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吶,《孫子兵法》十三篇俱全…”

“還有這裡,《太公》也是全篇…”

“還有《論語》,不僅俱全,更有完整的聖人解譯…”

一道道充滿驚異的聲音在圖書館內響起,郭嘉、徐庶等幾個原本幽州出身的自然是一臉淡定,雖然,第一次見到的時候他們的反應跟楊彪幾人差不多。不過,他們總不可能把自己失態的事情說出來。

最初,袁常說要興建國家圖書館,郭嘉、徐庶他們不以為然。

作為頂級的謀士,他們不敢說把天下的書籍都看完了,但是,說一句博覽群書卻是不為過。郭嘉雖是寒門出身,所謂的寒門的意思是世家中勢力比較低下的世家,比之平民稍微好一些,總歸算是世家,或許祖輩曾經昌盛過,後來因故而落敗。所以,郭嘉府中的藏書也不少。而且,郭嘉當初在潁川就學,跟荀彧交好,一些想看卻沒有的書籍自然可以從荀彧手中借到;而徐庶雖是平民出身,在荊州那等文化氣息濃郁的地方,自然也不會少看書籍。當然,跟蔡邕這種家藏數萬卷的大文豪相比,那就是天差地別了。或許說,這天下間沒有幾個人的藏書會比蔡邕多。

因此,袁常說是把蔡邕家中的藏書放入圖書館內之時,郭嘉、徐庶他們才覺得國家圖書館的興建有些意義。不過,蔡邕的藏書雖然說是有萬卷,但是,多是用竹板寫的,在把這些藏書摘抄到紙張上之後,其實也不多,想要塞滿一個國家圖書館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就讓郭嘉他們震驚了。

袁常竟然拿出一份又一份的手抄般珍藏古籍,是蔡邕都不曾有的。如《戰國策》等遺失的幾策、《太公》全篇、《論語》聖人解譯,這些都是袁常拿出來的。除此之外,袁常更是拿出了許多他們看不懂的書卷,如《物理》、《化學》、《生物》等等,看一眼只讓人覺得這是天書般的玩意。郭嘉他們都看不懂了,趙雲、典韋他們更是如此,而且,典韋更是叫囂著自己一輩子都不會踏進圖書館半步。

只是,最後事實證明,典韋還是自己打臉了。

在袁常他們前去洛陽迎接天子之時,典韋被留在幽州進入軍事學院培訓。只是,對於典韋這種半個大字不識的莽夫而言,在軍事學院中的學習猶如聽天書一般。然而,當初袁常很嚴肅的告訴他,若是不能從軍事學院培訓合格,那他就要一輩子呆在裡面,典韋覺得袁常不像是開玩笑。那麼,不識字的他怎麼辦?

很簡單,國家圖書館裡有解決辦法。

袁常自然是在國家圖書館裡留下了拼音讀寫等讀物,只要稍微找個文人討教一下,便能學會。於是,典韋自然是跑進國家圖書館裡把這些讀物帶去,並且暗中找了個文人討教,終於擺脫了莽夫的身份,晉升為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莽夫。原本,典韋是想暗中學習,誰知道,這事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說是他典韋手不釋卷,夜讀春秋,反正是越傳越神奇,就差沒說典韋是文曲星下凡了。然後,大家都覺得典韋這樣的莽夫都這麼努力學習,他們憑什麼不更努力的學習,因此,還帶動了幽州百姓學習的風潮,前來國家圖書館內借書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當然,袁常在後世自然是不可能看過那麼多的書。但是,或許是因為他如今的實力,只要有一點想法,那些書的內容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他的腦海之中。而且,加上袁常如今的實力,抄書的速度自然是無比的快速,基本上個把小時就能完成一本。閒暇之時袁常便經常幹這事,在別的方面他或許會嫌麻煩、偷懶,但是,在教育這方面,卻是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必須認真對待。於是,在國家圖書館建成之後,袁常便把這些手抄本拿了出來,再找來眾多人手摘抄,一份放在國家圖書館內,一份當做備份。

故而,國家圖書館內才會塞得如此滿滿當當,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咳咳!”

