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其實已經知道宮門外定已是佈下了天羅地網,他身份如此矚目,如何逃脫得了?

與其出去受李慶之辱,還不如死在這紫薇殿來得暢快,至少能保留體面。

就在眾人正拉扯時,外邊又傳來了陣陣甲戈之聲,

宋江知道是齊軍已經到了,慘然笑道:

“盧兄弟,你何必再來護我?

當年是我與軍師精心設計害得你家破人亡的,否則你在梁山待了一兩個月,大名府那邊如何會這麼快得知,還有傳言說你投靠了我們?”

盧俊義、燕青聽後,都怔了一下。

此事他們一直都以為是那管家與賈氏謀劃的,未曾想到真正的幕後黑手竟是宋江跟吳用。

盧俊義神情一陣恍惚,鬆開了宋江的手後,跌跌撞撞的奔出了紫薇殿,很快便被齊軍生擒了。

而生擒他的主將,剛巧便是史文恭。

當年在曾頭市時,盧俊義曾生擒過史文恭,現在雙方卻對換了身份,讓人不由的感嘆,真是天道好迴圈……

李逵望了望外邊黑壓壓的齊軍,依舊想要護著宋江殺出重圍去,

宋江默默的走到了桌案邊,斟了兩杯酒,自飲一杯後,把另外的一杯給了李逵:

“好,兄弟既然如此豪氣,哥哥便為你壯行!”

李逵見宋江終於改變了心意,不由的大喜,咕嚕咕嚕的將酒一飲而盡。

他抄起一雙板斧,正要衝殺出去時,忽然腳步一滯,一陣頭昏目眩,渾身沒了力氣,

一雙板斧,哐當的掉落在了地上。

李逵吐出一口鮮血後,轉過身來,見到宋江也已是面如死灰,這才明白他是吃了毒酒。

“哥哥,為何要這樣?”

宋江笑道:“與其讓你去外邊送死,不如隨我一起走罷,黃泉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這話說完後,宋江已是氣若游絲,沒過多久,李逵也倒在了地上,抽搐個不停,顯得極其痛苦。

又過了一會,史文恭領兵衝上了閣樓來,卻見宋江、李逵兩個都沒了鼻息,已是死絕了。

一旁的戴宗跪地投降,只希望史文恭能留宋江、李逵二人一個全屍。

史文恭卻義正言辭道:

“宋江、李逵作惡多端,頭顱必須懸掛城門口三天,方可收殮入棺!”

戴宗無奈,只得退到了一邊,默默的看著史文恭將宋、李二人的頭顱砍下,傳遍各城。

宋江入主東京城這段時間,由於治理不當,不知餓死了多少百姓,

現在聽聞他終於死了後,家家戶戶都放棄了炮仗慶賀這一喜事。

那些梁軍的降將,看到這一幕後,方知他們竟是如此受百姓深痛惡絕。

在宋江、李逵的頭顱懸掛三城門不久,吳用也被齊軍擒獲了,

內城被破時,吳用正在他那丞相府中休息,連衣服都來不及穿,便奔出了房間,

但吳用還來不及離開丞相府,前後兩處大門便被齊軍給堵住了,

他只好找著了後院中的一處狗洞,想從那裡鑽出去。

悲劇的是吳用養尊處優已久,天天山珍海味的,身子已然發福,腰外太大了,一時卡在狗洞中,進,進不得,退也退不出去。

其實臘月時節,又正值黎明前夕,天寒地凍的,吳用只披了一間單衣,光著腚,卡在狗洞裡,那滋味真是比死還難受。

當齊軍搜尋到他,把吳用從狗洞裡拽了出來時,他已是被活活的凍死了,幾乎快成了冰雕。

於是吳用的頭顱也被齊軍砍下,與宋江一道掛在了城門上。

其餘的梁軍將帥,也是死的死,降的降,唯獨逃走了公孫勝與武松兩個重要人物。

武松是讓家僕給他剃了個光頭,扮作和尚後混入人群之中逃生的,

而公孫勝卻誰也不知他是如何逃脫的,來無影、去無蹤,“入雲龍”之名果然是名不虛傳。

至此,攪動了整個中原,對天下局勢造成了極深遠影響的宋江勢力,終於是宣告了真正的覆滅。

此人與李慶爭鬥了多年,最終還是李慶笑到了最後。

在西京洛陽的趙佶,在聽聞李慶收復了東京的訊息後,也大為欣喜,

因為與宋江不同,李慶至今仍在掛著齊州節度使、齊國公的名號,都是朝廷敕封他的。

這讓趙佶在心裡升起了一絲僥倖,於是派了人前去東京,封他為東平郡王,然後希望李慶能讓出東京給朝廷。

李慶卻滿臉不屑,直接將那敕封的詔書扔進火堆裡燒掉了。

入主中原後,李慶的實力其實已經隱然成了天下間最為強勁的割據勢力,無需再披著朝廷的破虎皮來行事了!

李慶於是讓文士寫了篇《討趙佶檄》,歷數趙佶的十大罪狀,然後讓楊志統兵兩萬,殺入了鄭州境內。

李慶這《討趙佶檄》一出,真是驚呆了世人,

一直以來,李慶對朝廷的態度其實還算過得去,至少維持著表面上的平和。

誰想一朝入主中原,立即就露出了他的鋒芒來。

不過與宋江弒君後天下人的反應不同,新帝趙桓未有大錯,又繼位不久,他被宋江殺死後,世人都哀其遭遇,

但這趙佶卻罪行滔天,十大罪狀如何能說得盡?

單是花石綱一時,就不知毀去了江南多少無辜百姓的性命。

所以當李慶嚴詞拒絕了趙佶的敕封,讓部下殺入鄭州時,受到的指責其實並沒有多少。

這時,許貫中、朱武、秦明、縻貹等文武大臣,都向李慶勸進,要他登基稱帝。

李慶沒有接受,向眾人道:

“天下未平,燕雲十六州未收復,吾何德何能敢稱帝?”

眾人見李慶言詞甚是真切,不似假意推脫,只好退而求其次,勸他稱王。

李慶對此卻接受了,他現在畢竟都已入主中原了,還用著朝廷封他的國公名號,確實不太合適。

於是在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東京城外搭建起了高臺,李慶濃重祭天,然後“上承天意”,自封為齊王。

麾下文武大臣,都各有封賞。

只不過李慶都沒有登基稱帝,各人的封賞也不會太厚,都憋足了勁,要在接下來的時間了賺足戰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