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開墾東平澤

不待李慶詢問,應伯爵便喘著氣說

“大官人,外面又來了許多流民,恐怕不下七八千人,都是聽到這裡有田分後,從附近的城縣趕來的,

如今從張氏那裡抄沒來的良田,已安置了大半,怕是再無法再分給後面來的了。”

李慶聽後,二話不說便隨應伯爵向前面走去,果然在城寨外,見到了聚集而來的七八千流民,後面似乎還不斷的有人往這裡趕來。

這該怎麼辦

新平寨農田有限,剩下的已是不多了啊

難道真的只有把這些人勸走

李慶頓時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之中。

“有部分人一連趕了幾天的路,到了這裡後就直接暈倒了,我已讓郎中給他們看過,都是累的。”

應伯爵嘆聲道。

李慶聽後,心裡雖然也滿是惻隱之心,但這惻隱之心可不能讓他變出農田來。

他先是回到了城寨衙門,召集了眾官吏來詢問該如何安置這麼多的流民。

有人勸道“山東地界的流民何其的多,咱新平寨哪安置得過來等到農田都分完後,其他人便讓他們自行離去吧。”

大部分人,都是持這個看法,這些年悲慘的事情看得多了,心腸自然也就漸漸的變成了鐵石。

就在李慶遲疑不定之時,有人忽然開口道

“新平寨西南,與梁山泊之間數百裡的地方,是佔地甚廣的東平澤,知寨何不讓這些流民去那裡填澤造田”

說這話的人,竟是持刀侍立在一旁的郭盛。

眾官吏聽了他的話後,臉上都不由都滿是嘲笑之意,

這東平澤位於陽穀縣與壽張縣的東面,東平府治所須城以西,新平寨以南,梁山泊以北,佔地甚廣。

百多年以前,東平澤還是東平湖,湖水的面積不下現在的梁山泊,但是早已枯竭,退為了一片灘塗沼澤地。

外圍的一些容易開墾的地方,早就被人開墾出來了,

比如張氏一族此次被李氏收繳上來的良田中,不少都是從原來的東平澤裡開墾出來的。

剩下的沼澤灘塗地,都是些極難開墾的,或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行,對地方大戶來說,完全是得不償失的事,故而沒什麼人去理會。

所以當聽得郭盛提議讓李慶去開墾東平澤後,這些官吏才會搖頭嗤笑。

但郭盛卻繼續道“我是這麼想的,反正咱又不缺人力,就算再難開墾,也總能慢慢開墾出來不是嗎”

不管怎麼說,這倒也是一條辦法,好過其他人只會在這裡唉聲嘆氣,卻半句話憋不出來。

李慶當即讚揚了郭盛一句,讓他以後儘管大膽的把想說的提出來,不必顧及別人的看法。

郭盛滿心歡喜的點頭答應了。

李慶於是與眾人一起出了城寨,朝著南邊走了大半日,終於到了那東平澤地界。

一眼望去,只見滿是高過人頭的篙草、蘆葦,大小不一的水潭、灘塗,水鳥的叫聲此起彼伏。

李慶一腳往最近的灘塗踩去,淤泥竟直接淹到了他的大腿上,

他來的路上,還聽人說過前些天有一頭黃牛一不小心陷到了這裡的灘塗淤泥中去,發現後四五十個漢子一起使力,都沒能拉上來,現在總算是有了些體會。

如此地形,確實是不易開墾為農田,真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還有時間才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這裡,蚊蟲蛇獸甚多,流民安置在何處建屋都是大問題。

李慶在四周轉了一圈後,心裡倒是有了些想法,

開墾東平澤難度雖大,卻不是毫無辦法

他當即召集了一些民夫來,在澤內造起了一座座的水榭,

雖有不知深淺的淤泥在,卻也難不倒李慶。

他先是在邊上起一個平臺,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淤泥之中,平臺跨淤泥的部分,則以梁、柱凌空架在上面,邊沿處圍繞了低平的欄杆,以防人和牲畜掉下去。

凡是靠近澤水邊的部分,都建起樓閣重屋來,分為上下多層,上層住人,下層養些雞鴨等牲畜,也可防止潮溼,與蛇獸的侵襲,臥室的窗戶則安上紗窗,既保持透風,又能防蚊。

如此一來,東平澤裡“住”的難題便解決了,官吏無不拜服。

他們卻不知道,這時李慶接見了後世看過的漁村構造,或許此時在某些地方也已出現,只是造得不如李慶現在親自設計的完美而已。

這東平水榭建造好後,立即引起了轟動,部分流民在水榭建成的當天,就搬了進去,都說住得舒坦,一點都不比別處的民屋差,

一些貪圖稀奇的人,甚至願意出大價錢來這裡住上幾天。

接下來,便是開始正式的開墾了,

過程無非就是填土與抽水,但卻要講究方法,不然就容易事半功倍,效率低下。

李慶先是讓人挖出一條溝渠來,連同了幾個面積較大的水潭,這幾個水潭都是有泉眼的,任憑你怎麼抽都抽不幹,

所以這就成了以後農田灌溉的水源,不必強行去填了。

這幾個大水潭裡的水連線到溝渠裡後,那些淤泥灘塗裡的水,被太陽暴曬了半天,就自行變幹了許多,根本不需耗費人力再去抽水。

試想若是一味蠻幹,這又得耗費多少人力和時間

當然了,其他地方還是得老老實實的讓流民擔土去填,用器械抽水,

那抽水的器械李慶看了,還挺有意思的,

首先當然不是後世用柴油的抽水機模樣,造型有點像是後世雲貴地區的筒車,不過要小得多,兩邊有搖柄,讓人去不停的搖著“筒車”便轉動了起來,把水帶到外面去。

如此又忙活了七八天後,東平澤中便終於是清理出了一片適合耕種的農田來,分給了這段時間幹活最為賣力的那些流民。

雖然確實是耗費不少精力,但總算是有成效而且能解決問題,李慶覺得這些付出還是值得的。

而隨著這段時間的安置流民,編戶成甲,新平寨雖然明面上依舊是只有那五百多一點的士兵,但隱藏的實力卻有了顯著的提升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