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早已經到來的南沃沮之外,這一次前來支援的小國有扶余、婁挹、濊貊、辰韓和馬韓五個小國。可以說,高句麗這一次是把周邊的幾個小國全都給邀請了,除卻北沃沮素來不與外界交流,也就弁韓沒有接受高句麗的邀請。弁韓的統治者想的也很明白,中原太強大,不是他們這些小國能夠對抗的。再加上他們弁韓處於朝鮮半島的尾端,中原總不至於看上他們那個偏僻的地方。所以,高句麗的使者才把意圖說出來,就被弁韓的國王給轟走了。

卻說這扶余不是與中原一向交好,為何這次會接受高句麗的邀請,參與到攻打幽州的戰爭之中呢?

說起來,扶余也並非是臣服於中原,只是在弱勢的時候與中原交好。一旦國家興盛起來,立馬就跟中原對著幹。要知道,在高句麗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扶余才是這周邊幾個國家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

扶余的創立者東明所建立的扶余國是個奴隸主所有制國家,建國初期國勢很強盛,統治階級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外經常發動戰爭。

西漢時,夫餘首先向東發兵征服了挹婁。但是,挹婁人利用其險要的地形和弓矢,經常起來反抗。“夫餘數伐之,卒不能服也。”從此,挹婁人擺脫了夫餘的統治,夫餘也無法再對挹婁人進行奴役。

夫餘同周邊民族國家的關係中,同高句麗的聯絡是比較頻繁而密切的。據《後漢書?高句麗傳》記:“高句麗一東夷相傳以為夫餘別種,故言語法則多同。”這說明高句麗和夫餘有著密切的文化關係。高句麗建國初期,同夫餘保持了親密而友好的關係。朱蒙王十四年秋八月袱“高句麗朱豪王母柳花亮子東扶徐,扶徐王金蛙以太后禮葬之,遂立神廟。冬十月,朱蒙遣使扶徐饋方物,以報其德。”這一故事,確切地反映了當時夫餘與高句麗的友好關係。

後來,隨著國力的日益強盛,夫餘對高句麗發動了戰爭。高句麗琉璃王十四年春正月,夫餘王帶素向高句麗派遣使臣,強使高句麗交質子,琉璃王懼怕“夫餘強大,欲以太子都切為質,都切恐不行,帶素患之。”於是同年冬十一月,帶素率兵五萬進攻高句麗,適逢大雪,人多凍死,無功而還。高句麗琉璃王二十八年秋八月,夫餘王帶素遣使高句麗,致書日:“夫國有大小,人有長幼,以小事大者禮也,以幼事長者順也。今王若以禮順事我,則天必佑之,國柞永終。不然則欲保其社櫻,難矣。”對夫餘的這種威脅,高句麗琉璃王自感“立國日淺,民居兵弱”,決定“勢合忍恥屈服,以圖後效”。

於是回報夫餘王帶素曰:“寡人僻在海隅,未聞禮義,今承大王之教,敢不惟命之從”。

此後,高句麗一方面盡量避免與夫餘的正面衝突,另一方面加緊強化自己的軍事力量,準備與夫餘的戰爭。琉璃王三十二年冬十一月,夫佘又發兵侵入高句麗,高句麗王派子無恤率兵抵抗。無恤以兵少,恐不能敵,於是“設奇計,親率軍,伏於山中以待之。”待夫餘兵來之後,伏兵突然發動進攻,大敗夫餘軍。從此,夫餘在軍事上對高句麗無法佔優勢,開始逐漸處於被動狀態。

高句麗大武神王三年,夫餘王帶素為了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派使臣到高句麗送去了一頭二身的赤烏,但是形勢的發展對夫餘越來越不利。高句麗大武神王得到赤烏後則回報說:“黑者,北方之色,今變而為南方之色。又赤烏瑞物也,君得而不有之,以送於我。兩國存亡,未可知也。”由此可見,此時高句麗已不畏於夫餘的強大,而且還露出了吞併夫餘的意圖,而夫餘卻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高句麗大武神王四年,高句麗先發制人,派兵攻打夫餘。翌年,又對夫餘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高句麗軍逆沸流水而上,進入夫餘的領土。當高句麗軍逼進到夫餘王城南界時,夫餘王舉國出戰,但仍未能挽回局勢。在激戰中,夫餘王帶素也被殺死。“夫餘軍既失其王,氣力摧折,而猶不自屈”,重重包圍高句麗軍,終於擊退了敵軍。在這次戰爭中,夫餘雖然擊退了高句麗的入侵,但是失去了大片土地,損失巨大。

