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袁常許給袁紹的好處也就是之前與郭嘉等人商議的一樣,許諾袁紹在迎回天子之後為袁紹表功,請天子封袁紹為大將軍,統管天下兵馬,開府儀同三司,假節鉞。可以說,袁常給袁紹的許諾,已經是讓袁紹當半個皇帝了,袁紹又豈會不動心?先前在眾人面前說出袁常的請求,只不過是想要給袁常一個合理的借道理由。

袁紹此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有一顆當皇帝的心,卻沒有當皇帝的勇氣。說起來的話,袁紹的行為連袁術都不如。至少,袁術敢公開稱帝,雖然沒當多久就喪命了,至少袁術付諸行動了。再看看袁紹是怎樣的做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袁紹在佔據冀、青、幽、並四州之後,擁有幾十萬軍隊。隨著實力的增強,他的野心更大了,給獻帝的進貢漸漸稀少了。有一次,他忽然接到久無往來的袁術的一封來信,信上說:“漢朝的天下早就丟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於私門,豪強角逐,國土分裂,和周朝末年七國紛爭的時代沒有兩樣,結果是強者兼併天下。我們袁家受命於天,理應當皇帝,符命、祥瑞都顯示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擁有四州之地,民戶百萬。論實力無人比得上您的強大,論德行無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麼能夠接續已經滅絕了的天命呢?”袁術在建安二年稱帝淮南,但只過了兩年半時間,搞得資實空虛、內外交困、眾叛親離,在走投無路之際,他“慷慨”地表示願把帝號讓給袁紹。袁紹見信雖然不敢聲張,心裡卻是求之不得的。他指使主簿耿苞為自己當皇帝尋找根據,耿苞私下對他說:“赤德已經衰敗,袁氏是黃帝後裔,應該順天意、從人心。”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論”,漢朝是所謂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黃帝就是土德,而袁家為黃帝的後代,所以袁氏取代漢朝是“天意”。袁紹向軍府僚屬公開了耿苞的這些言論,僚屬們都認為耿苞妖言惑眾,混淆視聽,應當殺頭。袁紹知道時機還不成熟,唯恐露出馬腳,不得已令人殺了耿苞。

你看,袁紹內心很想當皇帝,但是又沒有勇氣去做,為了避嫌還殺了耿苞,就衝這一點來看,袁紹的失敗也是有理由的。

如今,袁常去迎接天子,苦力活袁常去做,而最終得到好處的大頭卻是他袁紹來領,袁紹豈會不答應?雖然只是假節鉞,但是,在如今漢室衰微的情況下,天子還有能力把這個權利給收回去不成?

在天子給臣下的權利之中,分別為:假節,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的人,這種權利通常是給監軍使用的,在沒有戰爭的時候,自然是沒什麼用處;其次便是持節,平時可殺無官位之人,戰時可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持節就比假節高一級了,平時的時候可以斬殺沒有官身的百姓,戰爭的時候可以斬殺二千石以下的官員。何謂二千石?簡單的說,二千石的官員相當於高官,也就是說,持節的臣子可以斬殺高官以下的官員,想想看,平時一個市廳級的領導都難以見上一面,而臣子卻是可以斬殺這種級別的官員,可見權利之大。當然,這是在戰時才能使用的權利,在平時你敢亂用,這是想造反不成?所以,持節的限制還是比較大的;而基本上沒有限制的就是使持節和假節鉞這兩種權利了,嚴格來說,這兩種權利比之丞相、三公還要高階。

使持節平時及戰時皆可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而假節鉞則是除了使持節的權利之外,還能斬殺假節、持節和使持節三種節將。為何是節將而非是節臣?其實也很好理解,武將擁有統兵之權,而文臣卻沒有兵權,在這樣的情況下,文臣持節也沒有用,難道他們還敢斬殺有統兵之權的武將不成?當然,持節的文臣也有,如班超、蘇武等少數文臣也有這樣的權利,不過,他們因為是作為使者出使別國,情況比較特殊。

而如今,袁常給袁紹許下的好處是給他向天子請封假節鉞的權利,袁紹怎麼會不同意?漢室衰微沒有權利,但是,至少現在還是名義上的天子,袁紹得到這個權利之後,一些舉措自然是名正言順,對於愛惜名聲的他而言,無疑是極好的幫助。況且,這是要袁常能夠成功迎回天子的情況下,即便袁常失敗了,對於袁紹而言也沒有什麼損失。如果說讓曹操將天子迎走,袁紹當然也不會客氣,從曹操手中要點好處,如今從勢力上來看,他袁紹無疑是最強大的一支。

……

兗州,東郡府衙

曹操一臉肅然之色,麾下文武依次而坐,只見他一臉疑惑之色,沉聲說道:“探子來報,幽州牧袁常欲領兵前往長安勤王,解救天子於賊子之手,如今已然通告天下,諸位,可知其用意為何?”

曹操有想法要迎接天子不假,但是,曹操並沒有大張旗鼓的把自己的意圖給說出來,反而是在等接到天子的勤王詔令之後才動身。而反觀袁常,並沒有接到天子的詔令,卻是這麼積極的行動,就不得不讓人懷疑袁常有什麼意圖了。

程昱站起躬身行了一禮,說道:“主公,袁常乃是袁紹從弟,他此番行動莫非是受了袁紹的指使?”

“非也!”

曹操很是果斷的否定了程昱的猜測,直言說道:“吾與袁本初共事多年,他的心思我非常清楚。袁本初麾下自然有人勸諫他前去勤王,然而,其麾下爭權奪利矛盾重重,在這等情況之下,以袁本初的性格來看,必然不會接受勤王的詔令。故而,吾以為,袁常的舉動絕非是出自袁本初授意,乃是其自身的想法。”

既然曹操這麼說了,那自然是可以排除袁紹的嫌疑,只是,袁常為何要這麼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