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袁常出兵幽州的時候,安平郡崔家借給袁常五千私兵,同時還贊助不少的錢糧、武器和鎧甲,其原因自然是安平郡崔家看好袁常。當然,世家大族向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袁紹麾下,曹操麾下,各地勢力皆有安平郡崔家的子弟。只不過,安平郡崔家根基是在冀州,而又看好袁常之後,將重注壓在了袁常身上。後來,袁常和袁紹攻下幽州,袁常領幽州牧,紮根幽州,而安平郡崔家並非所有人都願意跟隨袁常,將整個家族都搬遷到幽州這等與異族比鄰的地方。故此,安平郡崔家先讓崔潸到袁常麾下效力,家族中的人再討論究竟是跟隨袁常去幽州,還是繼續待在冀州。

誰知道,冀州安平郡崔家的搬遷事宜還沒有討論完畢,袁常這裡就提出了土地改革,給崔潸丟擲了一個艱難的選擇。

常言道:只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這一句話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證明。縱觀自出現貴賤階級以來,就算以夏朝為始,商、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漢,這些朝代或者國家沒有一個能夠存在超過千年,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就以周朝來說,也不過存在了將近八百年,沒有打破千年的宿命。那麼,或許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千年世家似乎也沒有道理,縱觀歷史,那些個世家好像也沒有存在過千年。

如果不深究下去,自然覺得這些世家似乎存在的時間並沒有超過千年。然而,深究下去就可以發現,這些世家還真的存在了千年。

首先,曲阜孔家可以先排除了。孔子所傳的孔家,說是世家也可以算上一個,說不是世家也不能算。且不論孔家,就以潁川荀氏為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有一個國家名為荀國,被晉國給滅了,晉武公將荀地賜給自己的大夫原氏黯,原氏黯於是改名為荀黯。荀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後別為中行氏;荀林父之弟荀騅,其後別為程姓;逝敖生幼子荀首,荀首之後別為智氏等。荀林父衍生的中行氏,在晉國失勢後,改為荀氏,其後有荀子,荀子後有荀氏八龍,到漢宣帝時,因宣帝名詢,荀詢同音,荀姓只得姓孫,連他們的先人荀卿也被冠以孫卿。故此,因為中途改過名字,才讓人誤以為荀氏是在東漢才發家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荀家就已經發展起來,到了東漢不過是達到了巔峰。

而清河崔氏同樣是在春秋時就已經存在,當時為齊國公卿之一。到了西漢時,搬遷至清河郡,自此定居清河,直到武則天屠殺山東望族之時,從春秋時期到武則天時期,也早已經過了千年;而另一個博陵崔氏,據載是在秦朝時,清河崔氏崔業的弟弟崔仲牟遷居博陵,自此開始了博陵一脈的發展。秦朝到現如今不過數百年,但是,博陵崔氏在武則天的時候並沒有被屠殺乾淨,博陵崔氏的子弟當時還參與了推翻武則天政權的“神龍政變”,直到宋朝之後,博陵崔氏才漸漸勢弱,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還有一個隴西李氏,也不用多說,自春秋時老子李耳就開始發展,同樣到武則天的時候被屠殺乾淨。

就上述幾個世家大族,都歷經千年,比之歷朝歷代存在的時間還久遠。顯然,千年世家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他們得以生存延續的根本。如今袁常實行的土地制度,顯然是在毀滅這些世家能夠延續的根本。世家之所以能夠存在如此之久,就是因為他們不斷的兼併土地,獲得巨大的財富,並且在戰爭中將族中子弟分派到各個勢力,只要其中一個勢力獲勝,那麼這個世家就能夠得以生存下去。若是沒有了土地,他們這些世家又如何能夠養活眾多的家族子弟,如何延續千年?難道要跟那些商賈一般行貿易之事來養活家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商人即便賺再多的錢,又能如何?

