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上的四個主題,陛下和諸位大臣不知是否還有意見?若是有意見,不妨說出來;若是沒有,接下來稍事休息一個時辰,便開始測試。”

徐庶目光在全場掃了一圈,說了一句。

對於徐庶的詢問,百官們已經無力吐槽了,有意見又能怎麼樣?難道袁常還會因為他們的意見而有所改變,況且,這些改變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東西,他們又能有什麼意見?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便先去用膳,大會堂出門左拐的那幢樓是食堂,請大家跟隨工作人員前往。”

幽州方面還是很人性化的,開會之後還有提供食堂。

劉協和少數幾個大臣自然是由袁常、郭嘉等幾個幽州高層作陪,至於其他的大臣,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陛下,請!”

食堂也是一個新鮮事物,食堂大堂裡的擺設讓人看的目不暇接。

徐庶很貼心的替劉協和幾個大臣解說道:“陛下,諸位大臣,此食堂乃是由幽州府出資修建,專門用來招待參加會議的各位大臣,平時不對外開放。這裡面的菜餚都是幽州牧精心設計而成,包含多個地方的口味,大家若是有喜歡的菜餚,便可取之,幽州牧稱之為自助。如此,也不會造成浪費。”

“嗯,幽州牧想法不錯!”

劉協淡淡的稱讚了一句,反正一切都顯得很新鮮,他也沒什麼好說的。天子用膳,自然不能跟大臣們一樣坐在大堂裡,自是有雅間提供。當然,也是因為劉協如今還在雲裡霧裡的,若是他有點想法,坐在大堂裡還能體現下親近大臣的態度。可惜,如今的他什麼都不知道,反正袁常說什麼,他照著做就是了。

劉協等人跟隨袁常進入雅間,不多時各色菜餚便一一端了進來,色香味俱全的菜餚,看的人是眼花繚亂。

“咦,敢問幽州牧,這菜餚為何與我等平日裡食用的大有不同?”

楊彪看著桌上擺放的菜餚,有些驚奇的詢問到。

袁常微微一笑,道:“太尉有所不知,這些菜式乃是吾從典籍中搜素發現,南方有炒菜之法,可令食物更加美味可口。故而,與我們平日裡蒸煮之法顯得有些不同。”

炒菜的做法最早出現在周朝,當然,沒有明確的記載。只不過,青銅器的發展,使得一些腦洞大開的廚師在廚藝上有所創新。只不過,因為青銅器對於炒菜而言,並沒有多少的幫助,再加上食用油的匱乏,調味料的稀缺,使得炒菜並沒有得到廣泛傳播,直到魏晉時期才有了稍微的記載。而炒菜真正興起,卻是到了宋朝時期,畢竟宋朝時的經濟發達,且技術發展的相當快,食用油的產量有了質的提升,士大夫貴族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炒菜才漸漸普及。而現如今,炒菜只是南方一些百姓慵懶時隨意之作,畢竟跟蒸煮比起來,炒菜卻是簡單快捷了許多,不是慵懶的人,估計也不會為了省事而使用炒菜之法。

“陛下,嚐嚐味道如何!”

包括袁常、郭嘉、徐庶和趙雲幽州一方四人在內,劉協、楊彪、趙溫和張喜以及伏完,餐桌上就這些人。袁常也沒有太過奢侈也沒有簡單,一桌十五道菜。

劉協也不矯情,提起筷子便捏了一塊看起來顏色豔麗的肉塊。

“吧唧…”

一口下去,軟而不爛,肥而不膩,劉協頓時眼睛一亮,再次夾了一塊起來,細細的品嚐起來。吃完之後,即便對袁常很不爽,劉協還是忍不住稱讚道:“幽州牧,此物是何物?為何如此香嫩可口,真乃世間少有之美味。”

