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袁常前往長安之時,孫堅從洛陽皇宮之中的井下撈得一死去多時的老宮女,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開啟錦囊,竟是發現其中藏著傳國玉璽。於是,次日孫堅以身體有恙為由,辭歸江東。奈何孫堅親兵之中有人漏嘴,將此事告知於同鄉好友,哪想那好友欲以此為晉升之法,密告袁紹。

袁紹與孫堅爭執不下,孫堅也不多說,直接便是引兵離去。袁紹大怒,以盟主的名義,令荊州刺史劉表截擊。

十八路聯軍,曹操離去之後,鮑信亦離去。如今孫堅亦離去,此二人的聲望不輸於袁紹,故此當二人離去之後,袁紹覺得再無顧忌。隨後,袁紹便以天子在董賊手中,如此對峙下去,恐對己方不利為由,想要立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為帝。

且說聯軍與董卓對持,長此以往,為何會對聯軍不利?

原來,此事卻是與賦稅有關。

如今天下被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塊便是漢朝北方的西部,如今掌控在董卓的手中;第二塊則是漢朝北方的東部,掌控在聯軍手中;第三塊則是相對比較平靜的南方四州,包括荊州、益州、揚州和最南方的交州。

現如今名義上的天子還是漢獻帝劉協,那麼各州的賦稅自然需要上繳給漢獻帝,其實也就是董卓手中。這樣長此以往下去,對於關東聯軍來說自然不是好事,他們一邊打董卓,一邊還要給他錢,這不是在充實對方的力量嗎?所以,關東聯軍的賦稅自然不會上繳。但是,別忘了,南方四州的賦稅還是要交給董卓,畢竟漢獻帝在他手上,人家佔著大義。

因此,從這樣的情形看來,隨著時間的過去,董卓肯定更有優勢。

關東聯軍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否則一旦他們的勢力被董卓撲滅,到時候董卓就會以謀反的罪名加在他們身上,夷滅三族都跑不掉。如此的話,他們想要與董卓持平,或者說壓過董卓,關鍵就在這南方四州了。

因此,對於關東聯軍來說,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去搶佔下面南方四個大州的利益。

首先,絕對不能武力攻打,你去打他,憑什麼打他?他必然要和你拼命,這樣一來,很容易形成南方的諸侯們和西北的董卓聯手夾攻關東聯軍。

所以,不能取代他們,只能讓他們歸順。他們還是繼續做當地的土皇帝,只是原先交給董卓的“租金”就不用再交了,而是轉交給關東聯軍。

這樣,對於南方的諸侯們來說,“租金”無論交給誰,都是一樣的,利益上不會受到任何損失,甚至交給新老闆,還有可能優惠。

問題是:南方的諸侯們和關東的諸侯們是同樣的級別,他們交“租金”給皇帝是理所當然的事,憑什麼要交給你關東聯軍呢?所以,關東的諸侯們是沒有資格找南方的諸侯們收“租金”的,只有皇帝才有這個資格。那麼,關東的諸侯們就必須要弄一個皇帝出來,才能夠具備這一資格。

於是,關東的諸侯們在袁紹的倡議下,一起來作這個重大的決策:怎樣弄一個皇帝出來。

他們要弄一個皇帝出來,現在是有這個條件的,因為他們已經近似於獨立了,並且董老頭子拿他們沒有辦法。

經過商議,決定推舉漢室宗親劉虞出來擔任皇帝一職。

劉虞憑什麼當皇帝?這不是造反麼?這不是造反。

因為皇帝是漢靈帝的長子,即少帝,他已經被董卓毒死了,董卓又另立的這個小皇帝即漢獻帝劉協,並非是先帝所冊立的,並沒有實際的意義。想當初董卓一句話:少帝不行,讓獻帝上,滿朝的大臣都預設了,只要有劉氏血脈他們都沒意見。那麼,劉虞同樣是漢室宗親,有著劉家的血脈,那他當皇帝自然也是可以的。