夫餘王帶素戰死之後,統治集團內部圍繞著王位繼承問題發生了激烈的鬥爭和尖銳的矛盾。夫餘開始走向四分五裂。帶素王弟見大勢已去,國家將亡,於是率百餘人逃到鴨綠谷,殺死當地的海頭王,強使其百姓臣屬於己,並且在易思水濱建立易思國,自稱易思王。

高句麗太祖大王十六年,夫餘易思王孫都頭,也終於向高句麗投降。帶素王弟逃跑後不久,夫餘王從弟則對國人說:“我先王身亡國破,民無所依,王弟逃竄,我亦不肖,無以興復”。於是也率萬餘人投奔到高句麗。高句麗把他封為王,並安置在椽那部,以其背有絡文,賜姓絡氏。高句麗的這種作法,使更多的夫餘貴族投奔到高句麗,極大地削弧了夫餘的國力。此後一段時期,夫餘和高句麗的關係,在史籍中兒乎沒有記載。根據《後漢書?夫餘傳》載,“夫餘……去玄菟千里。”意思也就是說為了躲避高句麗,扶余遠離玄菟郡千里之外的地方重新建國。而扶余自此一蹶不振,高句麗成為這周邊地區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

當然,中原的強大毋庸置疑,扶余最初自然是選擇與中原交好。只不過,或許是扶余興盛起來了,便有些頭昏腦熱的,竟然想要挑釁中原朝廷,不再屈居於中原之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夫餘建國之後,和中原王朝建立了既頻繁而又密切的關係。因此,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也較深。如夫餘人食用姐豆,揖讓升降等生活習俗與漢族接近。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載,“漢時,夫餘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芡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可知,夫餘與漢朝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

西漢時,夫餘受玄冤郡管轄,是漢朝的一個地方政權。漢朝透過玄蕪郡行使管轄權。王莽時期,也曾向夫餘派遣過使臣。始建國元年,王莽為了向外夷展示其威力,派遣五威將到四方頒發印緩。據《漢書?王莽傳》記:“其東出者,至玄菟、樂浪、高句麗、夫餘。”所謂頒發印緩,即是加封夫餘王為王,授給印信。始建國四年,王莽為了驅逐北方匈奴勢力,強徵高句麗兵,但這些兵“皆亡出塞,因犯法為寇”,追擊他們的遼西大尹田譚也被殺死。這就激怒了王莽,此時莽將嚴尤奏言:“貂人犯法,不從驗(指高句麗朱蒙王)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狠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餘之屬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餘、穢貂四起,此大憂一也。”但是王莽不聽勸諫,命嚴尤徵高句麗。尤誘高句麗候駱至而斬焉,傳首長安。莽大悅,下書曰:“更名高句驪為下句驪,佈告天下,令鹹知焉”。從此,夫餘和王莽新室斷絕了關係。

東漢初年,“東夷諸國皆來獻見”。武帝建武二一五年,“夫餘工遣使奉貢,光武厚答報之,於是使命歲通”。從此,夫餘又與中原往來不斷。但此時高句麗國力日益強大,不斷向外擴張,於和帝元興元年進犯遼東,寇略六縣,玄菟郡被迫從新賓縣興京老城遷到瀋陽稍樂幾柏官屯。後來,不知是何原因,雙方之間發生了衝突。

安帝永初五年,夫餘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寇鈔樂浪,殺傷吏民”。夫餘的這次軍事行動,暫時惡化了與漢朝的關係,但不久雙方又恢復了友好關係。安帝永寧元年,“遣嗣子尉仇臺,詣網貢獻”。對此,東漢安帝“賜尉仇臺印緩金彩”,以示友好,從此雙方的關係又重新得到改善。

