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齊軍的陣中與陣前塵土漫天,打破了半天的安靜,伴隨著低沉的步鼓聲,無數的馬蹄踩踏,地面為之輕微顫動。

有的騎兵發出叱喝,催馬向前;有的騎兵臨戰熱血,揮刀怪叫;

有的戰馬久經沙場發出興奮的嘶鳴聲;也有的戰馬初上戰場打出不安的響鼻。

種種聲音,千般舉止;熱鬧沸騰,人喊馬嘶……

“傳令,命長槍手支槍;弩手上箭。”

此時傳到命令的,是齊軍的前軍主將史文恭,

長槍手的槍與普通的“七尺長槍”不同,都很長,長的快兩丈,短的也有一丈多,

這種槍,是專門訓練來對付騎兵衝鋒的,槍桿也是由宿鋼打造,士兵個個膂力驚人,

聽了“支槍”的命令,這些士兵分別按照次序把長槍架在了前頭士卒的肩上,最前邊的一隊則將之插入盾牌的“槍眼”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成百上千的長槍,同一時間斜斜豎起;槍長皆在丈餘外,排列如林。

“報!賊騎距我陣前不足三百五十步。”

“命弩手放箭;弓手取矢。”

李慶軍中用弩多為“神臂弩”,長三尺二寸,弦長二尺五寸,乃是傳自武周朝廷,是一種“蹶張弩”。

所謂“蹶張弩”,即用腳來上弩或在膝蓋上上弩,前者是“強弩”,力量較大、射程較遠;後者為“弱弩”,力量較小,射程較遠。

神臂弩“以鐙距地而張之”,是一種“強弩”,射程可達三百餘步,“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箭”。

三百四十餘步就是五六百米,而且在這段距離外還能“入榆木半箭”,威力是非常大的。

弩手放箭,沒有把弩箭一次就放完,而是分成幾隊,接替射擊。

“神臂弩”是一種“偏架弩”,長有三尺多,橫著發射不太方便,可以豎起來向上形成一個角度,然後發放。

隨著的一聲令下,如雨的弩箭離弦急出,飛向半空,又相繼落入數百步外的契丹騎隊裡。

衝在前頭的契丹騎兵,瞬間倒下了一大片人馬,

“報!賊騎距我陣前已不到二百步!”

“弩手後撤;弓手持滿,火銃兵準備。”

“持滿”,先把弓拉開,放上箭,但不必舉起,可以暫時對著地面。

弓箭的射程沒有那麼遠,射不到二百步;可同時現在敵軍領頭衝鋒而來的皆為騎兵,速度又很快,所以需要先提前做好準備,即為“持滿”。

這個“持滿”,不能太早,太早了浪費弓手的力氣;也不能太晚,太晚了貽誤發射時機。

“報!賊騎距我陣前不足一百五十步!”

史文恭於是再次下令沉著下令道:

“傳令,弓手引而不發,甲士起立,火銃兵發射!”

一百五十步,已進入了火銃兵的射程範圍內,

一時間,火銃射擊時發出的響聲不絕於耳,硝煙四起,契丹騎兵又接連倒下了一大片。

凌振也同時讓人拋射震天雷,造成不小傷亡的同時,還驚擾了許多騎兵的坐騎,使得衝鋒的陣型發生了一絲紊亂。

幸好火器在這個時候並非什麼新鮮事物,遼國軍中同樣也有使用,

故而這些契丹人,並沒有將之當做是“天雷”之內的奇異事物來對待,

只是齊軍火器造成的傷害之大,卻又似乎與他們遼國接觸的完全不一樣,大出所以人的意料之外,

部分契丹騎兵,見了眼前這一幕後,軍心也難免的出現了些許浮動……

在火銃兵大殺特殺之時,弓箭手則沉穩的站立在那裡,嚴格執行著史文恭那“引而不發”的要求。

隨著命令傳下,這些弓手們皆舉起了長弓,將箭矢對準了天空。

用弓矢殺敵,一二十步內可以平射,過遠就需要仰射,故此,需要將箭矢對準天空。

“報!賊騎距我已不足一箭之地。”

“命:弓手離弦,射住陣腳,盾牌、長槍手發力;刀斧手、甲士備戰。”

“射住陣腳”,即向敵人射箭,使對方保持在一箭之地外,或者拖延對方攻擊的速度,好給本軍從容備戰的時間。

隨著他這道命令的傳下,齊軍陣裡萬箭齊發;不足百步外,契丹騎兵冒矢雨,吶喊衝殺……

此時的河東軍處,紅羅寶蓋下,喬道清全神貫注的正凝視著戰局,

只見在千軍萬馬之中,有兩面將旗,分處南北,招展在陰沉的下午天色裡,招展在呼喊如沸的沙場之上,

一面是他那七千契丹騎兵的旗幟,一面則是史文恭的將旗後,上書五個黑色的大字:

“都指揮使史”。

此時,這兩面將旗之間的距離,已是越來越近……

箭矢如雨裡,雷震一身白衣甲,躍馬當先,不顧連中了幾箭,率先跳過拒馬,衝入敵陣,舞槍直出,對著立在齊軍最前的盾牌陣大喝聲:“殺!”

這雷震作為喬道清麾下首屈一指的大將,也端的是悍勇無比,瞬間便挑翻了數個齊軍士兵,

可惜的是,雷震很快便發現,無論他帶領他那數千騎兵如何左衝右突,卻無論如何也不能開啟局面,根本奈何不了對面的軍陣。

以前的時候,無論是面對怎樣的敵人,只要喬道清祭出這支七千多人的騎兵,便能瞬間奠定乾坤,無往而不利。

那些官兵與流民軍,在那萬馬奔騰的氣勢下,沒有不被嚇得屁滾尿流的。

但雷震等契丹騎兵以往的經驗,此時用在齊軍身上,卻瞬間失靈了!

如此又過了半響後,眼見著倒下的契丹騎兵越來越多,卻仍是衝不開齊軍的軍陣時,雷震等人的心不由的慌亂了起來。

直到此時,他們才意識到,眼前這支軍隊,要比他們想象中要難纏得多。

河東軍的那頂紅羅寶蓋下,喬道清的臉色已同樣是陰沉到了極點,

本以為以在他那七千契丹騎兵的帶頭衝鋒下,定能瞬間開啟局面,

而待緊隨騎兵之後的步兵趕上去時,便是一邊倒的屠殺之勢!

未曾想到,對面的齊軍竟僅憑著步兵,便在這平坦的地形上死死的擋住了契丹騎兵的進攻,

如此一來,讓他的數萬兵馬頓時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境地之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