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花榮去了軍寨練兵,崔氏則帶著兒子去了李府,找花小妹聊天。

兩家雖是姻親,卻是兩姓,自是不會住在一座宅子裡,李慶為花榮在附近購置了一座兩進出的宅院,平時倒是十分府方便串門。

當崔氏在府內丫鬟的指引下,穿過迴廊,來到花小妹所在的院落時,卻聽到了陣陣打鬥聲傳來。

崔氏心中一緊,又滿是狐疑,走進去一看,發現是花小妹與另一個美貌的少女在切磋武藝,而李慶的另一個娘子扈三娘,則站在一邊觀鬥。

花小妹瞥見她嫂子來了後,便跳出戰圈,收了兵器,用毛巾擦拭是玉項上的汗珠,上前笑道“嫂子,你來啦”

崔氏從丫鬟那拿了一盅湯,在花小妹耳邊小聲道“這是給你補身子的,我以前就是常喝這個才懷上小天的。”

花小妹滿不好意思的收下了,讓丫鬟先拿進去先涼著。

她見崔氏滿臉好奇的打量著剛才與他切磋的女子,立即解釋道“嫂子,這位是瓊英,功夫可厲害得緊,更有飛石打人的本事,百發百中,是跟我扈姐姐一樣的女中豪傑”

在花小妹的引薦下,崔氏與瓊英都上前互相見面打了招呼。

這些日子以來,瓊英有扈三娘與花小妹這兩個情投意合的女子作伴,偶爾還有機會雖李慶領兵出征,倒也不覺得煩悶。

只不過她仍在時刻記掛著殺田虎為父母報仇,因此常有陰鬱之色,辛虧花小妹是個天生的“開心果”,又常向瓊英請教飛石打人之法,而扈三娘的武藝又與她不相上下,時常能切磋個不分勝負,這才稍解開了些心中的心裡的鬱悶扈三娘道“今天也練得累了,先進屋去歇歇吧”

四女於是一起往屋內走去,嘰嘰喳喳的聊起天來傍晚時分,當崔氏返回住處時,見花榮也回來了,而且崔氏細觀下,發現花榮的氣色比起今早出發的時候,要好了許多,崔氏於是欣然問道“官人可是遇到了什麼喜事”

花榮先是搖了搖頭,但隨後又道“今天去了這獨龍城的軍寨走了一遭,見他士兵訓練有素,器甲齊備,士氣高昂,實乃精銳之師,雖說只有千人,但兵貴在精不在多,梁山的上萬兵馬也不一定能打贏他們,看來咱這妹夫李慶,能闖出偌大的名聲來,確實不是浪得虛名的人物,小妹有他這夫婿於這亂世中性命該是無憂了”

崔氏試探著問“郎君的意思是在此間長久住下去”

自從那年宋江來找花榮許久起,崔氏便帶著那孩兒一直隨花榮四處飄零,在梁山時,雖然是暫時安穩了下來,但她卻總覺得做強盜不是個出路,害怕總有一天會被朝廷打破山寨,因此也是每天提心吊膽的。

但到了這獨龍城外,崔氏卻難得的完全安穩下來,又能常常與花小妹等女閒聊,實在是愜意之極,實在是不想再奔波到別處去了。

花榮似乎也看出了自己這結髮妻子的心中所想,忽然間覺得實在是虧欠她母子太多太多,不由的把她摟了過來,嘆聲道“這次應該不走了吧。”

這一日,李慶已聽說宋江領兵一萬二千餘人,從陽穀縣渡河打大名府去了,對於宋江為何急著出兵大名府,李慶也猜到一些,無非是受杜九額,也就是現在的兗州知府杜恭給刺激到了。

不過李慶卻覺得,宋江若想複製杜恭的路子,只怕不會這麼容易,而且他現在去打大名府,也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需知道,大名府的留守梁中書,可是蔡京的女婿,此人每年都會給蔡京進獻生辰綱,整個大名府就是蔡京的錢袋子。

宋江現在卻去斷人蔡京的財路,那可真是把蔡京給得罪死了。

況且,宋江以前還在高唐州殺死了高俅的兄弟高廉,他這一下便要把朝堂內最有權勢的文武兩人給招惹了杜恭之所以能翻身成為知府,除了眾人的各懷鬼胎外,還因慕容彥達等人都只把他當做個小角色,怎樣處置都無傷大雅。

宋江卻恰恰相反,就是名聲太大了,現在連天子都知道了他的名聲,事情才會多些波折。

當然了,這些暫時都跟李慶沒關係,他現在就算有心救援,恐怕心高氣傲、手握重兵的梁中書,也不會看得上他。

就在李慶正思考著宋江之事會造成什麼影響時,周押司忽然從府衙趕到,帶來了他的升官獎勵。

之前陳文昭向李慶發出求援時,就曾許諾他兩大好處,一是升官二是獲得平陰縣的治理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平陰縣之事,李慶根本沒去問陳文昭,離開須城後便直接領兵接管了,但這升官的事卻許久未曾有著落。

陳文昭其實又在糾結該給李慶一個什麼官職,反覆權衡要不要再坑李慶一把,卻被包括周押司在內的許多官吏給勸阻了,眾人都說“朝廷任命了五大節度使,看來是對各地叛亂有些束手無策了,而咱們那青徐節度使,在上任後便自顧著吞併臨近的州縣,與咱東平府又隔得甚遠,若再有亂兵來襲時,如何指望得了他

還是拉攏好李慶為上,他雖也有些野心,畢竟上次不是也聽命來救援了嗎”

以前的時候,陳文昭想算計李慶時,這府衙之內根本沒人會幫他說半句話,當自從上次他領兵救了這須城一次後,情況便瞬間大不相同,從官吏武將,到城裡的大小富商豪強,與李慶暗中書信不斷陡然多了起來。

陳文昭對這情況自是十分不滿,他做了這東平府知府這麼久,都沒獲得過這麼多人的擁護奈何他手裡原本好不容易籌建下來的一點兵力,也在上次王復攻城中折損了七七八八,現在須城的安危,還真系於李慶一身,至少在沒有重新籌建起屬於他的軍隊前,李慶確實不能惹惱了。

於是在權衡了許久後,陳文昭終於任命李慶為指揮司統領使,一個從六品的武官。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