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鱗甲

說起大象,現代人往往都會有個思維誤區,會覺得這玩意要西雙版納那地方才有,

甚至在網路上,常會有人以此質疑諸如“曹衝稱象”等典故的真實性,

但其實此物與犀牛一樣,以前在中原地區就大量存在過,

隨著氣候等因素的變化,大象如今是在長江以北基本見不到了,但在嶺南與雲貴等南方廣大地區,卻仍有許多。

特別是在此時的雲貴地區,蠻族還會將大象訓練成專門用於打仗的“戰象”,威力十分巨大。

不過野生的大象可不是那麼好對付,他們可都是成群結隊活動;

而受驚發狂造成的傷亡也有不小的機率;另外就是成年大象皮太厚的緣故,整體剝取起來頗為困難;

就算是獵取並成功剝皮之後,也需要打磨掉三分之一道一般才能進行鞣製。如此的累積下來,獵取象皮的價效比其實並不會比高上多少。

鱷魚就相對簡單多了,古時尚有“鮫鱷”之稱,取其皮則被稱為鮫革;乃是與犀牛皮並稱一時的裝備。

荀子議兵中就與說:“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鞈如金石。”

最後才是來源普遍而屈才相對簡單的牛皮,

而在嶺西各管相繼歸附和輸誠之後,大宗牛皮的來源就不再成為問題了,因為當地勿論藩漢土蠻皆有養牛山地間的傳統,年年有鬥牛宰牛來優選良種的風俗。

但就算是水牛皮,也不是隨便拿來就可以用的,而需要飼養到相應的年份之間才行,早了太松晚了太脆;

而取材的時候也身體上幾片特定的部位合適其他的就只能拿來做那些簡單粗劣的皮具什麼的了。

而且這些部位,還不能受到密集的鞭笞,或是過多的邙蟲叮咬乃至明顯的外傷,以破壞其整體組織纖維的相對完整性;

至於更常見的豬皮和羊皮什麼的,不是薄而軟就是松而脆,完好利用的面積也小;只能作為衣物和皮具材料。

至於後世曾有有人在論壇上提過的馬皮什麼的,那是開什麼玩笑;究竟是心有多大還是腦殘有多深,才會把作為古代重要戰略資源的馬匹,宰了剝皮作為護具呢

而鐵甲六式包括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鎚和鎖子甲中,又以多種不同材質、構件組成的明光和光要甲最為複雜,

當然了這基本也不是被大頭兵裝備的,除了少量鍛鍊手藝的試制品,用來做饋贈高層和關係戶的禮物之外,基本可以排除掉;

烏鎚甲則是一種極耗人工的冷鍛鐵甲,李慶也基本可以最先排除掉了。

山文甲和鎖子甲的區別,就是一個環形絞接,一個是三股交叉絞接而成;

其中又以鎖子甲在古今中外的變體最多,環洞做的大一些、粗點的就可以被叫做環甲或是鎖環甲,而洞眼更小更密的綴在一起,則就成了後世所謂的鍊甲、密環甲了。

雖然看起來結構一目瞭然的很簡單,但是越是細小的零件對於材質的強度就越頗有要求;而且講這麼多細碎的部分加工成型,在編織套接起來實在太費人工了。

所以最後,李慶的選擇就是鱗甲了,而且還不是官方認定最少要由三百五十七片組成的半身細鱗甲,而是放大簡化的更像是縮水版扎甲的百餘枚“粗鱗甲”。

每片從足文銅錢大小也加大到了茶盞底那麼大了,當然了舒適性和分量也是有所呈現反比增長。

而且透過這次仿製加工成型之後,同樣還有其他變體的空間;比如將夾片鍛打加長變細之後組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金絲柳葉甲的雛形了,

如果再將這些鐵片條子加長鉚接成一圈圈,那就成了某種一度出現在金末元初的圏甲了。如果將夾片進一步擴大盛放形,那以金縷玉衣為原型的古代扎甲和鐵胄又重新回來了。

當然這種粗鱗甲,直接開眼打孔釘綴在皮套或是布服上作為雙重防護,也可以用絲線串聯起來單獨作為防具外套;

目前可要確定的成品,也只有前半覆甲的筒式背心原版,

大抵負重十六斤左右,以及增添了護肩和後背要害甲片的加強版,需要負重而是三斤;還有聯上蔽膝和抱肚甲葉的高階全身版,約重三十五餘斤。

不過是因為穿在身在的分散負重,實際上承受的壓力還要比單純揹負同樣重量的事務,更加輕鬆一些;

如果在經過適當的適應性訓練,掌握了身體負載平衡和行進節奏之後,還會堅持活動的更久一些。

至於那些yy被形容得神乎其神的整片胸甲,或是大片整鋼組成的甲具,

抱歉,李慶目前還沒有變出擁有足夠力量的衝擊鑽,和整體鍛打成型的大型車臺來。

茶杯大小的硬質鐵片,是他目前所能動用和改造出來,人力和處理機械的最大極限了。

其實打的在輕薄一些也沒有關係,真正需要衝到十幾步二十幾步內,才面對面放箭的機會其實也不是太多。

所以在提升產量積累經驗的情況下,也可以稍微放低一些無關緊要的防護性能指標

“知寨,時遷兄弟回來了”

這時周陽匆匆走進了匠造營來,

李慶聽後,頓時大喜,忙與蔣敬等人往外邊走去,

徐寧與凌振這時正在打量著城中的一切。

但見城中佈置井然有序,所有街道乾淨得跟大戶人家的院落一樣,

雖然雪下得不停,但仍有士兵在不停的巡邏,佇列整齊,巡邏過程中根本不交頭接耳,身上散發著一股肅然的殺氣,

徐寧與凌振都曾在西軍中待過,獨龍城的這些士兵給人的感覺,基本與常年與敵廝殺的西軍差不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人的眼睛裡,再次流露出了震驚的眼神,

而自從新平寨所控制的地盤以來,兩人似乎便一直處於此類情緒之中,

“徐教頭、凌兄弟,你們終於來了”

這時,李慶領著人親自出來迎接他們一行人。

徐寧見一年不見,當年那個略有青澀的“壯士”,已是威儀外露,心中頓時感慨萬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