南方的眾諸侯們不會在乎誰當皇帝是否合法,因為誰當皇帝都與南方的諸侯們沒有什麼關係。

出現兩個皇帝之後,南方很容易分成兩半,西邊的歸董老頭子,東邊的歸關東聯軍。(各佔多少可能不等),有條件形成東西兩漢並存對峙的局面。

董卓的優勢,就是多了皇帝這張牌。而關東聯軍的這個決策,另立一個皇帝出來,既可以使自己行為的結果有可能導致增值,又可以有效的遏制打擊對手方的優勢。

所以,這個決策對於關東聯軍整個大集體的長遠利益來說,是一個優選策略,至少也是一個優先考慮的方案。因為這個策略可以導致原先四分之三對峙四分之一的局面,改變成二分之一對二分之一的局面,平分秋色,聯軍不吃虧。

策略是好的,下一步就是怎樣落實的問題了。

“此計不可!”

不過,袁紹的計謀剛提出來,就有人跳出來反對。而且反對的這個人可以說是在袁紹預料之外,也是預料之內的人。

沒錯,反對的人自然是袁術。

袁紹提出這個建議,對於聯軍來說絕對是一個極佳的建議。因此,當袁紹提出來的時候,大部分的都諸侯都表示預設了。當然,也有人反對,只是他們的動作沒有袁術快。

同時,袁紹的這個提議對於汝南袁家來說也是一個昌盛的機會。

扶持新的天子,這份功勞不亞於從龍之功,由此可以預見,汝南袁家將會得到何等大的機遇。

袁紹知道袁術跟自己不對頭,他或許會反對;但是,這個機會對於袁家來說,兩人的私人恩怨反而是小事。袁紹或許想不到,袁術竟然會因為兩人的私人恩怨而罔顧袁家整體的利益。

“無辜更換天子,如同叛逆。我袁家數代人忠於漢室,怎可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若是如此,我等日後有何顏面見老祖宗?此等事董卓這種亂臣賊子做的,我等卻是做不出來。”

袁術的話說的是大義凜然,不知情的人會覺得他忠義。

但是,此時在帳中的諸侯哪一個不是明白人,豈會看不出袁術反對的用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扶持新的天子,對於袁家來說是一個機遇。但是,發起人乃是袁紹,不用說他的功勞肯定是最大,那麼袁家新的族長是誰,也就不言而喻,這種事袁術自然不會看著發生。所以,他才這麼積極的反對。

至於說袁術忠義,漢獻帝還活著的時候他就稱帝了,這種人要是都是忠義之人,估計天下就沒反賊了。

“公路此言甚是,吾亦以為不可!”

“吾贊同公路之言!”

袁術發表之後,又有兩人出來反對,眾人望去,卻是西涼太守馬騰和北海太守孔融。孔融號稱是孔聖人之後,秉承儒家忠義思想,他反對是顯然的事。他若是支援另立新帝,讓孔子情何以堪?

至於馬騰反對,不知情的人以為他是忠義之心,然則,馬騰其實另有想法。

馬騰其祖伏波將軍馬援乃是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想想何等榮耀。然而,如今馬家卻是居於西北苦寒之地,不復昔日榮耀,每每思及此,馬騰心中自是不甘。

因此,馬騰心中自是亦有鴻鵠之志。

董卓的行為,亦是馬騰所期望的。不同的是,馬騰是為了興復漢室榮光,恢復他先祖的榮耀。如今天子在長安,距離他西涼並不遠,他若引兵來攻,乃是極為簡單的事。然而,若是聯軍另立天子,到時天下有了兩個皇帝,他就算從董卓手中搶下皇帝也沒用,反而為成為眾矢之的。

因此,馬騰才反對。

不過,十八路諸侯去了三路,還有十五路,三路諸侯反對,十二路諸侯預設,顯然袁紹這邊更佔據優勢。況且,沒有曹操和孫堅這二個聲望不輸於袁紹的諸侯在,袁紹自是意氣風發,不顧三人反對,直接傳信給幽州劉虞。

接下來的日子,自然是等候劉虞的回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