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丘臺見了高建昌的表情,頓時神色一動,看高建昌的樣子,似乎早已經有準備了?其他幾人也是與簡丘臺一樣的反應,都是眼巴巴的看著高建昌,希望得到高建昌肯定的答案。不過,也不知道高建昌是否是故意的,好似沒有看到眾人期望的眼神,依然一副波瀾不驚的表情,不緊不慢的抿了一口水。

簡丘臺眉頭微皺,似乎對於高建昌這種拿捏的行為有些不滿。當下,語氣略微有些生硬的說道:“高將軍,如今大家已經是坐在一條船上的盟友,若是有何攻城良策那便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番,看看是否可行,何必藏著掖著。”

“哦!”

高建昌驚異一聲,一副茫然的表情說道:“簡丘臺王子,我見諸位都沒人詢問,還以為諸位都不感興趣,你們不問出來,我又如何回答?既然簡丘臺王子發問了,那我自然是會告訴大家的。”

絮絮叨叨的說了一通,觀察到眾人臉上都已經有些不滿了,高建昌這才停止下來,一本正經的說道:“諸位應當知道,此次我王之所以出兵,乃是因為有幽州範陽盧家子弟來勸說我王。與此同時,幽州北部的烏丸和東部鮮卑也會同時出兵,對此,我王自然不會錯過如此良機。而我王也並非量小之人,有如此好事,自然沒有忘記諸位的君王。不過,我王也考慮到在與幽州交戰之時,攻城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在得知我王的顧慮之後,那範陽盧家子弟便獻給我王攻城器械的圖紙。早在出兵之前,攻城器械便已經在路上,想來,這一二日便會到達。屆時,任他幽州城池如何堅固,又豈能防守的住?”

“原來如此!”

簡丘臺等人聞言,頓時恍然。

對於攻城器械,中原周邊的異族國家當然不會陌生,而且,他們也一直想要獲得這些攻城器械的技術。但是,自春秋戰國攻城器械發明以來,中原的各個勢力如何爭鬥,都不會把這些技術流傳到異族國家去。鹽、鐵、糧食等物同樣是中原朝廷嚴禁售賣給異族國家的,但是,很多的商人也會走私,與邊關守將聯合,獲取鉅額利益。不過,對於攻城器械的技術,無論是哪個商人,都不會把這些東西交給異族國家。因為這些商人也明白,一旦攻城器械落到異族手中,對於中原而言,是一場極大的災難。在與異族的征戰之中,異族的騎兵有著極大的優勢,而中原,最大的優勢無疑是堅固的城池。即便騎兵再如何強悍,也無法用騎兵攻城。基於這一點,異族一直不懂得製造攻城器械。當然,沒有技術,他們也可以仿造。只不過,仿造的東西畢竟是山寨貨,跟正品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核心技術無法掌握,他們也就不能打造出真正的攻城器械,外觀是有了,質量和殺傷力那就是慘不忍睹。

如今,他們不知道範陽盧氏和幽州牧究竟有何等的仇恨,竟然會把中原一直違禁的攻城器械的技術交給高句麗王,卻是讓他們極為好奇。

當然,對於這些攻城器械的技術,他們也有一些覬覦,只是並不是很強烈。

異族多以遊牧的形式生活,鮮少有建城,即便是建造的城池,防禦功能也是不堪一擊。所以,高句麗有攻城器械的技術,對於幾個異族國家而言,並沒有多少的威脅,畢竟,他們不是靠城池生活的。當然,若是能夠獲得攻城器械的技術,那是最好不過的。若是他們想要攻打中原的時候,就不會因為面對中原堅固的城池而一籌莫展。只不過,他們也知道,想要從高句麗王手中獲得攻城器械的製造技術,並沒有那麼容易,至於要用什麼代價來換取這個技術,那就要等到戰事結束之後,回到他們各自的國家,與他們的君主商議了。