就像那范蠡,據記載他是當時的天下首富,結果又如何?他的後人又到哪裡去了?還有糜竺,是徐州首富,結果,蜀漢被司馬家給滅了,糜家又在哪裡?

因此,崔潸此刻自然是根本難以做出決定。

沉思了片刻,崔潸作揖行了一禮,恭聲說道:“袁州牧,此事潸不能代替家族向袁州牧做出任何承諾。故此,某當返回博陵,將此事告知於家主和族中耆老,方能決定是否同意袁州牧的政策。所以,還請袁州牧見諒。”

“崔從事所言甚有道理,本州牧便允你返回博陵詢問之後再回答。”袁常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崔潸在幽州的的官職為議曹從事,所謂議曹從事,便是有資格參與軍政會議的商討,出謀劃策等。當然,這個職位並沒有任何的實權,也就是在會議上說兩句話,發表下意見罷了。州牧麾下設有一個從事祭酒,是一州五個從事裡的頭頭。五從事分別為簿曹從事,主管錢糧簿書;功曹從事,主管官員選拔考核;兵曹從事,主管軍務;典學從事,主管一州的教學,就相當於後世的省教育廳廳長。這四個從事說起來都有實權,唯獨一個議曹從事沒有實權,袁常就把這個職位扔給了崔潸。

並不是說袁常看不起崔潸,而是因為袁常作為一名穿越者,實在是太瞭解這些世家大族出來的人的尿性。

在這些世家大族子弟的心中,他們首先最看重的是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國家的利益。若是國家的利益跟家族的利益有衝突了,他們第一時間便是選擇跟國家對著幹。因此,袁常根本沒打算重用這些世家大族推薦的官員。當然,如果這些世家大族能夠認可新的土地制度,那就另當別論。袁常這一次同意崔潸回去跟博陵崔家的人商量,便是給他們一次機會,若他們願意跟隨,袁常自然是少不了他們一場富貴;若是他們不願意,那袁常只能說抱歉了,以後大家各走各的。

“很好,既然諸位都已經同意改革變法。那麼,明日傳令各郡縣的官吏前來薊縣,將新的政策制度傳達下去,即日起便開始實行。”

袁常揮了揮手,直接敲定了最終的決定。

自此,崔潸也算是明白了一個問題,無論他們博陵崔氏是否會支援袁常,袁常都已經打算這麼做了,如果博陵崔氏不同意袁常的政策,那麼,博陵崔氏跟袁常的合作也算是走到了頭。在心中輕嘆一聲,崔潸也沒有多說什麼。崔潸只是博陵崔氏的一個子弟,並沒有權利作出如此決定。作為一個讀過書,有文化的士人,崔潸又豈會不明白袁常提出的這些政策對百姓的益處,奈何這些益處卻是建立在剝奪世家大族利益的基礎上。

將土地改革,賦稅改革的事情說完,袁常便開始著手兵制改革的問題了。

袁常看了看麾下的一干武將,便直接開始分佈道:“除了土地改革,賦稅改革之外,兵制也同樣要進行改革。首先,幽州將設立幽州軍區,軍區將有一名司令員,對於司令員的人選,諸位覺得何人可當此任?”

其實,袁常這麼問,只是走個過場,在場的人都知道,司令員的人選是誰,很顯然,除了趙雲之外,沒有人適合了。

首先,趙雲是跟隨袁常最久的大將之一。此外還有典韋和韓恂,其他于禁,太史慈,閻柔,公孫續等人都是後面才加入袁常勢力。而典韋武力沒話說,軍事才能就不要提了;韓恂軍事才能不差,比之典韋好了不是一星半點,不過武力卻比趙雲差了一大截。從這兩方面來說,趙雲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主公,屬下以為子龍將軍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屬下等以為然也!”

袁常微微一笑,說道:“子龍,既然諸位都認可你做這個司令員,那麼,從即日起,你便是幽州軍區的司令員。從今天開始,大家以後就稱呼子龍為趙司令吧,哈哈!”