楊彪來到袁常面前,乾咳一聲,略顯不好意思的說道:“袁委員長,老夫厚顏,想要將這國家圖書館內的一些藏書帶回去摘抄一份閱覽,不知可否?”

“自然沒有問題!”

對於楊彪的請求,袁常又怎麼會拒絕,說道:“若是他人自然是有限制的,不過,楊委員何等身份,又豈會借了這些書籍不還。而且,楊委員為國奉獻了大半輩子,些許特權自然是不為過。”

“如此,便多謝袁委員長了!”

若是袁常用規矩來拒絕,也合乎情理,但是,袁常卻沒那麼做,願意讓自己把書籍帶回去摘抄,那就是給自己面子,楊彪道聲謝也是應該的。

袁常看向另外幾人,說道:“幾位想要閱覽的書籍,皆可借閱,等用完之後歸還給國家圖書館內便好,相信幾位都不會做出有借不還的舉動。”

“這是自然,如此便多謝袁委員長了!”

“多謝!”

不僅是楊彪想要借閱回去觀看,其他跟隨而來的幾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不過,他們卻是不好意思說出口,倒是楊彪自認為與袁常還說些話,故而才厚著臉皮說出那句話。沒想到袁常倒是很上道,不等別人詢問,他就自己開口了,如此一來,也不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舔著臉向袁常請求,心理上也好受些。

“諸位客氣了,往後皆是同僚,互幫互助理所當然。”

袁常客氣的回應了一番,隨後看向劉協,問道:“元首是否有中意的書籍?若是有,將書籍名稱告知,稍後便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送至府上。”

劉協好歹也是名義上的元首,自然不用親自動手。

“如此有勞袁委員長了!”

劉協客套了一句,思索了片刻後,說道:“吾對《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和《傷寒雜病論》有些興趣,便借閱此三本書籍。”

袁常微微一怔,沒想到劉協對這醫術感興趣。

不過,想想原本歷史上的劉協,被曹丕從皇位上逼下來之後,似乎就在自己的封地安心的當一個大夫,而且他在這方面的天賦也不差,得到百姓的稱頌,還有人給他立長生牌。當皇帝的時候沒有得到這樣的稱頌,反而當個大夫給百姓看病還獲此殊榮,想來劉協自己的內心也是很怪異的。

楊彪倒是有些好奇,問道:“袁委員長,《神農本草經》老夫倒是有所耳聞,這《本草綱目》和《傷寒雜病論》卻是不知何人所著?”

袁常有些無語,楊彪別的不問,偏偏問到他不好回答的地方。

《傷寒雜病論》乃是醫聖張仲景所著,當然,現如今的張仲景還在荊州一地研究醫術,在沒有經過豐富的臨床經驗之前,自然寫不出《傷寒雜病論》這樣的鉅著。同樣,《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鼓搗出來的玩意,楊彪自然也沒聽說過。而袁常當時摘抄典籍之時也沒有多想,順手就把《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這樣的醫術典籍給摘抄出來,以此來提升醫學的發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袁常的臉皮也不是蓋的,很是乾脆淡定的說道:“此二本醫術並非何人所著,乃是某令人從天下各地收集的各種醫術、藥物等綜合而成。桓靈之時,因疫病而喪命的無辜百姓不知凡幾,吾心中甚為不忍,故而才令人從天下各地收集各種疾病醫方、藥物用途,只希望百姓能夠免於疾病的痛苦。”

“不成想袁委員長竟有如此仁心,老夫望塵莫及。不過,老夫雖老邁,袁委員長若是有所需要,儘管開口,希望老夫這老弱之軀還能做些貢獻。”

“楊委員放心,若是需要的時候,吾是不會客氣!”