尉仇臺到東漢朝貢之後,雙方的關係超出了單純的使臣往來和對外貿易的範圍,甚至在軍事上也進行了合作。安帝建光元年秋,高句麗太祖大王卒馬韓,穢貊一萬餘騎圍玄芡城時,夫餘王“遣子尉仇臺,領兵二萬,與州郡併力討破之,斬首五百餘級。”

翌年,高句麗與馬韓、穢貊寇遼東時,夫餘王又遣兵助漢救破之。這些軍事合作,充分說明夫餘和東漢之間的親密關係。此後,夫餘和東漢繼續保持了和平友好關係,尤其是順帝永和元年,夫餘王親自訪問東漢後,其友好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為了對夫餘王的敬重和表示友好,當夫餘王歸國時,東漢順帝特作“黃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桓帝延熹四年,夫餘繼續“遣使朝貢”。不久,雙方關係又緊張起來。桓帝永康元年,夫餘王夫臺“將二萬人寇玄冤,玄冤太守公孫域擊破之,斬首千餘級。”後來,雙方關係又很快恢復正常。靈帝熹平三年,夫餘王“復奉章貢獻”。總之,夫餘和東漢雖然發生過一些衝突,但其對東漢基本上保持了友好的臣屬關係。

按照常理來說,扶余和中原的關係還是友好的,那麼,是什麼促使了扶余參與到這一次的戰爭之中呢?

首先,可以算一算時間。扶余和高句麗的戰爭,是在王莽時期到東漢初期時發生的,而後,扶余舊部遠離國家重新建國。而作為後來者,他們當然想恢復扶余國昔日的強盛。所以,一方面他們與中原交好,另一方面,則是趁中原內部發生動亂之時想要從中攫取利益。仔細的研究扶余和中原交惡的時間就能發現,每次扶余活躍的時候,都是中原內亂的時候。或許扶余很清楚一點,高句麗已經強大起來,他們並不是對手,只能對中原下手。中原比高句麗強大,扶余這種行為不是在作死?

當然,扶余的統治階級很清楚,中原地大物廣。而幽州作為邊境地帶,比較難以顧及到。因此,扶余的算盤也很清晰,中原內亂,邊境自然是無暇顧及,他們便出手掠奪好處。一旦中原內部問題解決了,這時候扶余再俯首稱臣,反正好處他們也拿到了,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臣屬關係,扶余統治階級自然是不在乎的。

而這一次,扶余接受高句麗的邀請,參與到對幽州的戰爭之中,自然也是為了利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此前,幽州牧是劉虞,劉虞這廝純粹就是一個老好人,以懷柔為主。周邊的異族國家自然都喜歡劉虞這樣的老好人,每次出兵到幽州周邊城池掠奪一番,等到劉虞派人去指責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是毫不猶豫的認錯,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但是,他們搶奪去的人口、錢財和物資,自然是不可能再還回來的。而中原作為一個****上國,自然也不會去討要那些東西。於是乎,周邊的異族國家每次都這樣,拿了好處就跑,劉虞派人就認錯。

只是,好景不長,後來幽州出現了一個大將,沒錯,這個大將也就是公孫瓚。公孫瓚對於異族是抱著仇視的態度的,每次有異族敢到幽州犯事,公孫瓚都是毫不留情的殺戮。並且,公孫瓚有一支白馬義從這樣的騎兵精銳,追擊敵人更是遊刃有餘。因此,周邊的異族國家都老實下來,不敢再侵略幽州了。

這一次,高句麗的使者跑到扶余去邀請他們參戰,當得知公孫瓚已經死了,而接手幽州的只是一個毛頭小孩,內部還不平靜。扶余的統治階級頓時就坐不住了,想要跑來分一杯羹,當即就決定出兵幽州,獲取利益。

當然,這幾個國家也不傻,在不清楚虛實之前他們並沒有立即動手,而是派遣了大量細作打探訊息。等到他們得知高句麗和南沃沮的兵馬打的幽州兵馬不敢出城之後,他們立即就動身與高句麗匯合,準備一同攻打幽州,瓜分利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