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弘治皇帝的一句話,何瑾面露微笑,並未開口說些什麼。

三位內閣大學士蹙眉一想,頃刻間也明白了什麼:當明君沒有辦成事兒,反而當昏君辦成了,簡直就是一種諷刺。

尤其那些官員,還都是秉承孔孟之道的聖人子弟

這時候,兩盤葷菜已由宮娥端了上來。何瑾當下也不客氣,直接狼吞虎嚥起來。

可弘治皇帝吃飯的速度,卻眼見地越來越慢,最後還是忍不住開口道:“潤德,孔孟聖學乃禮法根本,大明又以禮法治天下。莫非,你對此也有不同見解?”

剛說完這話,弘治皇帝自己就苦笑了起來:自己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會向他問出這等問題?

縱然這小子聰慧機巧,然區區一介秀才功名,至多只讀過四書五經,會填詞制藝而已。而治國這等話題,就算飽讀詩書和久歷宦海的碩儒能臣,亦然只有幾分的心得,他這十五歲少年又能說得出什麼?

可想不到何瑾聽了這話,卻根本連思考都沒思考,便開口回道:“陛下,用禮法教化百姓,臣一點都不覺得有錯。畢竟泱泱大國,千萬人丁,百姓總得知禮守法,家國才能大定,也才會生髮璀璨的華夏文明。”

“只不過,倘若只用禮法來治國,未免就太狹隘了一些。陛下執掌天下十四載,想必也看出治國平天下,是一項何等龐大而精密的工程。單拿聖人教化來生搬硬套,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說到這裡的時候,脾氣暴躁的劉健就想開口反駁。可弘治皇帝卻面色凝重起來,當即示意劉健不準打斷。

然後就是一邊吃得滿嘴是油的何瑾,一邊繼續跟嘮家常一樣言道:“就比如今日,大明跟蒙郭勒津部落結盟一事。陛下覺得鴻臚寺和禮部的官員,有幾個是知曉蒙古習俗禮節的?有幾個是會蒙語的?”

“還有接下來的通貢互市,戶部那裡多少官員知曉,蒙古那裡最需要什麼物資商品?多少官員懂經濟貿易,多少官員能拿出一份切實可行方案?”

說到這裡,何瑾忽然也沒胃口了,怏怏言道:“臣毫不懷疑,大明官員人人都精通聖人之道,能夠極廣大而盡精微,甚至,他們還可能充滿了為國為民的獻身精神。”

“哼,這可不盡然。”

弘治皇帝此時忍不住插了一句。隨後看到何瑾那幽怨的神色,不由蹙眉一擺手,道:“行,你接著說”

“臣只是覺得,很多光懂孔孟之道的大明官員,在處理實務中,幾乎跟蒙古那些不習文字的牧民一樣,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或借用其他的人生經驗來慢慢學習。”

“如此一來,大明專業化的人才就實在太少了。整個王朝文化太過單一,萬馬齊喑,社會停滯不前。”

“如你所言,孔孟聖人之道,難道就不重要了?我大明科舉取士,只取用了一些誇誇其談之輩?”弘治皇帝略思片刻,開口問道。

何瑾當時就一擺手,道:“咋可能那樣兒?臣可從來不主張反孔孟聖人之道,畢竟這是咱老祖宗傳流下來的精髓,是聖賢總結歸納的人生道理。”

“至於科舉取士,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天下讀書人辣麼多,考試總得有個標準答案吧?八股取士就是讓士子將聖人之道學透了,然後再用標準格式闡述自己的見解。這樣一來,高低優劣才能見分曉。”

聽到這裡,弘治皇帝臉色才舒緩了不少。但同時,又不由升起幾分困惑:那你小子說了這麼多,到底又說了個啥?

