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是欠抽。”

下午寶玉騎馬出城時,心裡如是想著。

當他打了倚老賣老的李嬤嬤一巴掌時,整個怡紅院的人都驚呆!

因這時講究孝道的緣故,李嬤嬤又曾是賈寶玉的奶媽,現在年紀大了,所有人都讓著她幾分。

以前別看賈寶玉對李嬤嬤恨得咬牙切齒,但最後卻只能攆走一個丫頭茜雪洩憤,而奈何不了李嬤嬤半分。

因著這個緣故,李嬤嬤近來自認為完全拿捏住了賈寶玉,已是頗為得寸進尺了,

甚至時不時的她也要有事沒事都當眾頂撞一下賈寶玉,以此來向別的下人顯示一下她的“權威”。

但是誰也沒想到,今天這李嬤嬤卻踢到鐵板上了。

當寶玉騎馬出了怡紅院後,李嬤嬤終於回過神來,苦鬧起來,罵罵咧咧的直接跑去了賈母跟前告狀了。

賈母聽後,卻沒有多說一句話,讓幾個婆子直接把李嬤嬤關了起來。

李嬤嬤見此,一顆心瞬間沉到了谷底……

寶玉今天第二次出城,只帶了茗煙一個,讓他也騎了馬,上了官道後便一路疾奔,

走了有一個多時辰後,茗煙卻有些吃不消了,大聲叫道:

“二爺,且停下歇歇吧!”

寶玉勒馬停了下來,對茗煙道:

“你該錘鍊身體了,若不然以後便不用再跟我了。”

別看茗煙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其實背地裡不知勾搭上了多少個丫鬟,

反正賈寶玉就曾親眼撞見過茗煙“按著一個女孩子,也幹那警幻所訓之事……”

茗煙此時聽了寶玉的告誡後,心裡瞬間為之一頓,

他之所以能在賈府的眾小廝中脫穎而出,被別的丫鬟高看一等,便是因為他乃賈寶玉的貼身小廝。

若是沒了這身份,那他什麼都不是,又有哪個丫鬟還會對他青眼相看?

茗煙當下叫苦道:

“二爺,咱也不懂得如何錘鍊身子骨,若是胡亂練的話,一不小心練岔了,那可就慘嘍!”

寶玉滿不在意的道:

“以後你跟著我練就是了。”

茗煙更家的叫苦不迭了:“二爺,你也沒找師傅練過啊……”

寶玉猛的拍了他的後腦勺一下,“廢話這麼多做什麼?”

……

馬匹又疾馳了一個多時辰後,來到一處所在,地名叫墜雁陂,附近有個村子,主要有王、張、馬三家姓氏。

寶玉勒馬觀看時,見那墜雁村背靠著高高的山坡,前邊河流交叉,旱地與水田各有一半,

“二爺,似乎有些不對勁!”

茗煙忽然顫顫的說了一句。

寶玉環視了四周一圈,見道路的前後兩邊,已不知幾時多了兩波莊稼漢,個個臉色不善,手上拿著鋤頭、鐮刀,慢慢靠了過來。

他不由的笑了笑,沒想到這地方,還真是“民風淳樸”啊!

他心裡一點都不慌,將手伸進了囊袋中去,暗捻石子,準備開打,。

茗煙則嚇得瑟瑟發抖,後悔跟著寶玉一起來這裡了。

就在這時,墜雁村方向忽地衝來了四五十號農夫,一路大聲的叫喊著,

想要襲擊寶玉跟茗煙的那些人見此,瞬間便一鬨而散了。

寶玉跟茗煙被這情形弄得都有些迷糊了,

難道剛才打算襲擊他們的人,並非墜雁村的村民?

“小祖宗,您沒事吧!”

更令人驚奇的是,過來救援的那幫村民中,衝在最前頭的一個竟是個滿頭銀髮卻精神抖擻的老婆婆。

“姥姥!”

寶玉下馬後迎了過去。

原來,這位老婆婆不是別個,乃至今已兩進大觀園的劉姥姥。

而這個墜雁村也正是劉姥姥與她女兒和女婿王狗兒所在的村落。

王狗兒乃本地人氏,祖府曾作過小小的一個京官,昔年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

那時只有王夫人之大兄、鳳姐之父與王夫人隨在京的,知有此一門連宗之族,餘者皆不認識。

目現在王狗兒之祖早已身故,他只有一個兒子,名喚王成,因家業蕭條,故而搬出城外到了原鄉墜雁村居住。

王成亦已因病去世幾年,也是只留有王狗兒一個兒子,

狗兒亦生一子,小名板兒,嫡妻劉氏,又了生一女,名喚青兒。

一家四口,現在以務農為業,已非官宦之家。

因狗兒白日間又作些生計,劉氏又要提水、舂米等家務,板、青兄妹兩個無人看管,狗兒遂將岳母劉姥姥接來一處過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來因有一年生活艱難,眼看天氣日漸寒冷,冬事又未曾備全,也不知能否熬得過去,因此狗兒整日為此煩惱。

劉姥姥便自告奮勇,提議前去與賈家攀親戚,“要是他們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

狗兒本對這事沒抱什麼希望,姑且讓劉姥姥一試,誰知還真的成了。

劉姥姥總共去了兩次賈府,所獲甚豐,

特別是第二次,離開時不僅得了幾十兩銀子,還得了許多貴重的衣物與各種物件。

因此,現在狗兒家已是這墜雁村頭一等的富裕人家了。

這時,劉姥姥已引著王狗兒來見,長得甚是雄壯,一看就是有兩膀子力氣的。

狗兒在寶玉面前,顯得頗為拘謹,其餘的人在得知他的身份後,也是顯得戰戰兢兢的。

這也不奇怪,他們都是普通的農夫,寶玉卻是豪門公子,如若雲泥之別的階層,足以讓他們產生畏懼心理。

不過……

寶玉又問起了剛才打算襲擊他的那幫人是什麼來歷,

劉姥姥道:“都是些墜雁谷的‘野民’,那幫人無法無天慣了的,常來這官道附近打牙祭,專搶你這種勢單力薄的富家子弟。”

原來,在翻過墜雁村背後的山坡後,有一處山谷名為墜雁谷,谷內藏了一些逃荒到那裡後,開墾荒地為生的人,

因他們沒有民籍,因此被稱為“野民”,常會哄搶路人的錢財。

又因他們一般不傷人性命,被搶的人非富即貴,也羞於向別人說起,倒是一直沒官府理會。

說話間,劉姥姥、狗兒已將寶玉迎進了墜雁村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