既然已經有辦法對付中原人堅固的城池,幾方勢力的主將商議了一番之後,便各自散去。他們彼此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很融洽,若非有著共同的利益,他們也走不到一起。所以,讓他們坐在一起,煮酒論英雄,那也就免了。

而與此同時,本溪城內的袁常、郭嘉等人也召集將領,商議異族之事。

太史慈對著袁常點了點頭,率先站起身說道:“主公,據探子們來報,扶余出兵五萬,婁挹出兵三萬,濊貊出兵三萬,馬韓出兵四萬,辰韓出兵三萬,加上高句麗的四萬和南沃沮的三萬兵馬,他們的兵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二十五萬。”

“嗯!很好!”

袁常和郭嘉二人聽了太史慈說的情況,臉上不僅沒有任何的擔憂,相反,他們二人的臉上還滿滿的都是歡喜之色。本來打的主意就是讓周邊幾個國家的兵力都集中到一起,然後能夠一舉消滅,為接下來的戰鬥掃清障礙。如今,這幾個國家都派出大量的兵馬,基本都已經是傾巢而出了,比他們預料的情形還要完美,他們二人又豈能不喜。

“雖然比預想的要好,不過,他們的兵力太多,不能正面硬拼,也不能一次徹底消滅,倒是有些麻煩。”

郭嘉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臉上的表情卻是沒有絲毫的變化。

“軍師,你這個笑話一點都不好笑!”

袁常掃了郭嘉一眼,調笑著說道:“即便對方的兵力沒有這麼多,軍師你也不會想著和他們硬碰硬吧,當然,麻煩肯定是有一些的,那就要辛苦軍師了。”

正如袁常所說,郭嘉確實只是一句玩笑話。作為當今時代頂尖的謀士之一,郭嘉怎麼可能用硬碰硬的方式交戰,那簡直是在侮辱他的智慧了。華夏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智謀之士如過江之鯽,在能夠使用計策的時候,絕對不會用正面對抗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在異族人的眼中,中原人詭計多端,便是這個原因。可以說,歷朝歷代的戰爭,中原人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爭,鮮少有硬碰硬的時候。總而言之,對於中原人而言,戰爭還是以用計為上。

“好了,閒話不多說,軍師有和良策便說出來,儘早的平定這些異族才是正理。”說笑了一番之後,袁常臉色一正,嚴肅的說道。

“是,主公!”

說到正事,郭嘉的表情也嚴肅了下來,開始有條不紊的將心中的想法給說出來,該如何行動,無一遺漏的交代清楚。

次日,太陽還沒有升起,城外便已是鼓聲震天,顯然,高句麗他們已經準備攻城了。等袁常他們走到城頭上之時,看到城外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到處都是人和戰馬的身影。而且,幾個異族國家聯軍的騎兵還不在少數,粗略的一掃,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七八萬之數。若是在平原上交戰,單單是這七八萬的騎兵,就會讓袁常他們頭痛一陣了。畢竟,在這個沒有熱武器的年代,騎兵簡直是戰場上無敵達到坦克,在正面對抗上,基本沒有哪支兵種是騎兵的對手。雖然長槍兵能剋制騎兵的衝鋒,但是,在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長槍兵剋制騎兵的效果也被極大的削弱了。索性,袁常他們並沒有打算與對方正面對決,騎兵的作用,也就可有可無了。

戰鬥並沒有立即打響,高建昌等幾個勢力的主將,在盾牌兵的護衛下,靠近本溪城百米的距離站定。高建昌策馬而出,對著城頭上的太史慈喊道:“太史慈將軍,本將軍念你也是一個人才,不忍殺之。如今我等聯軍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只要太史慈將軍開城投降,本將軍必定在我王面前美言一番,保你榮華富貴,何如?”