“臣的意思,是想說咱大明要開放,要包容,要oen呃,就是兼容幷蓄的意思。科舉取士的確能選出人尖子,但同時也可能選出讀書讀傻的呆子,和只認死理兒的一根筋。”

“至於那些通算學、懂雜學,會其他學科的人才,朝廷也需重視培養起來,給予人家發揮的舞臺。如此大明方可百花齊放,各行各業的精英都齊心為國效力,華夏文明才會更加輝煌燦然。”

弘治皇帝這才微微點頭,明了道:“這建言提議朕記下了。聖學為主、雜學為輔,似乎也有那麼幾分道理。”

何瑾這就走出案桌,向著弘治皇帝一拜,道:“吾皇聖明!如此胸襟氣度,直追三皇五帝,功蓋千秋。臣有幸在陛下一朝,真乃三生有幸,每每想到此處,臣不禁潸然淚下,感恩不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番肉麻的馬屁,當然還是習慣所致。

不過,這次裡面的確有幾分真感情的:畢竟弘治皇帝是位包容寬仁的皇帝,思想也算得上開明。

若這番話落在朱元璋耳朵裡,何瑾保證朱元璋立時會剁了他:俺老朱殫精竭慮,規定科舉考試只能作八股文,不許有自己的見解。不就是怕那些不安分的士子弄出異端邪說來,擾亂人們的思想?

你小子竟然還異想天開地要開放,要包容,要oen嫌自己命太長了吧?

可說完這一番臭不要臉的話,何瑾就等著弘治皇帝讓他起身。但等了半天,都沒聽到什麼動靜。

微微抬頭一看,他頓時就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原來人家弘治皇帝和三位內閣大學士,對此表示已經麻木了。好像自己一磕頭的時候,人家就扒拉著碗繼續吃飯了。

然後,何瑾也不敢起來啊。

沒辦法,只能故意‘咕咚’咽了一口口水後,才引得弘治皇帝瞟了一眼,道:“當佞臣好玩兒嗎?”

“不怎麼好玩”

“那還不趕緊去吃飯,吃完後再商議通貢互市,究竟如何弄出個章程。”

“哦,謝陛下。”

言罷,暖閣裡就再無言語聲,何瑾更是吃得格外香甜:他當然知道單憑自己的一番話,一時難以改變整個大明遲暮的風氣。

不過,就如之前的專利權一樣,只要先在權力頂峰播下一顆種子,總有生根發芽、破土而出的一天。

更何況,老的不行還有小的。那位未來的天子朱厚照,可比弘治大叔好忽悠多了

很快,眾人便用完了午膳。

弘治皇帝漱漱口、擦擦嘴後,便抬頭看向眾人,問道:“通貢互市一事,諸卿可有何章程?”

這時候,李東陽便打算開口,何瑾卻忽然開始搶答:“陛下,微臣不才,想起宋與遼榷場互市之舉,正與今日之事相似,可拿來借鑑一番。”

饒是李東陽胸有城府,臉色也有些黑:畢竟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一次成功商貿往來,就是澶淵之盟後的互市,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這個。

弘治皇帝似乎也早有所料,點頭道:“不錯,可有何要點?”

謝遷學問淵博、冠博古今,對此自然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可就在他剛張開嘴,便聽何瑾言道:“互市榷場當受朝廷官府管制;設立專官稽查貨物,徵收商稅;交易雙方須由官牙人從中斡旋,不許直接接觸;最後就是要堅決打擊,走私販賣軍器之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謝遷氣得連鬍子都揪下了幾根,恨恨地看向何瑾:小子,剛才吃的是飯,可沒讓你吃錯藥啊!

弘治皇帝卻很滿意,又微微點頭道:“言之有理,可還有其他補充?”

劉健就先扭頭兒看了一眼何瑾,見這小子沒打算搶答的意思後,才舔了舔嘴唇。

然而,就在想好的話就要出口時,何瑾又一下作妖了,忽然開口道:“陛下,微臣忽然又想到了一些”

說著,他還傲嬌地看了一眼三位大學士:哼,現在知道被人搶戲,還沒人管,是個什麼滋味了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