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平陰縣。

李慶領著一幫官吏,走上了一處山崗,往遠處眺望而去,然後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個大水車道“看此情況,開墾得不錯啊”

“大人,這裡已經開墾出一萬畝,種上了春麥,還有五千畝地是稻種田,出產秧苗,早稻全已播種完畢,在四月插秧前時,總計已經有四萬畝地開墾完畢。”

一個文吏小心翼翼的向李慶稟報道。

若是面對一幫的縣令時,這文吏也不會如此戰戰兢兢,但整個平陰縣,誰人不知眼前這位主是個殺伐果斷的領兵文官出身

其人號稱“白馬將軍”,絕非浪得虛名,從擔任新平寨文知寨起,大小戰役不知親歷了多少,連那大名鼎鼎的“知世郎”王復,此前頃刻間便攻破了平陰縣城,把縣令與許多富商都砍了頭,何等的威風凜凜,但在前陣子,此賊梟卻被李慶殺得屁滾尿流,逃入了徐州,現在都還在躲著舔傷口呢此外,在李慶接管平陰縣前,這裡可謂滿目瘡痍,流民和趁亂而起的盜賊四處都是,每天都要死個成百上千人。

但自從被李慶接手了這平陰縣後,一隊隊的精銳士兵四處出擊,只數天時間,轄境內的強盜便一掃而空,穩定的秩序瞬間建立了起來。

之後,李慶又從獨龍城不斷的運輸糧食過來,賑濟災民,安置流民,編制保甲一套熟練的“組合拳”下來,原本亂糟糟直如人間煉獄一般的平陰縣,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那些平陰縣殘存的官吏,見了這番景象,無不目瞪口呆。

“四五月最忙,先是插秧,後是收割小麥,一切完畢,便又是夏芒時節”官吏們依舊在不停的向李慶稟報著各種雜事,李慶都耐心的一一聽了。

“恩,辛苦了。”

李慶說著,想了想,又說“以後稻田插秧,似乎可以拋秧,這樣節省許多民力。”

“何謂拋秧”

官吏們都抬起頭看著李慶,連許貫中、蔣敬等人都走了過來,眼神中滿是疑惑。

插秧是現在農村種秧的普遍方法,又叫插田,一般在一塊地裡集中種下秧苗,待長到35寸長時即可移栽,即為插秧。

插秧可是個體力活,有時需要彎下腰忙一整天,還要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第一天插秧,稱為“開秧門”,主婦一般要備好飯菜酒肉,供家人和幫工者聚餐。

插秧結束,稱“關秧門”,插秧結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請幫工者,稱“打散”。

插秧種田時,一天得吃三餐才能保持體力,若是富戶,期間還要加兩次點心。

這過程非常辛苦,也耗費許多許多錢糧。

李慶解釋道“待稻長成秧苗,在長得不高的時候就把它拋在田裡,與插秧不同,它是直接拿在手上拋在田裡,比插秧更省時,更輕快些,七八歲大的小孩也能幫上忙。”

“”眾人盯著李慶,似乎看一個“何不食肉靡”的人,這插秧,可是自古以來流傳的農耕,李慶竟然一言改之看他的眼神,李慶無奈一笑,別說這個時代了,就算在地球上90年代,還是插秧為主,小時候七八歲時,就幫外婆插秧,對這辛苦是深為瞭解。

但到了他二十多歲時,就全部改成拋秧,能大幅度地減輕勞動強度,原本一畝,就需要3到5個人工,但是現在只要一人,對著水田拋秧,這是他親自經歷。

有著親身經歷,又根據著資料顯示,這不但降低勞動成本,省工,並且還省秧田,提高工效58倍,同時沒有緩苗期,可比手插秧田,每畝增產一些糧食。

不過,要改變人們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後世之所以能完全從插秧到拋秧的轉變,是因為有人發明了一種塑膠孔盤,能讓秧苗根莖處形成大小均勻的泥塊,秧苗丟擲後,藉助泥塊的重力,秧苗的根部便能沉入水田中,這技術看似簡單之極,但若沒有這個,秧苗輕飄飄的,拋到田裡後只怕大都會浮起來,還得人去重新插好,那可真是搞笑了。

此時的年代,李慶當然無法發明塑膠的孔盤,但卻可以用其他材質能代替,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就此用竹片自制過類似的東西來使用,初次造時,當然得耗費不少精力,但卻能用好些年,而且可以在冬日裡閒下來時提前做好。

李慶把個中原理向眾人說了後,微微笑道“此法不必急著推廣,一萬畝水田中,弄出百畝,試下這拋秧,若是失敗,當然不提,若是成功,以後推廣就是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眾人本還有頗多疑慮,聽他這樣說後,瞬間都放下心來。

只用百餘畝來實驗的話,成與不成,倒是無傷大雅。

這時,時遷騎馬匆匆趕了過來,那些官吏都知道此人是李慶身邊專管情報的校尉,必是有要事來告,識趣的先行走了下山崗去。

時遷帶來的訊息,卻是梁山兵馬已跟大名府的兵馬都監李成、先鋒索超對陣大戰了一場,結果卻是李成、索超大敗,待兩人奪路而去,趕回山寨時大折無數兵馬。

在後面壓陣的聞達聽後,速領本部軍馬前來助戰,雙方合做一處,聲勢這才稍振。

但這時,綽號叫“天王”的李成已是嚇破了膽子,與聞達商議撤兵,想退回大名府治所抵禦賊兵。

“大刀”聞達卻笑道“疥癩之疾,何足掛意”

神情中滿是不屑,似乎只要他領兵到來,梁山賊兵便會頃刻間灰飛煙滅一般。

李成心裡暗自沉思道“我被這些梁山賊子打得大敗,你這廝卻說什麼疥癩之疾,分明是暗諷我無能,若被他合兵擊潰了梁山兵馬,回到城內,面見留守時,我面上需不好看,還是讓這廝也跟著敗上一場才好”

“大刀”聞達、“天王”李成兩人號稱大名府雙絕,名頭響亮得很,實則都是被手下的人吹噓出來的,比如現在,兩人面對來犯大敵,仍在一心窩裡鬥,真是愚不可及,在他們這種人率領下的兵馬,就算有十萬之數,又如何是梁山的對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