袁常也沒有客套,很是直接乾脆的說道。如此一番交談,倒是令二人的好感彼此上升,袁常對楊彪的好感便是明白他是個實在人,不會因為顧及臉面而不敢開口行動,這樣的人顯然是個辦實事的人,對於新法改革而言是不錯的助力。楊彪的直言敢言並非是浪得虛名,歷史上楊彪的兒子楊修因為恃才傲物,並且參與到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權利的鬥爭之中,故而被曹操給殺了。有一次曹操見到楊彪時問道你為什麼如此憔悴,而楊彪則是直接回答說是因為自己沒有金日磾的先見之明,到老了還要有老牛舔犢的感情,就是在指責曹操殺害他的兒子,才讓他如此憔悴,當時曹操的權利可謂是到達巔峰,而楊彪還敢如此對曹操言語,可見其直言敢言的脾氣。當然,這時候的曹操也不在乎這樣的話語,聞言之後卻是向楊彪道歉。

另一方面,楊彪對袁常的好感加強,是因為他看出袁常是個真正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利的人,這樣的人,自然是深得楊彪好感。當然,也是因為楊彪心繫百姓,才會產生共鳴,若是換個貪官汙吏,哪裡會有這樣的心情。

“哈哈!”

楊彪大笑一聲,五十好幾的人了,聲音卻是依然豪邁,說道:“那老夫便等著了!說起來,這圖書館便給我等帶來如此大的驚喜,想來接下來其他地方也不會讓人失望,不知是否如此?”

“自然如此,口說無憑,還是待元首和諸位參觀之後便知曉了。”

國家圖書館參觀的也差不多了,該看的看,該借的也都借了,自然也沒有繼續停留的理由。隨後,眾人便上了馬車,朝著下一個目的地出發。

中科院大門前,袁常一行人的馬車停了下來。

“中科院,不知這裡面又有怎樣的驚喜?”

楊彪看著用漢白玉構建的大門,目光之中充滿了期待。單單是這大門,就給人一種磅礴大氣的感覺,想來裡面的事物定然不會讓人失望。

而中科院的院長和副院長馬鈞和歐南寶二人也得到了通知,早已在大門口等待。

“見過元首、袁委員長!”

馬鈞和歐南寶二人上前行禮,他們自然知道元首便是曾經的天子。若是以前,他們見到天子自然是誠惶誠恐的,哪裡會像此刻這般平靜。不過,在袁常長久的教誨之下,他們的內心早已是堅如磐石。袁常告訴他們,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對於達官貴人可以有敬畏之心,但是卻不需要奴顏婢膝,那樣只會讓他們的心志被腐蝕,無法做一個合格的科研人員。因此,馬鈞和歐南寶二人才會如此平靜。

除了他們二人之外,還有一個年輕男子安靜的跟隨在身後,看其臉色,顯得有些拘謹。

似乎感受到了袁常的目光,馬鈞向袁常介紹道:“主公,此人乃是渤海郡中科院分院的院士李璞,其祖上乃是務農為生,李璞幼時見其祖其父二人耕田艱辛,為了減輕其祖其父的辛勞,苦心鑽研之下發明了一種新的車犁,可以讓農夫耕田之時花費更少的氣力還不用耗費多少時間。因此,屬下有感於其孝心和鑽研的精神,故而將他留下相助。”

無論任何時代,一個人只要有孝心,都是值得培養的。故而,在隋唐的科舉制度出現之前,孝廉便是舉薦人才的一個重要依據。一個人若是有孝心,那麼,這個人再壞也差不到哪裡去。而若是沒有孝心的話,那就很可怕了。古代的刑法多有誅族罪名,可以想象,若是一個人沒有孝心,又豈會在意這樣的罪名?那麼,這樣的人又有什麼的事做不出來,謀朝篡位、叛國等事他們因為不在乎親人,自然是毫無顧忌。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孝廉作為一個評判標準,似乎也說的過去。當然,孝廉這種評判也是可以偽裝的,而偽裝的最成功的就是逆天者王莽了,最終大漢的天下被他給竊取,雖然說佔據的時間不長。

因此,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舉孝廉才會被科舉制度給取代了。當然,兩種制度各有優劣,卻也無需多言。

而透過馬鈞和袁常的交談,劉協和楊彪等人也稍微有些明白中科院是怎樣的地方了。因此,他們的心中便有些許失望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