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問計

張清、董平走了幾天路,終於抵達了新平寨,見到了此地府守將朱仝,便告知了身份、表明了來意。

朱仝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去通知了李慶。

原來此時的李慶並不再這裡,而是在平陰縣處理事情。

從李慶如今的地盤來看,位於正中間的城池已不是獨龍城,而是平陰縣。

這平陰縣正西是獨龍城,西南是新平寨,正東是齊州長清縣,東南則是界首鎮和兗州的奉符縣。

而平陰縣的北邊,卻是滔滔黃河,故而四周已沒任何敵人。

所以李慶便再一次將他的治所遷到了平陰縣中,好方便治理地方。

不過平陰縣也只是個暫時的居所,李慶的治所註定不會長久的停留在這裡,故而家卻沒急著搬離獨龍城,只是讓潘金蓮、李瓶兒和閻婆惜幾個娘子隨行侍奉而已。

李慶如今民政上名義上的上官是陳文昭,兵事上卻要聽從張清這個濟州指揮使的號令,

因此當他聽聞張清與董平竟到了新平寨後,便放下了公務,帶了數騎打馬趕來,倒要看看這兩人葫蘆裡買什麼藥。

來到新平寨的當晚,李慶便讓人擺下筵席,宴請張清與董平。

酒席間,李慶觀張清、董平二人儀表、談吐都十分的不俗,兼且武藝高強,實乃軍中難得的將才。

可惜的是,這兩人的官位都比李慶高了不止一等,

在名義上,李慶還是張清的下屬呢,又怎麼可能把這二人招入麾下

而張清與董平此來,恐怕是在想著打他的什麼主意。

李慶在觀察張清與董平,張清、董平其實也是在暗自打量著李慶。

只見他說話時豪氣沖天,顧盼間威風顯露,若是一般的豪傑,怕是要為他這氣勢所折服,果然並非一介庸人。

而且李慶身邊的文官武將,也是個個不俗,秦明、縻貹、朱仝、徐寧、楊志等人,全都是如今山東地界赫赫有名之輩。

其中,徐寧與楊志都曾與張清有過一面之緣,對他二人的本事是在瞭解不過了,武藝絕不屬於他。

楊志從過賊,歸順李慶倒也好理解,

但徐寧卻在東京是清白官身,還在天子身邊做事,如何就大老遠的來山東投了這李慶

張清暗自驚駭,不過臉不露色,只是在那故作輕鬆的與眾人交談著。

酒過三巡後,李慶直言問道:

“不知二位上官來我這小寨,可是有什麼吩咐”

董平在那兀自默默喝酒,沒有說話,只是讓張清來回答。

張清沉吟著反問道:

“李制使身為一介武官,不知為何要霸佔平陰縣、長清縣、奉符縣這些地方”

此言一出,宴席上的氛圍陡然一緊,所有人都臉色不善的看向張清,

秦明、縻貹這兩個易怒的,甚至都手握刀柄,大有一言不合便拔刀的架勢。

這張清剛才這麼問,頗有興師問罪的意思,分明是在尋釁,也難怪秦明與縻貹會如此忿怒。

李慶略為抬了抬手,笑著道:

“平陰縣,是陳知府酬勞我出兵的地方,長清縣與奉符縣則是沒有任何官員肯去就任,百姓無日不受強盜之驚,病死、餓死的人,堆滿了道路,

我佔了這兩地後,開倉放糧,安置無家可歸的流民,活人無數,雖與朝廷法度略有不符,且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張清聽後,明顯的愣了一下,

他剛才之所以那樣問,其實不過是開個話頭,壓一壓李慶的鋒芒,然後才好道出此行的目的。

誰知李慶這人竟說出這麼一番凜然大義來,倒是讓張清有些措手不及。

只聽李慶最後還略帶嘲諷的道:

“兩位上官乃鐘鳴鼎食之家,近來又每天在城內忙活,怕是不會瞭解齊州、兗州等地的民間疾苦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清聽了這帶刺的話後,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氣,而董平則是在那低頭喝酒,若有所思。

李慶對張清發怒的神情視而不見,倒是目光在董平身上多逗留了一會。

一會後,張清才勉強壓住怒氣,又問李慶道:

“梁山賊寇為禍地方多年,屢屢打破州府,致使百姓失所,不知李制使覺得該如何剿滅這夥賊人”

以前擺在李慶面前的兩個心頭之患中,杜恭如今已不足為慮,恐怕以後都無力再出兵來犯了,

所以目前擺在李慶面前的,便只有這梁山一處大患了。

若梁山不除,以後定然還會來攻,他這裡幾時才能安穩

就這一點來說,李慶與張清的目標卻是一致的,

故而李慶此時也沒有推諉,把自己在心中推演過的方略說了出來:

“梁山有八百裡水泊作為天險,要想覆滅他們,非得取得水戰不可,

指揮使可在鄆城的水泊邊上,修建一處水寨,訓練起一支水師來,小將這裡如今也有三五百舟卒可用”

張清聽到這裡時,頓時眉頭大皺,

他並不熟悉水戰,也沒這方面的可用之才,寬且又要造戰船,不知需耗費多少錢糧,哪是件容易的事

李慶繼續說道:

“訓練好水師後,卻不必兵臨梁山水泊,我料宋江定會再派兵下山攻打州府,

咱們可在探知他的目的後,佈下重圍,合力將其擊敗,再揮兵掩後追擊,配合舟船,趁機一舉攻上梁山去”

張清皺著眉頭道:

“李制使就這麼有信心能在城外將梁山賊兵一舉擊敗”

李慶笑道:“我這裡有八千精銳,指揮使與董統制合兵也能至少出兵一萬,宋江每次出兵,不過萬餘人而已,

我們兵力比他多,又是有心算無心,只需排程得當,勝算當有六七成以上。”

戰陣之上,就算是兵聖孫武也不能說有百分百的把握打贏某場仗,

李慶能說有六七成的勝算對付梁山,已算是誇下極大的海口了。

張清想了想,訓練水師雖是難以進行,但這合圍梁山卻是個好辦法,

只要李慶真的肯掉他那八千精銳參戰,何愁大事不成

張清當即打定了主意,神色一嚴,看向李慶道:

“李制使可願領兵進駐須城,行這合圍之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