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史文恭被時遷救出,帶回獨龍城時,剛好見到了安道全在外義診,心頭很是觸動。

而後,李慶為他擺下了宴席,邀眾人齊來為他的加入而慶賀,蘇定與史文恭,其實都是水滸中頗有本事的人,但在原著中,曾頭市被攻破後,前者掉入陷坑死於非命,後者被生擒回梁山,剖腹剜心。

兩人一身的好本事,就這樣歸了塵土,實在是可惜之極。

蘇定此前已被李慶任命為了步兵副校尉,正要給史文恭也安排職司時,他卻主動請求到安道全身邊做個小雜役。

原來,這時的史文恭實在是厭倦了殺戮,身心疲憊,不想再領兵作戰了。

李慶雖大感驚奇,卻沒有反對,大大方方的允了他這請求。

他相信,史文恭是不會一直這麼消沉下去的,總有一天會回到能發揮他勇武之地的職司上來……這一日,李慶回府,吃過晚飯後,月娘拿了份募緣疏簿來,說道“今天有個永福禪寺的長老,前來募緣,奴給了百兩銀子,他似是仍覺不夠,定要奴將這募緣疏簿給官人看。”

李慶聽後,頓時眉頭大皺,“永福禪寺?

倒是有些耳熟,只是想不起來了。”

月娘於是解釋了一番,李慶這才知道了永福禪寺是什麼來頭。

這寺廟起建自梁武帝普通二年,供奉的是萬回老祖,萬回老祖在未出家時,聽說就已頗有本事,他有個哥哥,到了萬里之外的遼東為官,多年不曾有音訊回來,老孃成天憂心,垂淚不止,因此,萬回老祖施展本事,只三天便到萬里之外的遼東走了個來回,將哥哥的信物帶了給老孃。

此事瞬間轟動街坊,因此都稱他做“萬回”,日後舍俗出家,就叫做“萬回長老”。

此人傳言端的是道德高妙,神通廣大,曾在後趙皇帝石虎跟前,吞下兩升鐵針,又在梁武皇殿下,在頭頂上取出舍利三顆。

梁武帝崇佛,因此敕建永福禪寺,做萬回老祖的香火院,不知費了多少錢糧。

不過歲月如梭,時移事改,那萬回老祖歸天圓寂後,有道行的也餓一個個多化去了。

只有幾個懶惰的和尚,養老婆、吃燒酒,葷腥不忌,把永福禪寺的家業便給敗了光不消幾日兒,把袈裟也當了,鍾、磬都典了,殿上木椽、磚石、青瓦都拆下換酒吃了。

弄的那雨淋風颳,佛像兒倒的,荒荒涼涼,將一片鐘鼓道場,忽變作荒煙衰草,再無人氣。

不過近些年來,這永福禪寺卻又重新興盛起來,新任的住持原是西印度國出身,因慕中華風物,便萬里迢迢從流沙河、星宿海走了八九個年頭,才到中華區處,迤邐來到山東,入住了永福禪寺。

他見這寺廟實在破敗,便四處化緣,因經文說得好,故而漸漸的信徒也多了起來,把寺廟都逐一翻修了……李慶聽後,開啟了募緣疏簿,見上面寫著滿了蠅頭小字,滿是禪機,看得人頭都大。

一直看到最後面時,信上才終於吐露了心意,說是想在大殿中重造一座兩丈高的金身大佛,開口便向李慶化緣萬貫金銀。

信中還說,若是李慶能慷慨解囊,佛祖必然保佑,以後“父子孫個個厚祿高官,凡所營求,吉祥如意。”

李慶看了後,心頭頓時大怒,把這募緣疏簿扔到了地上,罵道“這些利慾薰心的禿驢,實在是可恨!”

月娘驚道“官人既不想佈施,便不理會他就是了,何必動怒傷自己身子?”

李慶道“我非是恨他來找我要萬貫錢財,只是氣天下百姓多的食不果腹之人,這些禿驢不去普渡眾生,反而在想著鑄兩丈高的金身大佛!”

月娘一臉的迷茫,她一向待在深閨之中,很少出門,只覺得寺廟要鑄大佛也是常事,故而不太明白李慶為什麼會這麼生氣。

李慶其實是從中看到了佛寺的危害,若太平日子,這也沒什麼,佛家畢竟勸人向善,對社會的安定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

但在這亂世,百姓都沒錢吃飯,佛家卻大鑄金身,本就是一種惡行,此外佛寺一般都不納賦稅,而且侵吞農田,趁亂收納百姓為私戶,對地方的治理又是另一大害。

若非如此,歷史上也不會有“三武一宗”滅佛之事了。

“三武一宗”,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

此四人中,拓跋燾攻滅胡夏、北燕、北涼,統一北方,向北,遠逐柔然,向南“飲馬長江”。

而宇文邕則滅了北齊高士一族,統一北方,死後北周才為楊堅篡位,然後向南統一全國,結束了二三百年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實則統一的底子,便是他打下的。

唐武宗李炎,更是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少有的中興之主,在位期間對內打擊藩鎮,對外擊敗了回鶻人的入侵,重振了朝廷的聲望。

而後周世宗柴榮,三徵南唐,北伐契丹,氣吞萬里,更是在五代亂世中,評價極高的君主。

可以看出,實行滅佛的“三武一宗”竟沒有一個是庸君,甚至都是數千年封建制度下,最為出色的那一批帝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且“三武一宗”所處的年代,也都是如現在一般的大亂之世,滅佛之後,國家的實力提升極為顯著。

李慶已打定注意,待以後控制的地盤再大些後,也要滅一滅那一部分只顧斂財、掛著羊頭賣狗肉的佛寺。

不過這事可都小心行事,還得仔細籌劃好才行,要知道,“三武一宗”的下場可都不太好,李慶可不想步他們的後塵,這四人都是壯年而死,其中唐武宗李炎死時,更是年僅三十二歲,致使大唐的中興如曇花一現,委實是可惜。

據後人分析“三武一宗”都是壯年而亡,可能與他們都實行滅佛之策有關。

因為在這片土地上,信佛的人實在多不勝數,保不準就得罪了誰而渾然不自知……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