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瑕縣城外的綠野上,許貫中與蔣敬等人正策馬回城,一邊行,一邊感受著南來的暖風。

蔣敬仰頭瞧了瞧天色,笑道:

“快到傍晚了……前兩天熱得叫人汗流浹背,半點不想動。這幾天倒是變得涼爽起來。”

“天高氣爽,正用兵之時。天氣變得涼快些也有好處。最起碼,等到開戰的時候,士卒們不會太過勞苦。”

許貫中隨意的應了一句。

在此時的齊州節度使麾下,蔣敬與許貫中,無疑便是李慶的左膀右臂,

蔣敬相當於李慶的“蕭何”,為李慶統管後方,許貫中則相當於李慶的“子房張良”,為李慶出謀劃策。

兩人剛才所言的戰事,主要有兩場,

一是南征方臘之戰,進入淮南後糧秣全由淮南節度使府提供,

而且此去便如王鶴所言,與方臘交戰還是其次,主要的目的是宣揚李慶的威名,順帶的才是撈取一些功勞。

此事現在已基本準備妥當,徐寧、朱武、李俊、史進和那六千精卒,已全部集結在臨沂城中,隨時可以開拔南下。

除此之外,便是攻伐徐州王復的計劃了。

雖然現在仍是農忙之時,不過李慶麾下有著數萬完全脫產的士兵,臨淄、益都等地的糧秣又充裕無比,

而且現在畢竟不是最忙的春耕時節,有富裕勞動力的家庭,便可派出男丁來充當民夫,賺取家用。

李慶治下,修路、修橋、疏通河道等勞役,百姓自然都是需要在冬季時無條件的輪番服役,

但與別處不同的是,李慶從來不強徵民夫上戰場,只要完成任務,都能獲得一定數額的報酬,

況且李慶從未吃過敗仗,那些運送糧秣、攻城器械的民夫甚少因戰爭而喪命,故而百姓只要能抽得開身,都爭相去充當民夫。

在戰事吃緊的時刻,訓練有素的民夫也有機會分發武器殺敵,

若是有幸斬獲了賊首,更能立下戰功,憑此獲取諸多好處……

總之,現在雖然只是五月,李慶這邊卻完全可以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

徐州這地方仍屬於山東之地,位於徐州、濟州之南,治所乃彭城。

彭城,相傳乃帝堯時彭祖所建之“大彭氏國”的都城,再往南便是淮南地區了。

李慶經過淮南出兵江南,其實走沂州多有不便,若是奪下徐州後,就好走多了。

因為沂州多山,但徐州卻多平原,道路暢通少阻。

故而這徐州的治所彭城,自古便有“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之稱,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

所以這麼一個要緊的地方,李慶自是不會讓王復一直在那霸佔住。

話說王復這些年的經歷,也是有些悲催。

想當初他在長白山起兵時,是何等的威風?

那時他打著隋末山東義軍領袖“知世郎”王薄後代子孫的名頭,一度手握六七萬大軍,縱橫與數州之間,無人敢擋其鋒芒。

那時的宋江、張霸道、孫祖德之流,實力根本遠不如他。

可惜的是,後來齊州、淄州遭了大災,王復又不擅長治理地方,不得已只得領兵西進,去打東平府。

事情原本進展得極為順利,王復豪氣之極的一邊攻城,一邊錘鍊精兵,

眼看著精兵將成、須城將下之時,李慶卻突然出兵,以少擊多,一舉將他的數萬大軍殺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那一戰,直接將王復與他麾下的將領,都徹底的打怕了,

就算過去一兩年後,但凡有人提及白馬將軍與新平寨士兵之名,他們仍會打心裡的發出一陣懼意。

須城之戰後,曾投靠過王復的杜恭倒是趁機去奪取了兗州南五縣,但王復卻躲到徐州舔了許久的傷口,才慢慢恢復了些許元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後來,王復又逐漸一步步的侵佔了徐州,實力大增,

不過他卻不敢北上去觸動李慶的虎鬚,於是向南擴充套件,倒是攻下了淮南的宿州、豪州兩地,很是威風了一段時間。

那時,李慶也才全佔了齊州之地而已,看起來似乎不怎麼強。

王復覺得自己優勢很大,於是終於是好不容易激勵起了狠勁來,打算北上去報當年之仇。

誰知還未等王復發兵北上,朝廷任命的淮南節度使趙構,便派了大將劉光世領兵來犯,接連將他打得丟盔棄甲,

那好不容易奪來的宿州和豪州,便這麼被劉光世收復了,王復只能勉強守住徐州這老巢而已。

而在這時,李慶卻突然奮起,又連取了東平府、濟州、兗州等地,成為了天下有數的強藩之一。

此消彼長之下,王復就更是拿李慶沒辦法了,

亂世之中就是這樣,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又如天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接下來局勢的變化,更是讓王復瞠目結舌,

突然之間,那位霸佔著山東東部六州之地,實力極為強勁的慕容彥達,竟敗在了李慶手上,不久後連杜恭也身死人滅了。

當年還只是在江湖上小有名氣的白馬將軍,現在已然成為了首屈一指的人物,連東京城內的朝廷都要仰其鼻息。

如今李慶在魚臺城集結重兵,離徐州的沛縣已是急近,王復如何不知他恐怕有意來犯?

只是他目前只有兩三萬的兵力,還要防著南邊的劉光世,又怎麼抵擋得住李慶那些精兵強將?

而且李慶還控制了住了徐州的津要之地任城,有水陸之利,王復可謂各方面都處在弱勢之中。

也有人勸王復棄了徐州,到別處去發展,

但王復卻知道,現在已是不比兩三年前的時候了,

那時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只要有士兵跟著,天下之大,到處都能安身。

但現在,只經過幾年的發展,各地都已是有主了,

這徐州北邊、東邊都是李慶的地盤,南邊的淮南則是趙構的地盤,而西邊則是單州,也早就被宋江給攻佔了。

故而此時天下之大,他王復若棄了這徐州,又能到哪裡去落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