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豪傑歸附

待水賊都退走後,李慶觀察了一會,才知道原來竟是糜貹殺了敵方賊首“獨眼蛇”王霸,一舉扭轉了局勢。

李慶忙讓人將糜貹迎上船來,驚喜萬分的道

“糜兄弟,你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糜貹道“我得了這柄師傳的開山大斧後,正想前來向您說聲感謝,半路上意外的聽人議論要來這羊角灘劫財,所以偷偷摸了上島,以解除恩公的危急。”

李慶聽糜貹的話裡間已是頗有追隨之意,心裡就更是歡喜了。

糜貹看了看那“獨眼蛇”王霸的半邊腦袋,向李慶問道“恩公,這人的屍首該如何處理”

不待李慶回答,那船家便走了出來,一臉不在乎的道

“這種人揹負了不知多少人命,天庭不理,地府不收,就地沉入河中就是,好漢放心,我自會讓人料理乾淨。”

糜貹聽後,巴不得如此,便隨他去了。

就在船家帶著人料理屍體,擦拭血跡,填補船隻漏洞的時候,李慶去便抽空先看了看潘金蓮她們,

閻婆惜仍沒搞清楚是什麼狀況,睜大雙眼看著李慶道

“官人,那些賊人這就被趕跑啦”

也不怪她會如此疑惑,從四周發出陣陣喊殺聲到恢復平靜,也就只過去了一小會而已。

雖然閻婆惜對李慶很有信心,卻也沒料到他會這麼快將敵人趕跑。

李慶笑著道“已經沒事了,你們在這安心待著,船隻很快就能繼續啟程。”

如此又過了一會後,血跡、屍首也料理乾淨,河道裡的橫木已被人拉開了,船隻上不大的漏洞也已填補好,

大船於是繼續順流而下,頃刻間便遠離了這令無數人膽寒的羊角灘

一處較為安靜的雅間內,李慶正與糜貹推杯換盞,互相閒聊。

能將糜貹這麼一員猛人收為護衛,李慶此時的心情自是十分暢快,

以後有了他跟焦挺兩個護著自己,應該可以少些提心吊膽了

閒聊了一會後,李慶忽然問糜貹道

“糜兄弟,你可知你們那房州地界有個叫王慶的”

糜貹頗為吃驚的看著李慶,

“此地距離房州何止千里,大官人是如何知道王慶那廝的”

李慶道“我家裡還有位姓孟的三娘子,他前夫就是去房州販布時死的,聽說就是這王慶手下做的,故而有所瞭解,但卻不甚清楚。”

李慶這話並非胡扯,

因為孟玉樓前夫楊宗錫雖然都說死在了外邊,但畢竟沒有屍首和骨灰回來,所以李慶心裡仍有些不安心,偷偷找人打聽了許久,才知道他確實是在房州遇了害。

糜貹聽後便再沒疑惑,說道

“王慶那廝以前是東京城裡的一家富戶,後來犯了什麼事,被發配到了淮西地界,接著又逃到了房山去,強佔了那裡的寨子落草為寇,也有七八百號人,四處打家劫舍,

他那裡的一個軍師頭領,叫做金劍先生李助的,還曾邀請過我上山去,但我那時正湊了本錢打算跟人做買賣,哪去理會他就一口拒絕了。”

糜貹看了看李慶,有些憂慮的問道

“大官人可是想找王慶那廝報仇”

李慶搖了搖頭,

“這裡離房州山長水遠的,我可沒那心思去尋他晦氣。”

楊宗錫不過是孟玉樓前夫而已,跟李慶的關係能有多大,肯定犯不著千里迢迢跑去幫他報仇。

糜貹聽後,這才大松了一口氣,

“大官人不知,那王慶與李助等人自從霸佔了房山寨後,便時刻招兵買馬,我離家已兩年多了,現在他們還不知壯大到了什麼程度,著實是不好惹。”

李慶當然知道這點,按他推算,那王慶、李助等人如今或許已開始攻佔州縣了,正在急速的發展壯大中。

李慶向糜貹笑道“若不是遇到我,你以後回了房州會不會上那房山寨當強人”

糜貹聽後頓時無言以對,沉默了許久才嘆聲道

“不瞞大官人,若我是個沒什麼本事的人也就算了,就這麼靜靜等著老死也沒什麼,

奈何跟師傅學了一身武藝,卻毫無用處,沒出晉升,白白活了二十七八歲,心裡常不是滋味,總想著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就算是死也值得了,

若沒遇著大官人,又回了房州,我還真有可能去投了王慶那廝,總該能快意些。”

李慶本是隨口一說,沒想到卻勾出了糜貹這一番頗有分量的心底話來,頓時愣在了那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武周朝文風十分鼎盛,讀書人能透過科舉取得晉升之資,就算不能金榜題名,當個秀才舉人後,也有大把的好處。

但學武的人,前途就窄了許多,地方軍官腐敗異常,進去了便永無出頭之日,東京的禁軍多年不打仗,也沒好到哪去,

數來數去,也就西北之地那些常年與党項人交戰的軍隊裡能混出頭,

像糜貹這種有著一身毫無疑問,卻沒有晉升突厥的武夫,天下何其的多,難道都要擠在一個西北軍裡

而且可能由於這武周朝的太祖是透過篡權起家的,所以一直害怕別的武將也有樣學樣的奪了他的權位,故而在一統天下後,就開始大幅削減武將的權力與地位,

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武官見了文官天然就矮了一等,二品的武官得朝五品的文官行禮,就算好不容易混出頭了,也差文人的待遇太多。

因著糜貹的一席話,李慶一時間竟在腦海裡想了許多許多的事

船隻自從過了羊角灘後,便順暢無比,再也沒遇到想要劫財的人,

就算偶爾有幾個眼神中流露出貪婪之意的人,在看到李慶身邊的焦挺與糜貹這兩個猛人後,也都瞬間打消了一切的念頭。

大船分別從博州、高唐州、凌州等地經過,一路無話,幾天後便終於停靠在了滄州地界。

李慶一行於是從這裡棄了船改走旱路,一直向北而行,直往那“假薊州”而去。

李慶滿心祈禱著那潘巧雲就在這“假薊州”,不然若真要去遼國,這旅途就不知該幾時才能結束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