袁常微微一笑,自然不會告訴劉協這是豬肉,不然,劉協說不定當場就要吐出來了。

豬這種生物對於貴族而言,就是低賤的生物,畢竟豬什麼玩意都吃,看起來就讓人覺得噁心。直到宋朝之前,豬一直都是平民百姓的食物,貴族的餐桌上根本不會有這道菜。而在宋朝的時候,因為蘇東坡的一道東坡肉,才讓豬肉成為餐桌上的常見之物。畢竟連蘇東坡這樣的大名人都吃的這麼開心,大家跟風之下,豬肉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用野豬肉是做不出東坡肉這種味道。

“陛下,此物乃是野豕肉,用秘法調製後便可。陛下若是喜歡,臣便讓廚師傳授給御廚,陛下便隨時都能享用。”

野豬肉自然不會讓劉協覺得有什麼,畢竟無論是在什麼時代,野味都是比較高大上的代名詞。至於說劉協的御廚學會紅燒肉的做法,用野豬肉自然是做不出這樣的味道,反正袁常可以說是御廚學藝不精,實在不行,就告訴劉協要用豬肉才可以,反正劉協吃都吃了,還能怎麼辦。

“諸位且都自行用膳,無需顧及朕。”

劉協見楊彪幾人沒有動筷子,當下便提了一句。如今不是在自己的皇宮,他自然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得了劉協的吩咐,楊彪等人這才動起手來,第一次品嚐炒出來的食物,楊彪等幾人都有些失了平日裡的風儀,不過,大家都是如此,也就大哥不說二哥了。倒是幽州一方的幾人顯得比較平靜,平日裡都是這樣吃,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一頓飯下來,眾人吃的都是開懷無比,就連飯量,都比平日多了幾分。

“距離測試還有些時辰,陛下和諸位便隨微臣前去品茗一番。”

吃過飯後,等下還有測試,除了袁常和劉協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要測試,包括郭嘉、趙雲等幽州高層,同樣如此。郭嘉本不想參與的,但是,在袁常的‘威脅’之下,不得不妥協,袁常說了,郭嘉若是不參與,以後美酒的份額就要減少。飯可以不吃,美酒怎麼能夠不喝,所以,郭嘉自然只有妥協的份。

食堂裡自是有準備泡茶的茶水間,裡面新奇的擺設自是引得楊彪等人一陣稱奇。可以說,自從到了幽州之後,一切都讓他們大開眼界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泡茶自然也有專門的侍女服務,也是袁常特意培訓了幾個泡茶的侍女,畢竟,這種事情還是要有專門的人才來做才顯得有比格。

吃過油膩的食物,此時再喝一陣清淡的茶水,整個人好似要昇天的感覺一般。

“見識過幽州這般的日子,吾才知道,以前的日子都是白活了。”楊彪喝了一杯茶後,忍不住調笑道。

“太尉過譽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某喜歡這般清閒的日子。奈何時不與我,只能苦中作樂罷了。”

袁常微微一笑回應道。

正所謂相由心生,楊彪的眼光何等老練,自是看得出袁常這番話乃是出自真心,並非是敷衍之詞。可見,袁常是個安於平淡之人,為何又會走到如今地步,想來其中必有內情。不過,如今時機不對,楊彪也不好詢問,便壓下心頭的疑惑,若是有機會的話,他再找個時間與袁常暢談。

一個時辰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用膳之後再喝過茶,時間便也差不多了,眾人便朝著大會堂走去。

路上,楊彪開玩笑道:“幽州牧,我等幾個上了年紀,比不得你們年輕人,不知可否將測試內容稍稍告知一二。”

“太尉說笑了!”

