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青苗夏稅

這一日,東平府來了個押司,向李慶通報了一事,說是朝廷又將重啟“青苗法”,今年夏末就實行。

什麼是“青苗法”?

本朝太祖舊例之時,百姓只需上納秋糧就行,

但後來宰相王安石改革,其中一項便是立了這“青苗法”,增多了這夏稅。

王宰相的本意自是好的,而且夏稅的物件並非全天下的百姓,只是屯田而已,收取的夏稅也不多。

比如這東平府,除了拋荒、葦場、港隘外,明面上通共有二萬七千頃屯田,每頃夏稅只徵收一兩八錢,總數才不到五百兩銀子。

各地夏稅收上來後,等到年終總傾銷了,便往東平府交納,以備軍糧馬草作用。

王安石的改革並未有始有終,後來被罷免了宰相之位,他實行的那些舉措也被繼任的司馬光全部廢除了,

不過本朝也就此陷入了“新黨”、“舊黨”之爭,新黨掌權時,便恢復王安石變法的內容,舊黨掌權時,就廢除變法,

數十年下來“新舊黨爭”紛亂不休,朝堂內傾軋得十分嚴重。

而在現今的朝堂上,新黨已基本不掌要職,此時卻為何要重啟“青苗法”?

不用多問,這不過是當今天子撈錢的又一藉口罷了。

這已不是天子第一次如此做了,

每當天子要蓋新的宮殿、修恢弘龐大的花園閣樓,又或是想建廟宇之時,需要用到大量銀子,但如今的朝廷財政吃緊,一時又實在抽不出多餘的銀子來,便該怎麼辦?

勸天子打消想法的事,自然是沒人去做,但凡如此直言的,大都流放沙門島了,

一般這個時候,便只有加稅了,

但天子是個好面子的,不想為了自己修宮殿閣樓,而給百姓增加負擔,

於是蔡京等臣子便想了個辦法,隨便從范仲淹、王安石的變法中,找個由頭來加稅,並美其名曰:“恢復先賢舊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此一來,就不是為了天子的私事而加的稅了,天子自是大喜。

范仲淹變法的內容比較少,名目早已用光,王安石變法內容卻多,涉及各行各業,而且還曾在全國推行過,正好拿來撈銀子。

若是讓範文正公與王文公兩位泉下有知,棺材板只怕都要壓不住了。

總之,此時李慶聽到那押司說朝廷又將重啟“青苗法”後,當即便明白了其實是怎麼一回事。

李慶又細問了這青苗法的內容,這才知道並非只有屯田才收夏稅,而是全天下農戶都要收!

而且原本的青苗法,每頃夏稅只徵收一兩八錢,現在則是每三十畝地便收一兩銀子。

這可以說是極重的賦稅了。

南方糧食可一年兩熟,倒還好一些,

北方的夏季,秋收未到,存糧又即將吃完,正是青黃不接之時,

普通人家這個時候,哪個不是紛紛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

往往賣兒鬻女的慘劇,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朝廷卻在這時還要徵收夏稅,正是火上澆油,完全不給人活路,

可以預見,不久之後,各處必然又將會出現大量的流民,這原本好不容易清淨了些的道路又得紛亂起來。

送走了府衙的押司後,李慶坐在那一陣沉思,在想這青苗夏稅該不該去收。

他這轄下的百姓,多是剛安置好的赤貧流民,哪有什麼銀子?

而若自己墊付的話,這少說也要上萬兩銀子,實在是血虧。

李慶最終還是打算先拖上一些時日再說,

現在正是新平寨財政最吃緊的時候,等過了這段時間,什麼都好說,

反正這銀子是夏末才要收的,到時再拖個十天半月,說不定就能拖到秋收時節去了。

“欸,還是錢糧的問題!”

現在新平寨用銀子的地方多了去,別的不說,光是那二百騎兵的花費,就已是極為驚人。

戰馬每天可不僅是吃牧草就行的,

若想養得好馬力,每天還要吃豆子、雞蛋等物,普通人家吃的都遠不如馬吃的好,

而且馬兒的食量還大得很,一匹馬能頂四五個成年男子的飯量。

辛虧李慶提前種了品質上佳的苜蓿,否則非得被這些馬吃窮不可,就更不用說讓秦明來訓練騎兵了。

李慶在屋內來回走了一會,想著看來得去搞些錢糧來應急,總去扈家莊找便宜老丈借糧,也不是個事。

於是李慶想了想,便讓人去將時遷叫到跟前來,問道:

“如今在咱這新平寨附近,除梁山泊外,還哪裡還有較大的賊窩?”

以前征討吾山強盜時,李慶就曾賞過甜頭,

現在新平寨財政緊了,他自然便想要故技重施,透過征討強盜來獲得錢糧,順便也可以練練兵,可謂一舉兩得。

時遷對這自是瞭如指掌:

“在咱新平寨東南方一百多裡外,有座名叫銅鑼山的地方,聚集了有七八百強人打家劫舍,賊首分別叫‘飛天猴’何五和‘遁地虎’邱傑。”

“飛天猴、遁地虎,這外號起得倒是有趣。”

這兩人李慶聽都沒聽說過,想來也不會是什麼水滸裡的出色人物,便沒放在心上。

不過李慶還是做足了功夫,先是派人去打聽清楚了那銅鑼山的大小情報,仔細謀劃了一番……

這天夜裡,月明星稀,照得各處頗為明亮。

這銅鑼山下盤很大,連綿一片,但地勢普遍不高,只是中間的主峰卻陡然挺拔而起,遠遠看去,真的就跟一個倒過來的銅鑼一樣。

而這夥強人的山寨,自然便是建在主峰上面了,地勢十分的險要,一兩千官兵根本不能攻打下來。

而李慶此時領兵至此,便是要對這銅鑼山寨展開夜襲,

而且李慶早買通了幾個常年送酒水上山寨的人,得知了這山寨前邊防守嚴密,後邊因是一片陡峭的懸崖,因此毫無防備。

李慶此時領兵一千在寨前附近等候,時遷則領了五十人他訓練多時的手下繞到了後山,打算憑著他們的本事,從那裡翻上懸崖,再來開啟大門。

若此計能成功,這銅鑼山寨,李慶便能不費吹灰之力的殺進去,輕易的攻佔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