袁常和郭嘉聽了高建昌的話,差點沒笑出來,沒想到這高建昌也會耍詐。若非知道對方真實的兵力數量,說不定還真的會相信他的話。畢竟城下密密麻麻的,也不可能一個一個數過去。不過,已經有探子把他們的兵力報來,袁常他們自然知道真實情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在戰爭之中,耍詐虛報己方兵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麼做,無非是在兵力數量上恐嚇對方,從而達到戰略意圖。

就如官渡之戰中史書記載袁紹有七十萬大軍,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史書會記載錯誤,自然也是有袁紹虛報兵力的原因。畢竟無風不起浪,沒有袁紹虛報這件事情發生,史書也不大可能記錯。

官渡之戰是在漢獻帝建安五年,當時,東漢朝廷經歷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以及之後李傕、郭汜作亂,再加上各地諸侯勢力的戰爭,整個中原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是在一千萬左右,十三個州,平均下來,每個州連一百萬人口都不到。再仔細的算一算,袁紹佔據的四個州之中,除了冀州比較繁華,人口多一些,幷州、幽州和青州的人口都不多。就算袁紹的四個州的人口都達到了平均數,那麼,袁紹的勢力之下有四百萬人口。當然,這四百萬人肯定不可能都能上戰場的,扣除百分之五十的婦女,再扣除百分之五十的老弱病殘,很顯然,袁紹麾下也就只有一百萬的青壯能夠上戰場。當時社會如此之亂,大部分的青壯自然是都不願意上戰場,再扣除各州郡縣的官吏,發展生產的人力等等,袁紹的總兵力能夠達到五十萬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還要扣除駐守各城池的兵力,袁紹佔據四個州,再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說,袁紹在官渡之戰時,能夠投入二十五萬的青壯已經是極限了。而且,這二十五萬的青壯,還要繼續扣除雜兵、輔兵等等,也就是說,在官渡戰場上,袁紹真正能夠作戰的精銳,其實也就是在十萬左右。而袁紹能夠吹噓到七十萬,確實也是個人才。

當然,跟曹操對付孫劉聯軍時吹噓的兵力相比,袁紹也就不值一提了。

根據曹操給孫權的勸降書,說是“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由此衍生出了曹軍八十三萬的說法。這裡所說八十萬眾,是指曹操的全部軍隊,而不是開到荊州的部隊。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周瑜向孫權彙報的曹軍實力為:“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十五萬人左右,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八萬,所以曹操全國的軍隊合計二十三萬多人。

所以說,在沒有拿下荊州之前,曹操在沒有拿下荊州前,兵力達到了十五、六萬,這是他所在勢力的總兵力。那麼,去打荊州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帶上,扣除一半來算,曹操去打荊州的時候就帶上了八萬左右的兵力,當然,這是在扣除雜兵和輔兵的能作戰兵力,再加上後來荊州投降的七八萬兵力,也就是說,在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兵力也就是在十六萬左右。而曹操在給孫權的書信之中說有水步軍八十萬三,很顯然,曹操是把自己麾下所有的兵力,包括雜兵和輔兵都算在內,以此來恐嚇孫權。其後,在開戰之前,曹操更是加大了恐嚇力度,把兵力給說成是百萬大軍。由此可見,在漢末的時代,弄虛作假、吹牛逼,曹阿瞞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且說高建昌的一番話,自然不可能打動太史慈。不說袁常對他的知遇之恩,單單是瞭解了袁常的厲害,太史慈都不會背叛。更何況,太史慈還是個忠義之人,自然更加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因此,太史慈也沒有多說,搭弓上弦,抬手就是一箭。

“嗡!”

箭矢直直的落在高建昌馬下,隨後太史慈傲然的聲音響起:“你若是要戰,那便來戰!本將軍七尺男兒,豈懼爾等蠻夷之眾!暫且饒爾等狗命,待開戰之時,本將軍必取爾等項上狗頭!”

可恨!

高建昌討了個沒趣,心中低罵一聲,也不再勸說,返回己方陣營之中,當下便要準備攻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