袁常反調笑了一句,道:“誰人不知太尉年少成名,博學多聞,區區測試如何能難得住太尉。”

“哈哈,承蒙幽州牧誇獎,希望不會讓幽州牧失望。”

楊彪倒是看得開,對於測試沒有多大的牴觸。畢竟袁常的新法改革,若是不能與他有著相同的理念,怕是也無法上手,所以,楊彪覺得袁常這麼做也正常。倒是趙溫和張喜二人心中頗有意見,不過,二人想著好歹自身也有些才能,倒也不是很反對,只不過是覺得臉面上有些過不去。

等袁常、劉協他們到達之後,其餘的大臣也皆已經到達。袁常也沒有多說什麼,直接讓人將測試的紙帛拿來,每人一份發了下去。

等發完之後,袁常說道:“諸位,這紙帛上的內容是本州牧一人所出,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人看過,即便是我幽州的官員亦是如此。所以,接下來的測試絕對公平、公正,至於測試的結果如何,就看各位自己的了。測試時間半個時辰,現在開始。”

說完,袁常和劉協二人坐在一旁,靜靜的等候。在袁常強大無比的實力之下,相信也沒有人能夠在他面前作弊。

其實,測試的內容也不難,一共十道題,主要是他們對新法改革的看法,以及他們在任時的做法。測試的主要目的是觀察百官的做法,若是那些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大臣,估計就沒什麼希望了。所以,郭嘉他們雖然也不知道測試的內容,但是,想來透過測試是沒什麼問題的。

十道題,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半個時辰的時間也綽綽有餘了。

袁常將紙帛全部收好,然後說道:“為了顯示公平和公正,本州牧便當場檢測評分。其中,優異者可為中央委員會成員,其餘人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合格者可就任相關部門領導之職,不合格者則為普通幹事。”

袁常說的斬釘截鐵,顯然不會給眾人反駁的機會,無論他們願意與否,一切都只能按照袁常的意見來執行。

有資格參加測試的官員不過二百餘人,一份紙帛,快的袁常幾秒鐘的時間就看完,慢些的就十幾秒時間。同樣用了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袁常便將所有的紙帛檢檢測完畢,並且給了相應的評分。

“經過本州牧的檢測,郭嘉、趙雲、楊彪、趙溫、張喜五人可為中央委員會成員。其餘者,董承、楊奉、王子服、吳碩…等四十餘人合格,可就任相關部門領導之職,其餘不合格者為普通幹事。”

袁常公佈結果後,場面平靜了片刻,隨後便有人跳了出來。

“幽州牧,某為何不合格!”

一名年紀看上去三十幾歲,面貌剛毅的官員站了出來,大聲說道:“幽州牧,某自認為回答的非常完美,為何不合格,難道就是幽州牧一言而定?若是如此,豈不是幽州牧你說什麼便是什麼,我等怎麼知道具體情況。”

袁常瞥了他一眼,淡淡說道:“姓名。”

“什麼?”

“你的姓名!”

這官員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本官張驊!”

“本州牧所考核的乃是諸位對新法改革的理解,已經在其位的執政做法。那麼,張驊,你寫的是什麼?引經據典,把聖人的言語寫了一遍,你告訴本州牧,你如何能夠擔任新的職位,為天下,為百姓謀福利,莫不是憑藉你口中的聖人言語?本州牧不需要你們用別人的看法和意見,就是要你們自己的意見和做法,一個人連自己的特性都沒有,又如何能夠做好自己的本分?結果便是如此,你若是不滿意,本州牧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意見。”

教訓完張驊,袁常看相其他人說道:“不僅張驊如此,你們也是一樣,不合格之人只能擔任普通幹事。若是不願意的,可自行離去,本州牧不會阻攔。同樣的,你們可以從普通幹事做起,慢慢的瞭解新法改革的具體情況,等你們的能力足夠之時便可晉升。言盡於此,何去何從諸位自己決定。”

說完,袁常也不再言語。

合格的只有四十多人,還有將近五分之四的官員不合格,佔據了大部分。這些人的回答與張驊如出一轍,都是引經據典,採用聖人的言論,完全沒有自己執政的思想。袁常自然不會客氣,倒是董承等幾人,讓袁常有些訝異,竟然能夠透過測試,達到合格的標準,本來按他的想法,董承等幾個頑固派應該是不會透過的。不過,想想董承等幾人,雖然是頑固派,才能也不差,透過測試倒也說的過去。

如今都遷都幽州,家小也都在來幽州的路上,讓他們辭官不幹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最終在場的官員都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結果。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