。讓百姓擁有制約皇帝的能力,才會讓皇帝敬畏百姓,才不能禍害百姓。讓朝廷敬畏百姓,國策國政才會對百姓有利。

“這,才是一份完整的社會契約。

“在這樣的皇朝裡,官員才是為民謀福的官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貴。在這樣的皇朝裡,百姓自然就會擁護朝廷,兩者攜手並進,皇朝才能獲得真正的強大,並且長久強大下去。這才能避免每過幾百年,國家就要改朝換代的死循環。

“朕要的,是大唐永久強盛,這個道理,你難道真的不懂?”

李振呆呆跪立著,張嘴無言。

李曄回過身,繼續面向長安市井,安靜遙望他的帝國與子民。

說到底,他的修為來自於百姓效忠,如果朝廷失去了民心,百姓氣運之力消散,他的修為就會不復存在。到了那時,他將

一無所有,成為草芥。

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得不認真仔細的思考,如何讓大唐一直保持強盛,讓權貴規範自己的行為,不能去壓榨侵奪百姓的財富,讓天下擺脫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怪圈,達到真正的政通人和、昌盛不衰。

龍氣決定李曄修煉帝道,帝道讓他必須治理好大唐。

古人說,治國先治吏。只要官員規矩,天下自然太平,究其根本,是權力需要得到約束。在李曄看來,治吏不能靠皇帝,得靠百姓。讓百姓擁有約束官員的力量,擁有監察官員的思想。

也就是開民智,同時讓百姓擁有武力。這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後續的上層建築——種種措施、律法、機構,就會自然而然形成。

站了一會兒,李曄打算回宮。

在他將要轉身的時候,他聽到李振悲慟的哭音:“陛下,是臣無能無才,荼毒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妨害了陛下的治國大事,臣罪該萬死!”

話音方落,一聲氣爆傳來,隨後便是一句語調高亢、蒼涼的呼喊:“陛下萬年,大唐萬年!”

李曄轉過身,看到李振的手從血淋淋的額頭耷拉下來,屍體軟綿綿倒在了地上。

是日,大唐宰相李振,自盡於皇城城樓。而這時,開封刺史的人頭,還懸掛在城門上。

凝視李振雙目未閉的屍體良久,李曄蹲下身,為他合上眼簾,嘆息道:“抑制權貴,創立規矩,必須在類似開朝立國之時。時間長了,權貴階層勢力龐大起來,君王再想有所改變,也是無能為力。所以朕,必須下狠手,你,也必須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站起身,李曄揮手招來記載起居注的官員,對他道:“宰相李振,畏懼自殺,朕念其多年功勳,免誅連。”

......

天授九年秋,西征大軍凱旋。

加上天授七年征服的天竺,至此,大唐皇朝基本完成此界一統。

是日,李曄在灞橋之畔為西征將士敘功。長安城萬人空巷,無數人前往城外觀禮。李曄冊封上官傾城為齊王,遍賞三軍,敕令下達之際,無論是西征將士,還是長安百姓,皆山呼陛下萬年,大唐萬年。

“大唐是真的要延續萬年了啊!”站在百官首位的崔克禮,感受到大唐軍民氣衝斗牛的豪勇,心潮澎湃之下不禁感慨萬分。

他知道天外形勢,還親自處理了開封之事,很清楚大唐在李曄手下,統一此界意味著什麼。

李曄檢閱西征大軍完畢,正要離開之時,晴朗的天空忽然風起雲湧、電閃雷鳴。轉眼間,便有兩個兩個深不見底的巨大漩渦,如天眼一般浮現在長空。

須臾,在大唐軍民仰望的視線中,兩座龐然大物從漩渦中現出身形,像是從另一個空間跳躍出來的一樣。

那是兩艘星艦。

一艘長似巨蛇,艦體上鐫刻著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女媧!

另一艘巍峨如城,艦體上同樣有兩個白光閃閃的大字:盤古!

————

本卷《大唐》完。

下一卷:終卷——《文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