“末將等見過趙司令!”

“見過趙司令!”

雖然這個稱呼是袁常才提出的新職稱,但是,聽起來似乎還挺朗朗上口,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趙雲出列,抱拳對著眾人掃了一圈,盡顯大將的沉穩和氣度。

“司令員已經定下,那麼,接下來便是政委的問題。政委在級別上與司令員同等,不過,在有戰事時政委不干涉司令的軍事指揮等問題,主要負責對士兵的軍心安撫,政治思想指導等工作。對於政委的職責,目前估計軍中尚無合適人選,便由本州牧親自擔任。待有合適人選之後,再進行培養,安排。”

政委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想當初在抗戰年代,政委大吼一聲“XX黨員,跟我上”,於是乎,政委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正是他們如此表率和前仆後繼才打垮了強大的敵人,解放了全中國。可以說,政委制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制勝的重要保證。而且,政委的思想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讓士兵能夠保持對國家的忠誠熱度,極大的避免造反的情況發生。自解放以來,前世的時候,袁常還沒聽說過哪裡有軍隊發生叛變,很顯然,其中政委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新的軍制大家都沒聽過,對於政委一職自然根本沒什麼瞭解。既然袁常說有需要,那他們自然也就認同了。

“司令員和政委都已經定下,那麼,接下來就是副司令員的人選,諸位以為何人可以擔任?”

副司令員,聽這名字就知道,比司令員小一級,是幽州軍區的老二。自然,在場的將領都想擔任,畢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即便是典韋,也是躍躍欲試。司令已經讓趙雲給拿下了,他總不能比趙雲差,當個老二總沒問題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雖然心中有想法,卻也不能表現的太極,要謙讓不是?當然,也有人是不懂得謙讓的。

只見典韋上前一步,甕聲甕氣的說道:“主公,某願毛遂自薦擔任副司令員一職,還請主公准許。”

“洪飛,你可知副司令員的職責是什麼?”袁常翻了翻白眼,也沒有拒絕典韋,不過卻是先問了一句。

“主公,這還能有什麼,不就跟將軍一般,領兵作戰,難道不是嗎?”

“我說洪飛,你都不知道副司令員要做什麼,都敢毛遂自薦?”袁常笑罵了一句,然後說道:“副司令員雖然比司令員低一級,不過,卻是跟司令員一般,要組織偵察和蒐集、研究敵情以及作戰區域的地形、氣象、政治和經濟等情況,為指揮員定下決心準備資料,並提出建議報告;擬製作戰計劃及協同動作計劃,兵員動員和部隊擴編計劃,各種作戰保障計劃;傳達指揮員的命令和指示,檢查部隊執行情況;組織部隊機動,調整部署,督促幫助部隊按時完成作戰準備;組織建立警報、報知系統,組織可靠的通信聯絡,實施隱蔽指揮;組織開設指揮所和觀察所;掌握戰場情況變化,及時報告指揮員和上級司令部,通報部隊和友鄰,提出新的建議,組織新的協同,保障不間斷的指揮;組織戰場準備,指導裝備、物資儲備;計劃、組織部隊武器裝備的分配管理和技術革新工作;組織實施戰備教育和軍事訓練,貫徹各項戰備制度。洪飛,你覺得這些要求,你能做到哪一點?”

不要說典韋聽的目瞪口呆了,就連趙雲此刻都已經傻眼了。他們都以為司令員跟以前的將軍沒有區別,現在聽袁常這麼一說,似乎差別太大了吧,如今的武將,有幾個能做到這一點?

袁常嘴角閃過一抹奸詐的笑容,說道:“子龍,我知道你也沒有信心。不過,你們都放心,我會建立一個軍校,每個軍官都要進入軍校學習培訓,然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軍官。所以,你們都不要有任何的憂慮。”

聽完司令的職責,他們已經很憂傷了,再聽袁常說的要進入軍校學習,他們就更憂傷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